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585】心灵呼唤之约西藏行,第十五站:可可西里

星空

【星空游记585】心灵呼唤之约西藏行,感受青藏线提升改造,沿途观赏昆仑山山脉,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打卡昆仑神泉不冻泉,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青藏铁路公路交汇点,可可西里羚羊观景台,观玉虚峰玉珠峰雪山,遇胆小谨慎的网红狼,翻越青藏线昆仑山口,感悟横空出世莽昆仑,观昆仑山地震纪念碑,赏三江源国家公园,入住格尔木商务酒店。 【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等,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5年06月10日,星期二,天气:晴。昨天入住西藏最后一个小镇:雁石坪,一夜无语。今天,清晨早起,队友集结,乘大巴车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昆仑山垭口,入住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格尔木。 大部分人的高反就是:胃口不好,睡眠不好。我们每天天不亮五点就出发了,队友们都没有意见。 坐在大巴车上,星空望着窗外,在晨曦中橙色的光线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一根根路基热棒在眼前一闪而过,又感觉到了冻土地带的寒冷,复杂的内心感受在其他地方是体验不到的。 望着窗外一堆一堆的路基管子,据说要一节一节的连起来,用打桩机砸入地下几十米深,以确保路基的稳固。这次109川藏线提升改造的成本肯定很大。 很快我们就进入到了可可西里区域,这里一片荒凉,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很多人被传说所迷惑,独闯可可西里无人区,最终永远留在了里面。 这里是冒险界的乐园,虽然国家明令禁止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仍有人开车或徒步进行冒险。 这些探险者,既不是科考人员,又不是地质人员,也不是专业探险家,他们纯粹是钱太多,无忧无虑的生活过腻了,也许是太无聊,活够了。就像当年王石大老板,花几百万请人把他背上珠峰一样,有意义吗,只能证明他太有钱了。 在窗外看到了两只狼。在可可西里地区,确实有狼的存在。可可西里的狼被称为蒙古狼,是一种特殊的狼种,数量相对较少,但它们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近有网友发布了视频,青海可可西里的一头野狼,因为经常被过往的游客和司机投喂,它已经判若两狼,不但体型变得浑圆,还会向过往车辆摇尾巴,露肚皮,撒娇讨食物,随后这头被投喂成网红的野狼迅速走红。<br> 这里,一望无际,看不到人烟,只有沱沱河和青藏铁路陪伴着109青藏线相伴而行。 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川,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长江从这里开始被孕育出来,是长江的源头之一。 青藏铁路可可西里段是青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沿途风景优美,能看到昆仑山脉、唐古拉山口等自然景观。 在这段路上能看到巍巍昆仑山脉,经过可可西里无人区,沿途能看到狐狸、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牦牛、土拨鼠等等众多高原野生动物,还会经过三江源、爬升至唐古拉山至高站(青藏铁路海拔最高车站,海拔5068米),还会看到美丽蔚蓝的措那湖。 本段海拔会在3000爬升至5000米,不需担心,前方路段海拔将会下降。 望着窗外,不时会有火车通过。 铁路沿线有各种固沙设施。 到这里,我们已经离开了唐古拉山脉,进入到了昆仑山山脉。 修建中的109青藏线,所有车辆都要从临时道路通过,非常颠簸。 到达不冻泉保护站,是格尔木市辖区内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的基层单位。不冻泉是可可西里的北大门,这里最为瞩目的便是1号昆仑泉,也被称为不冻泉,其水温恒定在20℃。 泉池巧妙地由花岗石板砌成多边形图案,中心处泉眼涌出的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蘑菇状,宛如盛开的莲花,或是碎玉落入清池,最终汇入昆仑河。不冻泉的泉水冷冽甘甜,水质清澈,富含多种维生素,堪称优质的矿泉水,滋养着这片土地。 关于不冻泉,流传着文成公主的传说。据传,当她和队伍在纳赤台休憩,面临缺水困境时,佛祖显灵,压出泉水以解救众人。这口泉水因此被视为神迹,滋养着当地的居民。 纳赤台,作为青藏公路和铁路的交汇点,是进入昆仑山的起点。这里的变化让人感叹,昔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现代化的建筑与宽阔的公路吸引着每一个过客,他们纷纷在此停留,只为一睹被誉为神泉的昆仑泉。大泉位于公路旁,八角亭的庇护下,泉水日夜喷涌,如莲花盛开,被奉为奇观。 不冻泉的水源源自格尔木河中游,发源于昆仑山,经过长期侵蚀,形成了壮观的峡谷地貌,一步天险中,奇峰屹立,仿佛是玉帝妹妹的化身。即使在内蒙古阿巴嘎草原,气温降至零下31度,这眼泉水依然流淌,温度保持在5度左右,当地人认为饮用此泉水对肠胃大有裨益。 不冻泉保护站位于青藏公路2997公里处,海拔4680米,距格尔木市256公里,是进出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咽喉要道。该站自1999年"可可西里一号行动"起即承担设卡检查职能,当年4月查获88张藏羚羊皮并逮捕不法分子。 作为青藏线沿线五个核心保护站之一,与索南达杰、沱沱河等保护站共同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大规模巡山,实施藏羚羊迁徙期的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保护站配备扎西超市等驿站设施,为巡山队员提供补给保障。其日常工作包括30公里路段的日常巡护、野生动物救助及109国道沿线环境整治,曾成功救治猞猁等野生动物。 