丈夫生而果有志,何必临渊去羡鱼——刘家堡王琼故里寻访 2025、8、17

武建明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8月17日,星期日。筹划已久的太原小店刘家堡之行今日成行!</p> <p class="ql-block">现在交通非常便捷,地铁到嘉节站换乘306公交就来到小店刘家堡村。</p> <p class="ql-block">刘家堡村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南端,是刘家堡乡政府所在地,因后汉高祖刘知远在此屯兵筑堡而得名,也是明代重臣王琼的故里。</p><p class="ql-block">这里东靠208国道,西邻滨河东路,交通便利。</p><p class="ql-block">全村耕地总面积2200余亩,总户数736户,2200人,党员101人。</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刘家堡村“两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盘活闲置土地和院落,打造了百院非遗文化街区、西红柿产业园区、玉露香梨产业园、工艺葫芦种植园;建造了刘家堡图书馆、 演艺大厅、研学基地、农产品展销中心、净菜加工车间;修缮了王琼故居,拍摄的电影《明臣王琼》获得了“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p><p class="ql-block">连续举办了四届的“堡里有年味,回家过大年”民俗活动,共计接待400余万人,常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央视《乡村大舞台》、《我要上村晚》、湖南卫视《花儿绽放》等节目先后在刘家堡录制,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争相关注报道。</p><p class="ql-block">刘家堡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非遗旅游村寨、山西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p><p class="ql-block">2024年,国务院总理李强来到刘家堡村,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调研,总理了解了刘家堡美丽乡村的建设,察看非遗产业的发展,对刘家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七人相约于刘家堡党群活动中心。由于有好友思翎热情主动地为这次活动预约、联系,刘家堡村委会派出了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导引介绍,所以才使得我们不虚此行,谢谢啦!</p> <p class="ql-block">非遗文化产业是当前刘家堡村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p><p class="ql-block">依托村内闲置资源,打造了100个古朴院落,通过“拎包入住”模式吸引100余个非遗项目落户, 形成“一院一非遗一文化”的产业布局,新增就业岗位240余个。 </p><p class="ql-block">参访王琼故里,感受非遗文化——是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了刘家堡王琼后人开办的“王保旺红色教育展馆”。</p> <p class="ql-block">有幸遇见了民间书法家王保旺,他正在挥毫书写毛泽东《七律·长征》。</p><p class="ql-block">据说,王先生一生致力于自学临习“毛体”,且得到了社会大众及行家的肯定赞许。</p><p class="ql-block">王先生很健谈,从他的言语间可以感觉到他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幸福感,特别是对毛主席拥有发心底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王保旺先生不仅能书,而且善画。这些作品中的人物肖像都是他妙笔而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非遗文化“西华门舞狮”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了南狮与北狮的不同特点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这是非遗文化“黎侯虎”馆。</p><p class="ql-block">黎虎发祥于山西黎侯县因黎城古称黎侯国得名。</p><p class="ql-block">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间风俗传承至今形成集故事、草编、刺绣、 </p><p class="ql-block">剪纸书画于一身的独特造型黎侯虎在民间有标福、镇宅、生财等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1998年第一轮生肖虎票第一枚采用的图案就是黎侯虎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见初陶瓷”馆</p> <p class="ql-block">这副对联概括了突显了陶瓷业的特点。</p><p class="ql-block">横批:窑火千秋</p><p class="ql-block">上联:石窑瓷质擎寰宇,</p><p class="ql-block">下联:圣手陶工动今时</p> <p class="ql-block">据陶瓷工作人员讲,这里还有学生进行陶瓷研学的场馆。</p> <p class="ql-block">我是特别关注了“醯”这个字:</p><p class="ql-block">读音:xi</p><p class="ql-block">字义:(1)醋 (2)酸</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非遗文化“金鼓园”,山西锣鼓艺术培训基地。</p> <p class="ql-block">“拜师堂”——锣鼓收徒拜师礼仪流程</p><p class="ql-block">一、悬挂收徒拜师礼仪会标,布置会场; 二、收徒拜师礼仪开始; </p><p class="ql-block">三、师父登场。