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偏西北的洋河北岸的鸡鸣山下,因山而得名,因驿而设城,以驿名定城名。它始建于元朝,明朝筑堡并砖修城墙。因驿城是京城通往西北边陲的必经之地,所以在明、清两代曾对我国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通讯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 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城的驿站使命宣告结束。据专家考证,鸡鸣驿城是全国现存最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功能最齐全、最富有特色的古驿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有“世界第一邮局”的美誉,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独占鳌头的地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城略呈方形,城墙为土筑砖包,东西长460米,南北长480米。底宽5米一8米,顶宽3米—5米,高11米。四面城墙上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26个墙台,有东西2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东城门</p> <p class="ql-block">城门上有“鸡鸣山驿”四字</p> <p class="ql-block">东门内有一个邮驿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b>《中国鸡鸣驿历史文化展》</b>介绍了鸡鸣驿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所处位置和邮驿路线</p> <p class="ql-block">应运而生,首设驿站</p><p class="ql-block">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曾在鸡鸣山下设置"站赤"。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后,将元大都(北京)到上都(内蒙古正蓝旗)的道路作为京都通往内蒙古与西北的重要通道,鸡鸣驿作为东镇京津之门户、西扼陆路之要道的驿站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再设驿站</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传递西北军情信息,特别是为了满足对蒙古各部落作战的需要,朝廷在元代遗存的驿站之上再设驿站,且因鸡鸣山而得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顺天府(北京)以后,鸡鸣驿成为"宣府进京第一驿站",发展为拥有150名驿兵、180名后勤人员,共计330人的大型驿站。</p> <p class="ql-block">扩建驿城 </p><p class="ql-block">鸡鸣驿筑城历史开始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创建土垣",成化十七年(1481年)时加固改造为堡。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被毁,隆庆四年(1570年)重修。后因年代久远等因素,清乾隆三年(1738年)再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驿城模型</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城墙保存基本完好。最初是土垣,后来包砖。城内紧靠墙体有约5米宽的环城驿道。平时便利交通驿递,战时便于集结设防。</p> <p class="ql-block">驿道有斜坡便于马匹辎重等上城墙。</p> <p class="ql-block">城内有3条东西向大街,2条南北向街道, 5条纵横交叉的街道,将全城不均等地分为12个小区。城内有驿丞署、驿馆、校场、马号,还建有碧霞宫、马王庙、文昌宫等13座庙宇,7座戏楼。城内古庙宇尚存6座,古戏台还有2座。</p> <p class="ql-block">东城门内</p> <p class="ql-block">西城门内</p> <p class="ql-block">连接东西城门的主街</p> <p class="ql-block">街道</p> <p class="ql-block">小巷</p> <p class="ql-block">主街上的亭子</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残存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标语痕迹</p> <p class="ql-block"><b>驿城署</b></p><p class="ql-block">驿城署是管辖全城的政务机关所在地,为清代驿城核心最高行政官员驿丞及其吏属的办公之所。驿丞负责管理驿站中商贸往来。《宣化县志》载:“鸡鸣驿驿丞, 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皂隶二名,工食银一十二两;馆夫二名,工食银一十二两。”</p><p class="ql-block">驿丞署原占地面积1037平方米。坐北朝南,大广临街,其后为三进四合院院落布局,再后设花园。现驿城署仅存第三进院落的门楼、正房及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门楼旁的小屋原是传达室用房。</p> <p class="ql-block">这留存的第三进院落是驿丞的居室。现在仍有居民居住。</p> <p class="ql-block">房屋是双层窗户,屋顶吊挂帐子的木楣说明当时的驿丞可能是南方人。</p> <p class="ql-block"><b>指挥署</b></p><p class="ql-block">明代建筑。清康熙三十五年前,驿城最高军事长官驻地,居全城中心,负邮驿和驿城及周边军事指挥之责。共有五进院落。清代为把总署。</p> <p class="ql-block">此影壁为旧物</p> <p class="ql-block">指挥署前部院内</p> <p class="ql-block"><b>贺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近代交通兴起,以邮政取代驿递,民国撤销驿站,把总署即被宣化县作无用公产拍卖,为一户贺姓人家买得。如今住户虽经变迁,但仍被称做贺家大院。</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连夜仓皇从紫禁城出逃,在逃难西安路上,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即在鸡鸣驿住跸一宿,当地故老耆旧一致确认就住在 "贺家大院",即当时的把总署后院。</p> <p class="ql-block">此砖雕也是旧物</p> <p class="ql-block">据说8月20日当夜,慈禧因害怕遇刺,让丫鬟住贺家大院正房,自己则住在西厢房。</p> <p class="ql-block">西厢房内</p> <p class="ql-block">光绪住宿东厢房。</p> <p class="ql-block">东厢房内</p> <p class="ql-block">贺家大院东的这座名为“行宫东院”的餐馆,据说是慈禧光绪西逃时用膳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00年8月21日早,慈禧一行从鸡鸣驿出发,继续西逃,临行,慈禧亲笔写下"鸿禧接福"四个大字以表谢意。贺家人视其为至宝,将其刻在山墙石头上。</p><p class="ql-block">慈禧这次西逃在清廷官方文书中称"庚子西狩"以"狩猎"为名掩饰逃亡之实。</p> <p class="ql-block"><b>财神庙</b></p><p class="ql-block">明代建筑。供奉文武财神。正殿壁画是研究邮驿文化和中外经贸交流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壁画采用沥粉贴金工艺,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精典之处在于,东西方各国使臣带着各自国家的奇珍异宝朝拜中国财神的描绘,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繁荣。</p> <p class="ql-block"><b>文昌宫</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格局颇为严谨,包括山门、正殿、斋堂、七贤祠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曾经是“驿学”,是求学读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主庙供奉的是文昌帝君,俗称文曲星,是古代学问、文章、学子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两侧是明清时代的壁画,其人物色彩由矿物质染料涂染,因此百年来色彩依旧。</p> <p class="ql-block">院落两侧均有石牌,其中一座清乾隆三十三年石碑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碑首“文明千古”</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内“万字墙”,万字符是开口的,象征求学无穷无尽。</p> <p class="ql-block"><b>泰山行宫</b></p><p class="ql-block">明代建筑。泰山行宫又名泰山庙,为供奉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的庙宇。庙中现存三间正殿,前出抱厦,左右带耳房,东西设配殿。</p> <p class="ql-block">正殿48幅彩绘连环壁画,明艳、生动。描绘了碧霞元君修道经过,是研究宗教文化和邮驿文化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泰山行宫对面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驿城里有个<b>邮票展览馆</b></p> <p class="ql-block">系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数万枚邮票,涵盖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编号邮票、编年邮票等类别。</p> <p class="ql-block">1995年发行的《古代驿站》系列邮票中,有一枚面值50分的邮票以鸡鸣山驿为图案,这是中国邮政创办100周年的纪念邮票。</p> <p class="ql-block">鸡鸣驿因保存完好的明代驿站遗存和独特的塞外风光,成为影视作品中展现历史厚重感的理想场景。电影《大话西游》经典片段中的荒凉古城墙场景在鸡鸣驿西门城楼拍摄。《血战台儿庄》《血战长城》等战争题材影片也曾把这里作为重要拍摄地,突出古城沧桑感。</p><p class="ql-block">2008年12月起,启动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包括城墙整体加固工程、亭台、庙宇修复等。现在城内有十几处古建得到维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介绍来源于展览、驿城内古建介绍牌及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