与格尔木市林业派出所、西部工委派出所形成联防机制,沿青藏线构建包含索南达杰、沱沱河等保护站的网格化巡护体系。巡山队员每15天轮换驻守,常规巡护范围覆盖昆仑山口至保护站30公里路段。 曲麻莱县的可可西里藏羚羊观景台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这里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如藏羚羊、藏野驴等,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观景台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周围是连绵起伏的高原山脉和广袤的草原。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高原湖泊、河流、雪山和蓝天白云等美景。 藏羚羊是这里的代表性动物之一,它们在春季和夏季时会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游荡,特别是在观景台附近的活动最为频繁。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它们优雅的姿态和灵动的身影,它们有时会停下来休息、觅食或嬉戏。 除了野生动物,观景台还有许多人工设施,如观景台、停车场、洗手间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在观景台上,你可以俯瞰整个草原,拍摄到令人惊叹的风景照片。 可可西里藏羚羊观景台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无论你是野生动物爱好者、自然风光摄影爱好者还是想放松身心的人,这里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 玉虚峰是玉珠峰的姊妹峰,位于青海格尔木市区160多公里的昆仑山中段,昆仑山口的西侧,海拔5980米。 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因此而得名。玉虚峰以群山为座,矗立云表。它是道教朝觐中心之一,道教昆仑派的主道场,被誉为“道教的洞天福地”、“神山之最”。 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六、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在此举行蟠桃大会邀请诸仙云集于此。玉虚峰是青海昆仑玉的产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多枚“金镶玉”奖牌全部使用的是青海昆仑玉。这里也是登山爱好者的一大去处。攀登季节为4月,10月。 玉珠峰,海拔6178米,位于青海格尔木南160公里的昆仑山口以东10公里,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南缓北陡,南坡冰川末端海拔约5100米;北坡冰川延伸至4400米。 山峰顶部常年被冰雪所覆盖,无岩石表露。冰雪坡较平缓。粒雪盆以下冰川,由于每年气温高,融化快,降水少,消融大于累积,属消退型大陆冰川。 玉珠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南缓北陡,适宜的高度与平缓的坡度,对攀登技术没有太高的要求,入门难度级别低,较合适于初学登山者,是登山爱好者初次攀登雪山较好的训练场。 攀登者只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掌握基本的登山常识,准备好所需装备,就可以尝试攀登玉珠峰。因此,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是世界业余登山爱好者的摇篮,更是登顶珠峰的跳板。 藏羚羊,别名长角羊,藏羚。鲸偶蹄目洞角科藏羚属动物。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少量分布在拉达克地区。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群居。 藏羚羊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成年雄性藏羚羊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雌性藏羚羊没有角。藏羚羊的栖息地在海拔3250至5500米,能够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有迁徙习惯。 1981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鉴于藏羚羊为附录I物种,中国政府严格禁止了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中国国务院随即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 藏羚羊的起源提供了青藏高原地方性物种的一个有趣例子,其祖先可以向上追溯到晚中新世。在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库羊是一种绝灭的牛科动物,具有直而向上的角心,一直被认为是藏羚羊的祖先。在札达盆地的早上新世地层中也发现了一件库羊的破碎角心。重要的是,柴达木盆地晚中新世的哺乳动物已开始显示出一定的地方化水平。 一些特别的牛科动物,如柴达木兽、敖羚、库羊、托苏羊,还有一种叉角鹿,几乎只分布在柴达木地区。一个藏羚羊的更新世绝灭种被发现于靠近中印边境尼提山口的高海拔地区。假定库羊与藏羚羊如其角心形态所指示的那样密切相关,则藏羚羊的青藏高原起源相当可信。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性情胆怯,常隐藏在岩穴中,或者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挖掘一个小浅坑,将整个身子匿伏其内,只露出头部,既可以躲避风沙,又可以发现敌害。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千米,寿命最长8年左右。 主要分布在中国在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可可西里主要植被类型是藏羚喜爱的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藏羚最喜欢食的是红景天,在藏羚活动的山麓地带,一般都分布有成片的叶片厚实而发红的红景天。 