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师心 文化铸校魂 | 大方衡实高中教师共读《意见》,深植君子文化根脉

知行文德

<p class="ql-block">  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衡实实验高级中学的校园里,一场浸润心灵、启迪智慧的学习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以集体轮流朗读、分组深入研讨、代表精彩展示的形式,共同学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不仅仅是一次政策文件的学习会,更是一次学校“君子文化”内核的深度滋养与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p> 诵读经典,感悟传承之重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教师们饱含深情的诵读声,《意见》中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等内容,字字句句回荡在会场。轮流朗读的形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其中,切身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与教育使命。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教师们不仅学习了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更深刻体会到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他们是连接千年智慧与莘莘学子的桥梁。</p> 分组论道,碰撞智慧火花 <p class="ql-block">  诵读是起点,思考与内化才是目的。紧随其后的分组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而深入。老师们围绕《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全面践行‘衡中模式·君子文化’”的办学特色,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p><p class="ql-block"> 如何将“君子”的“博学、笃行、合作、进取”之风,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p><p class="ql-block"> “爱生、严谨、善诱、创新”的教风,如何在传统文化传承中找到新的着力点?</p><p class="ql-block"> “厚积、有恒、深思、术异”的学风培养,如何汲取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因材施教”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如何利用“6+1高效课堂”模式,更有效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仁爱、诚信、礼仪、廉耻、自强不息等)渗透到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意见》的理解,更明晰了将传统文化精髓与学校特色发展定位(“根系衡水、追求卓越、艺体特色、贵州品牌”)以及“一年树形象,三年创品牌,六年建一流”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具体路径。</p> 代表展示,凝聚前行共识 <p class="ql-block">  分组讨论的精华,最终由各小组代表在全体会议上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展示。代表们或引经据典,或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本组对于如何在“衡中模式”高效管理下,厚植“君子文化”底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考与建议。他们一致认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石。</p> 文化铸魂,擘画育人新篇 <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活动,是大方衡实高中对自身文化理念的一次深度梳理与强化。学校深知,“君子文化”并非空中楼阁,其根基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意见》,教师们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也更有方向地将“追求卓越”的校训精神,融入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p><p class="ql-block"> 我们追求卓越,不仅在于学业成绩的突破,更在于培养具有君子品格、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博学笃行”的校风,要求师生既广泛汲取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精华),又脚踏实地践行。</p><p class="ql-block"> “爱生严谨、善诱创新”的教风,正是传统文化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精神的现代诠释。</p><p class="ql-block"> “厚积有恒、深思术异”的学风,鼓励学生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持之以恒地探索,独立思考,发展特长。</p> 结语 <p class="ql-block">  大方县衡实实验高级中学的这场学习盛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号角。它彰显了学校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深植于校园沃土,用“君子文化”的“魂”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决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大方衡实人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育人担当,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真正实现“学生喜爱、教师幸福、家长放心和社会认可”的现代化高级中学,为擦亮“贵州品牌”、传承中华文脉贡献坚实的教育力量!我们相信,文化的力量,必将滋养出更加绚烂的育人硕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