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稿 摄影:冯晓平</p><p class="ql-block">编辑 制作:紫 槐</p> <p class="ql-block"> 八月二十四日,经历了一周四十多度高温的古城西安,终于迎来了些许秋日的凉爽。在家待了好久的我,今天可以出去走走了。听说西仓文创公园已经对外开放,不妨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多,我骑着电驴子向离家不远的西仓驶去。街道上的游客很多,路上不太好走,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十几分钟。抵达目的地,抬头看见门头上一行不大的字:“西仓市集文创公园”。门头下方旁边有一块黄色的广告布和一块白色的广告布,分别写着“新二手市集”和“地方重塑生活节”字样,感觉颇为特别。放好车,扫码关注后,我进入了园区。</p> <p class="ql-block"> 园区内厚重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批市民、外地游客,甚至还有外宾驻足观看。各馆区以不同风格的设计,引领着时尚潮流。各展台前不同的文创主题品牌都是首次亮相,让参观者了解到怎样做一本特集书、什么是“中国先生的书桌考”,以及何为特集书。“用一千个小时做一本特集书”带领大家历经整个特集书从构想到诞生的全过程,使参与者既惊喜又兴奋。“中国先生的书桌考”则让人感受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就是一部微观史;而一个人一生所读过的杂志,便是这部微观史的一个缩影。“何为特集书?”——特集书与杂志不同。当编辑的选题野心不再满足于杂志的篇幅与时效;当深度内容的表达渴望突破传统图书的框架与周期,一种融合两者基因的独特产物便应运而生。它,就是特集书。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增添了很多知识点,学习了新生代知识分子的许多崭新文化理念。园区内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西安回坊,作为古都千年传承的穆斯林聚居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其浓郁的市井烟火、地道的清真美食和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生动延续着十三朝古都多元包容的独特文脉。</p> <p class="ql-block"> 园区内各种时尚的“书吧”“茶吧”“咖啡屋”“面包房”“陶瓷手工坊”“吾空空的花房体验馆”“城市记忆博物馆”“探虫记展厅”前,摩登女郎们人头攒动:有的在挑选喜欢的文创产品,有的手捧咖啡,有的举起手机拍照,还有的一边喝着冰饮一边聊天。她们充满活力的靓影,为园区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 园区内,西仓高大的仓库房和象征过去运粮火车的装置,记忆着西仓作为军需仓库昔日的辉煌。历史的年轮与现代时尚的碰撞,成为西仓文创公园又一最大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很快结束了,但西仓文创公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文化创意,不是一两次短暂的参观就能讲完的。这里不仅是一座公园,更是一个让传统与当代握手、让记忆与创意共生的文化新地标。西仓文创公园,我还会再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