可可西里山脉跨越青海与西藏,部分在西藏。在青藏高原的中部——西藏羌塘至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西部上下,有一块被各国学者和专家称为“生命的禁区”的地方,这里便是羌塘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 “无人区”在西藏-新疆-青海之交,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无人烟。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去探险,可不是因为缺吃,就是因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还,“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 近些年来,西藏的汉藏地质工作者,对这块世界地质史上的空白进行了多次多学科的考察,填补了这项空白。其他的一些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无人区”进行了各种考察和探索,“无人区”神秘的面纱逐渐地被揭开了 西藏-新疆-青海之交的,羌塘无人区-阿尔金山无人区-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三者相连,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因为牧民的扩张,无人区已经缩小四成。 “无人区”给人的感觉首先是自然风光的美丽,这里蓝天和大地的色彩对比强烈,没有任何空气污染,图册(2张)空气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往往在距离上给人以错觉。这里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尤其是其腹地“双湖”一带,给人的感觉就像不在地球上,这里的景色已经远远超出了许多人以往的审美经验。 “无人区”生存条件很恶劣,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湖泊虽然很多,但都是盐碱水。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组织下,一些牧民迁往“无人区”,所以“无人区”已经不再无人,但去往那里的朋友还是要多加小心,毕竟,这里曾经是人类的“禁区”。 “无人区”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野生动物园。这里的草原很宽广,只是青草生长期短,但更多的还是大片的戈壁。当汽车在没有公路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奔驰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野马和羚羊群,其他如鹿、藏野驴、野牦牛甚至狼、熊等等也常常出现在视野里,然后消失在远方……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是中国首个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位于青海省可可西里东侧昆仑山脚,1996年5月由杨欣联合治多县西部工委奠基,1997年9月通过义卖《长江魂》书籍筹资建成。该站以1994年因保护藏羚羊牺牲的索南达杰命名,主要承担反偷猎前沿基地职能。 保护站初期由志愿者完成基础建设,2001年启动志愿者机制,至2002年累计200余人参与巡护监测。2014年前后因设备老化与经费紧张面临运营挑战,站内配备卫星电话、越野车等设备,为过往科考人员提供有限住宿支持。 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是中国目前最大一片无人区之一的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最集中的地区。 近年由于非法偷猎者的大量涌入,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因经费不足,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和力量也相当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 在之后一年多时间里,“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筹委会(绿色江河前身)曾经过多方努力没能筹集到足够的建站资金,最终杨欣把自己的长江源探险经历写成一本书——《长江魂》。 杨欣用义卖书的钱购买建筑材料,并招集了十二个志愿者,在治多县西部工委协助下,于1997年9月10日在可可西里东侧的昆仑山脚建立起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最前沿基地。促进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的进程。 到达可可西里雪山观景台,可以远远欣赏到昆仑山山脉的雪山。 人们常言: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山峰。有人喜欢三山五岳,有人喜欢蓬莱仙山,有人喜欢雪山冰川,也有不少人心中都向往着那座被誉为万山之祖的巍巍昆仑山。 可可西里雪山观景台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具体地址是109国道北50米。这个观景台是观赏可可西里雪山美景的绝佳地点,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俯瞰雪山壮丽景色的平台。 观景台地势平缓,视野开阔,让游客能够一览无余地欣赏到雪山的壮美景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峰耸立在天际,仿佛是一座座银色的金字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在山脚下,草原和湖泊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除了观赏雪山美景外,可可西里雪山观景台还是观察野生动物的好地方。