介绍师父、师门和门派传承情况; </p><p class="ql-block">四、台中摆置太师椅,师父向来宾行礼后,落座太师椅; </p><p class="ql-block">五、徒弟列队登台,面向观众站立,行“鞠躬礼”;</p><p class="ql-block"> 六、徒弟转身面向师父行“抱拳礼”,然后站立师父身旁; </p><p class="ql-block">七、师父介绍徒弟的艺术简历;</p><p class="ql-block"> 八、师父宣读《门训帖》; </p><p class="ql-block">九、徒弟宣读《拜师贴》; </p><p class="ql-block">+、师父与徒弟交换《门训帖》和《拜师贴》; </p><p class="ql-block">十一、徒弟给师父恭敬香茶一杯,称为“改口茶” 此正式建立师徒关系; </p><p class="ql-block">十二、师姐师兄列队登台,与新师弟师妹相见,互行“抱拳礼”后移步台下; </p><p class="ql-block">十三、新徒弟发言,表达拜师心愿; </p><p class="ql-block">十四、“引师”上台签字并钤印; </p><p class="ql-block">十五、“保师”上台签字钤印,并鉴证讲话; </p><p class="ql-block">十六、师父带领徒弟移步“拜师堂”; </p><p class="ql-block">十七、师父携全体弟子,共同奉香祭拜鼓神; </p><p class="ql-block">十八、师父入座太师椅,新徒弟面向父行叩首“跪拜礼”; </p><p class="ql-block">十九、师父、保师、引师及所有弟子合影留念; </p><p class="ql-block">二十、礼成。 </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非遗文化“妙艺堂”,满架的葫芦,满堂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非遗文化“刘家堡康养小镇”。</p> <p class="ql-block">传承中华非遗瑰宝文化,</p><p class="ql-block">普及神针火爱心进万家。</p> <p class="ql-block">“神针火”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卷火部里的一种治疗技术,在古代主治:心复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阴疽、筋骨隐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疑难杂症。</p> <p class="ql-block">“神针火”第十四代传承人高文义老师,用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系统的调理方法,即《经脉神奇疏通法》定为“神针火”技术是打开百病起因的一把钥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非遗文化“梅艺漆坊”。</p> <p class="ql-block">郭喜梅,1971年生,太原市传统漆器手工技艺传承人,太原市工艺美术火师,太原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中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山西工笔花鸟协会会员,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太原市杏花岭区非遗活动站负责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面前的这两幅画卷的亮点在于作者大胆创新,使用了漆器原料。</p> <p class="ql-block">接近中午,阳光直射,温度不低。村委会年轻漂亮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免费观光车游览服务,这种细节性的服务,温暖人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刘家堡村工作人员的导引下,行走在干净整洁的街巷中,那高高挂起的灯笼,彩色鲜艳的壁画,怡然自得的村民,整个村落到处洋溢着一派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王琼故居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始建于明代,为两进式明清风格四合院落,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建筑群包含故居本体与王氏宗祠,现存“枢密增荣”等历史牌匾。</p><p class="ql-block">故居通过场景复原与文化活动,展现王琼历任四朝尚书、治理漕河、平定叛乱等历史功绩。</p><p class="ql-block">这里是王琼故居,是我们今天参访的第二个主要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走进简朴的院落,只见王琼的塑像立于堂屋前的草坪上。朗朗乾坤之下,我们追思这位古代贤臣。</p> <p class="ql-block">王琼(公元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人,其家族出自周灵王太子晋,是太原王氏后裔。</p><p class="ql-block">元末大动乱中其曾祖父王伯聚于明初举家迁居汾东柳林(今太原市小店刘家堡村)。</p><p class="ql-block">王琼于明成化二十年登进士,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p><p class="ql-block">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保太师),五年之中受如此"加官恩典”在明代历史上也是少见的。</p><p class="ql-block">王琼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称赞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二是平定朱宸濠叛乱任人唯贤”;三是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因此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p> <p class="ql-block">“方岳重寄”,寓意皇帝将边疆安危重任托付于王琼。 </p><p class="ql-block">王琼是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任兵部尚书,因平定安化王叛乱和俺答封贡事件而受皇帝重用。</p> <p class="ql-block">王琼故居现存五块牌匾,依次为: </p><p class="ql-block">“芝兰竞秀” 、“浑金璞玉” 、“品端金玉” 、“武德待诏” 、“枢密增荣”</p><p class="ql-block">这些牌匾悬挂于正堂檐下,其中“枢密增荣”牌匾因历史价值显著,使王琼故居获得了“五面牌院”的别称。</p> <p class="ql-block">这是立于院落西侧的“王琼故居”石碑,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晋阳古渡,并南明珠。汾潇澄婷,商贾通衢,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 奇俊林立,贤德润桑梓渚滨。明臣王琼之懿范,根生于焉。 </p><p class="ql-block">序至成化,进士及第,治漕三载,著志八卷。条分缕析,毫厘不差。筹算之才卓越,精准调度粮草,南北物用分毫不侈,清廉严正万里扬名。时维正德,慧识王阳明,平宁王之乱,伯乐索骥,珠联玉映。嘉靖年间,苍颜豪兴,霖疆佑土,著绩三边,东声西击,临机制胜,化衅为谊,保西北定宁,还有邦太平。 </p><p class="ql-block">千年青史,莫得遁隐。惜埋缊岁久, 编韦稀绝,古宅垂然,留物零星,难以緝缀。鉴史知今,治学勤勉,致仕绩优,秀出班行,正心明道冠以青林,楚囊衷情兰馨远馥。历沧桑于浩瀚,照肝胆于朝野。 欣逢盛世景无限,“七区”战略擘新貌。 顺九天而调阳吕,城乡融合谱佳篇。风清扬而生机发,文化复兴展重锦。 </p><p class="ql-block">壬寅岁夏,区委政府力促力推,豪侠民企自发筹茸,复王琼故居之光貌。雕梁画栋多诸古法,左为起居雅舍,大才方知源;右为王氏祖祠,四海可寻根。晨光初起,夕景斜辉,“王氏家风”“朱子家训”润德泽心。 </p><p class="ql-block">表里山河,汾东古昔,尚书功绩,士子情怀,辉耀春秋。感其爱国,贵其厚德,尊其清正,赞其勇毅,以五百载精神传承,励二百万今人壮志,同心共勉,中华复兴。 </p><p class="ql-block">作此碑文,是以记之。</p> <p class="ql-block">东侧小圆门对联:</p><p class="ql-block">仁义礼智信,</p><p class="ql-block">生平德为本。</p> <p class="ql-block">明臣王琼——</p><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的王琼,就显露出不仅有才能和胆略,而且具有求实、务实的精神。他在二十二岁中举后在平定游冠山时,见元丞相吕思诚石洞, 就写下过这样的诗句:“丈夫生而果有志,何必临渊去羡鱼。”</p><p class="ql-block">二十六岁登进士后,授为工部主事。不久,任主管水利的都水郎中。在出治漕河三年中,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p><p class="ql-block">首先,推行了“整肃人员,习以专职”的办法;其次是建立“稽核资财,杜绝贪耗”的法规;再次是,实地勘查,编制图志。他在治理漕河的三年任期内,他参照了明成化年间王恕所著《漕河通志》,又经过实地认真勘查,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编著了《漕河图志》八卷。</p><p class="ql-block">•王琼因治理漕河,业绩显著,得到了朝廷的赏识。从弘治九年到十八年的十年中,他先后升任山东,河南参政,河南布政使等职,正德元年,升任右副都御使督盐政。不久,任户部右侍郎,正德三年,改任吏部右侍郎。</p> <p class="ql-block">王琼公幼年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明天顺七年,王琼公五岁,在太原县文庙“明伦堂”檐下,旧县衙处公举为“神童”并立匾。 </p><p class="ql-block">明宪宗成化元年乙,王琼七岁,见树影即以手画地,说这是某字,人们呼为《天识字》。</p><p class="ql-block">王琼公八岁即能通篇读懂《尚书》。 </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王琼故居,于我而言,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刘家堡村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且更加增进了我对于王琼这位历史人物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从王琼故居故居出来,我们又来到刘家堡村图书馆。这个相村图书馆,真是了得!馆藏图书与规制绝对符合现代化的标准。</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刘家堡村在文化建设方面所下功夫之大!</p> <p class="ql-block">一进图书馆,我就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因为图书馆的格局远远打破了我们过去对于乡村图书馆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摆放在图书馆的显眼位置,经工作人员的介绍,照片中间的人物是李强总理,照片记录了总理2024年来刘家堡村视察工作时到情形。</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图书馆与省市图书馆联网,这是一大便捷村民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友友思翎提议:大伙儿在此来张留影,是的,这里值得留念。</p> <p class="ql-block">再来到合影,加强记忆。记忆什么呢?当然是记住刘家堡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记住刘家堡人在守正创新中谱写出的新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