在这里,你有可能看到藏羚羊、藏野驴等高原野生动物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br> 总之,可可西里雪山观景台是一个集自然美景和野生动物观赏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如果你喜欢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不妨来这里感受一下雪山的壮美和高原的神秘。 昆仑山是一座十分神秘的山峰,被誉为华夏龙脉的源头,是神话传说的起源地,传说天界就屹立在山峰之上,有通往异界的传送通道,千百年来,在它身上始终笼罩着一层层迷雾,历史上曾有无数帝王尝试寻找它的存在,但大多都无功而返,而现实中它却是真实存在的。 昆仑山又名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是我国西部山系的主干,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青海,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在中国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 在进入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将全程沿着昆仑山前行,在可可西里藏羚羊观景台,还近距离的观赏到了昆仑山东段最高峰——玉珠峰。<br> 继续前行,几乎没有碰到其他车辆,109青藏线修路,车辆都要走临时修建的土路,坑坑洼洼,上下颠簸,私家车都改走其它公路了,路上车辆很少。 大部分都是施工车辆。 可可西里保护区很荒凉,不允许穿越,不允许狩猎,几乎没有人类活动迹象,会令人不感觉时间是静止的,我们坐在大巴车上是感受不到的。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昆仑山南麓长江北源地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及玉树州的曲麻莱县接壤。南北宽约280千米,东西长200~400千米,面积4.5万平方千米。核心区面积约2.55万平方千米。 可可西里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木本植物,如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以及保护区内的众多山体,如昆仑山脉的部分区域。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低4200米(红水河峡谷,又称豹子峡),最高海拔6860米(青新峰,亦称布喀达坂峰或莫诺马哈峰,青海省第一高峰),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可可西里分为三个水系: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外流水系,以雨水、地下水补给,水量较小,以季节性河流为主;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东羌塘内流水系,处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北部中段为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以红水河为主,穿越昆仑山流入柴达木盆地。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千米,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个,1平方千米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 施工现场。 这些管子要连接成几十米,用打桩机打入地下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昆仑上常年白雪皑皑。 遇到了网红狼:乞丐狼,我们临时停车,队友下车投喂火腿肠。每天都会在青藏线旁等游客对它投抛食物,过去皮包骨头,现在肉乎乎的了。 可可西里网红狼,指2023年起因游客投喂走红网络的青海可可西里野狼个体。2023年10月,一头野狼因频繁被投喂变得圆润,出现摇尾、露肚皮等犬类行为,引发网络关注。至2024年10月,该狼吸引12匹同类形成路边讨食狼群,导致管理部门加派警力巡逻劝阻投喂行为。 投喂行为导致野狼丧失捕食能力并出现挑食现象,主要食用肉类拒绝素食。专家指出人类食物高盐高糖成分危害狼群健康,破坏生态链平衡。2024年12月23日,一只被投喂至膘肥体壮的狼在109国道被货车压死,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确认事故但无法判定是否为初代目网红狼。 事件发生时公路沿线已有4-5只狼等待投喂,长期投喂导致其降低对车辆警惕性。管理部门通过设立警示牌、加强巡护等方式制止投喂,强调野生动物应遵循自然生存法则。 到达昆仑山口。 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东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 东昆仑山的一段耸立在格尔木市南面。古书载昆仑山是玉龙腾空之地,素有亚洲脊柱之称。昆仑山口属多年冻土区荒漠地貌,地质系古代强烈侵蚀的复杂变质岩所构成,间有第三纪沉积物构成的丘陵低山和丘垅。山坡谷地生长梅、虎爪耳草、等高原冻土荒漠野生植物。 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 昆仑山口地势高耸,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景色壮观。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 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裂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 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传说,当年玉皇大帝见昆仑山雄伟高大,气势轩昂,景象万千,且离天庭很近,便在昆仑山顶修建了一座轩辕行宫。玉帝的妹妹玉虚得知后,很不服气,说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不仅占了天上,还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据为已有。 玉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让给了玉虚。玉虚便在这座山峰上为自己修筑一座冰清玉洁、俏丽奇美的行宫,而且经常带着众姐妹到此游玩,所以,这座山峰就叫玉虚峰。 昆仑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昆仑六月雪观光的重要景点。许多过往行人来到这里后,都要在此驻足观赏一番。 1956年4月,陈副总理在前往西藏途中路过昆仑山时,激情满怀,诗兴大发,当即写了一首<昆仑山颂> 。诗中写道: 峰外多峰峰不存,岭外有岭岭难寻。 地大势高无险阻,到处川原一线平。 目极雪线连天际,望中牛马漫逡巡。 漠漠荒野人迹少,间有水草便是客。 粒粒砂石是何物,辨别留待勘探群。 我车日行三百里,七天驰骋不曾停。 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 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及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纪念这位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藏族优秀儿子。 昆仑山道教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远古部分,为此,昆仑山曾以“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流传于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是伟人著名诗词<昆仑>中的传世绝句。千百年来,莽莽昆仑编织出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 在中国民间世代相传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众多名著佳作都与昆仑山有关,因而,昆仑山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昆仑山不但高峻巍峨,而且是闻名海内外的仙山圣地。从上世纪80年代末,来昆仑山朝觐、观光寻祖的旅游者络绎不绝,尤其是亚洲等地的道教信徒不远千山万水,不顾旅途艰辛,走进他们日夜向往的昆仑山,走进西王母瑶池顶礼膜拜、寻根拜祖、祈求安康,以了却终身夙愿。如今昆仑山已成为海内外道教的朝圣之地。 纳赤台,青藏公路和铁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进入昆仑山的第一站。纳赤台清泉又称“昆仑泉”,位于格尔木市西南约94公里的青藏公路边,在昆仑山系的沙松乌拉山和博卡雷克塔格尔山之间,昆仑河北岸“纳赤台”系藏语译名,为“沼泽中的台地”之意。 关于纳赤台清泉的起源,民间流传一个传说。相传当年西王母于昆仑山中瑶池之畔宴请诸神,创造神应约赴会。席间,诸神诉功,创造神凡摩表示要将昆仑山之北造成花氆氇之地,让那里草肥水美牛羊壮,碧野千里飘奶香。 西王母听之,心旷神怡,特馈赠凡摩几樽瑶池琼浆。宴罢,凡摩返。途中,凡摩饮兴未艾,信手把樽畅钦,不料大醉。金樽掷地,琼浆四溢。其乘坐的莲花神龛化为赤台群山,溢出的琼浆水为昆仑泉。 清泉从地层蓦然喷涌而出,如传说中的瑶池琼浆般清澈透明,人们在泉池四周用花岗岩石板砌成一个多边形图案的池台,称纳赤台清泉。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从不会封冻,是昆仑山中第一个四季不冻的冷泉。 纳赤台泉水量大而稳定,据检测可达224.7升/秒,矿化度小于0.5克/升,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投资开发生产成昆仑矿泉水,被人们誊为“冰山甘露”。 队友上车继续前行。 途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纪念碑”。纪念碑高3.9米,宽4.4米,重48.5吨,由一块天然的花岗岩加工而成,外形像一座小山矗立在公路旁。碑文上介绍了此次地震和各国科学家对地震遗迹进行的历次科考的情况。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地震发生于青海省昆仑山口西,震级达里氏8.1级,震中烈度11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内部震级第二大的地震(仅次于1950年西藏墨脱8.6级地震)。该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形成长达430公里的地表裂缝带,导致青藏公路多处断裂及“兰-西-拉”光缆中断,并迫使青藏铁路施工暂停。 地震引发东昆仑断裂带左旋走滑破裂,产生鼓包、裂陷等构造形变,最大水平位移达6.4米。地表破裂带由北西西向左旋走滑主破裂和北东东向张扭性分支破裂组成,对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地质力学研究所团队于震后两日赴现场考察,研究结论为青藏铁路优化设计提供关键依据。 2004年至2006年多次科考确认该地震遗迹的科研价值。2006年在昆仑山口青藏公路旁设立“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纪念碑”,碑体由花岗岩制成,高3.9米,记载了地震数据和科考情况。该遗迹因保存完整且位于冻土层区,成为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讯中断。地震发生后的5分钟,也就是17时31分,“兰-西-拉”光缆“纳赤台-五道梁”段中断。“兰-西-拉”光缆是西藏与内地通讯联系的重要途径。 青藏铁路。发生在昆仑山一带的地震,对青藏铁路南山口到沱沱河400公里的建设工地及生活设施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施工单位房屋出现裂缝,有此驻地的房屋和围墙倒塌,设备被砸。正在施工中的青藏铁路格拉段受到破坏。 由于地震发生时,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在野外作业,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出于安全考虑,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隧道施工和高空作业,其他施工也作了相应调整。被中断的施工通信进行了全力抢修。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形成了长达430公里的构造形变带,这是中国大陆上一次大震形成的最长地震形变带。地震形变带最大水平位移近7米,最大垂直位移近4米。地震裂缝、陡坎、鼓包、滑坡等构造形变现象清晰、种类齐全、规模壮观、组成规律明显,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 昆仑山大地震形成的壮观景象和独有资源使这一地区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昆仑山大地震遗迹应适时建立国家级地震公园,有效保护地震遗迹,建立地震博物馆,使之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地震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场。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实现源头区域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完整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平均海拔3500—4800米,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主要山脉有昆仑山主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处于青藏高原气候区北端尾闾区,气候由亚热带向温凉、半干旱至严寒干旱过渡。 三江源地区水系发达,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记录有野生种子植物50科231属832种和野生脊椎动物32目75科183属310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立,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职能资源实施生态整体系统修复,以理顺三江源保护机制、提升保护科学性。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为19.07万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东至玛多县黄河乡、西接羌塘高原、南以唐古拉山为界、北以东昆仑山脉为界,主要涉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等。 长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县,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园区总面积为9.03万平方千米,涉及治多县索加乡、扎河乡和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叶格乡等。从通天河烟瘴挂大峡谷上溯至楚玛尔河流域、沱沱河流域和当曲流域,在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的部分缓冲区和实验区。 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千米,生态保育修复区0.24万平方千米,包括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保护分区的部分实验区;传统利用区面积0.81万平方千米,位于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保护分区的部分实验区。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两个天然湖泊,与星星海等湖泊群构成黄河源“千湖”景观。 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包括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昂赛2个保护分区,面积1.37万平方千米。涉及杂多县莫云、查旦、扎青、阿多和昂赛5个乡,19个行政村。核心保育区面积0.64万平方千米,传统利用区面积0.53万平方千米,包括果宗木查保护分区和昂赛保护分区部分实验区。 三江源地区水系发达,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源头为沱沱河、当曲和楚玛尔河,源区湖泊众多,较大的支流还有扎木曲、莫曲、北麓河、科欠曲、聂洽曲、色吾曲等。黄河源头为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源区湖沼密布。澜沧江尚未正式定源,主要河流有扎阿曲、子曲、吉曲等,源区水系发育,湖泊星罗棋布。 路旁有《昆仑山大峡谷》路标指示牌,一般都是越野车前往寻找刺激。 长时间以来,昆仑山大峡谷游客鲜至。一来是因为距离国道有一定距离,二来因为可游玩范围不大,还需要走回头路,而很多走青藏线出藏方向的游客都是急着回家的,因此就这样轻易错过了这个世界级景点。 昆仑山大峡谷全长12公里,一区有三谷,分别是大峡谷、羚羊谷、雪山峡谷三个景观不同的世界级奇观风貌。其中羚羊谷全长800米,是美国羚羊谷长度的2倍。景区景观奇特,震撼人心,展示了昆仑山亿万年地貌变迁、沧海桑田的地质历史。 这些景色构成元素咱们姑且不谈,单就一个车辆在狭窄的涉水峡谷行车的短视频,就看得多少人热血沸腾、心生向往! 大峡谷景区西侧连接的是109国道青藏线,东侧出口直接可以连上三江源越野穿越线路的黄河源头(黄河正源,有题词纪念碑那个,并不是扎陵湖与鄂陵湖和牛头碑)。 青海西宁建立了青海金圆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 50 万吨,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覆盖西藏、格尔木、拉萨等地区的销售网络,连续被评为全国绿色家装优选建材企业。 到达今晚驻地格尔木市,过了格尔木路况就好了。 格尔木市,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级市,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境内辖区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山北麓两部分,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19263平方千米,格尔木市常住人口22.53万人。 “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历史上,格尔木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羌中道的重要驿站,昭君入塞即途经此地。 格尔木,柴达木盆地区是市区的主体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南依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东与都兰县接壤,北部是大柴旦和茫崖行政区,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交接,东西长450千米,南北宽225千米,面积为71414.10平方千米。 格尔木市境内辖区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山北麓两部分。盆地高原海拔2625—3350米,在地形结构和地貌特征上大体呈同心圆分布,自盆地南侧边缘到中心,依次为高山、戈壁、风蚀丘陵、平原、盐湖。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山地又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山地。 格尔木已初步形成融公路、铁路、航空、管线、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干线交通体系,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上连接拉萨、西宁的重要城市。格尔木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西)藏、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格尔木机场已开通西宁、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班。 格尔木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格尔木枢纽被作为稳疆固藏和连通西藏、新疆、甘肃等省区的重要节点。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柳格高速(国家高速G3011)、茶格高速(G6京藏高速一段)已经通车。主要铁路有格敦铁路、格库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成格铁路已经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 格尔木是一座新晋网红城市,分布着昆仑大峡谷、昆仑山口等壮丽、奇特的旅游打卡点。格尔木是一座县级市,也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生活气息浓郁,出行也比较方便。 从慕生忠将军在市区亲手种下的一棵树,到茫茫戈壁里的一片绿洲,从插下一把铁锹建起的“帐篷城”,到联疆络藏的高原交通枢纽,70年来,格尔木这座因青藏公路而生的城市,已经成长为我国西部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 因路而生,由路而兴,格尔木的蝶变是青藏公路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的集中体现。如今的格尔木,在发挥优势努力打造航空、公路、铁路立体交通枢纽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以清洁能源、盐湖产业、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等为主的绿色发 20世纪50年代初,格尔木还只是柴达木盆地的一个地域名称,没有具体的城镇或者定居点。根据资料记载,当时居住在格尔木地区的人口只有800余人,全部是牧民,且居住分散。 1953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路大军到达格尔木。可到了格尔木,大家却傻了眼,除了地图上标注的“噶尔穆”之外,茫茫戈壁之上哪有生机?正当大家疑惑之时,慕生忠将手中的铁锹插在地上,并大声告诉大家:“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 “插下铁锹的地方就是格尔木。”随着第一顶帐篷在此搭起,筑路大军便成了格尔木的第一代居民。此后,又有数万将士从四面八方汇聚格尔木,格尔木也从“帐篷城”“窑洞城”逐渐发展成小镇的模样。 没有房子就自己建,没有树木就自己种。1954年初,慕生忠带着工人们在格尔木修渠引水,开荒种地,从千里之外的西宁市湟源县运来14万株树苗,种下格尔木第一片绿色,还在驻地旁开垦出27亩菜园,为格尔木军民打下蔬菜种植的底子。 “过去千里荒野,现在杨柳成荫”,慕生忠将军近30年后重返旧地,挥笔写下对格尔木变迁的深深感触。如今的格尔木交通便捷、绿树成荫,到处充满勃勃生机,从铁锹“种下”的城,到如今青海省副中心城市,一代代建设者们用汗水在柴达木盆地书写下城市建设的辉煌传奇。 如今,格尔木已经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民航等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青藏公路、格茫公路、柳格高速三条公路干线与青藏铁路、敦煌铁路、格库铁路三条铁路干线在格尔木交会。格尔木机场越来越繁忙,已成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中转机场之一,近年来各项数据屡创新高。 入住酒店,放下行囊,星空独自出门,在周边转了一圈,喂饱肚子,返回驻地,一夜无语,期待明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