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记忆

夏青(拒绝AI留评 谢绝加精)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出生在大户人家,有关她家族的逸闻掌故是家乡老一辈人茶余饭后喜欢唠叨的话题。说得最多的是这个家族的富有和作为家族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我曾祖父为人的低调与节俭。据称,曾祖父的业产在抗战前就不小了,其产业不止分布在闽南地区,还延及粤港。地方房管局档案馆收藏的旧地契如今还可以查到,在临九龙江北岸最热闹的地段,长达一公里以上的房屋,其产权基本属于我曾祖父和祖父两人所有。当时地方上称他是首富,他却坚辞不认,后来只勉强接受“当地最有钱的四个人之一”的说法。如此富有的曾祖父,日子却过得甚为简朴,特别在居家生活上,一直是尽其节省,力避奢华。民国时期路灯还不普及,路也不好,夜里出门总要自己备一盏马灯,据说曾祖父为了省点灯火钱,晚上出去打理生意上的事,每遇同路人提灯,从不顾及自己身份马上就会熄灯跟在人家后面借光。平日在家看到佣人搓洗衣服用力过猛他每会去制止,担心有损衣物。很多人都说他财富能够积攒那么大跟他的用度节制也很有关系。好在他虽省俭对下人却较为宽厚,从不苛扣和坑人。抗战期间他也不顾自己部分业产还在日占区厦门,踊跃参加捐献飞机大炮的抗日募捐活动。所以解放时政府发动工人佃户斗争他,大家反而都说他好话,控诉会说到后面居然有点像表扬会了,主持人见状赶紧散场。与此同时,他积极配合政府对私改造,献出几乎全部的产业,所以他及家人当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与此有关,他的几个儿子都顺利考取大学去了北京上海等地,后来都成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中一个排行很后的儿子,我母亲的十四(或十五)叔,当年高考以差两分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来成为我国计算机领域最早的两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p><p class="ql-block"> 说到我母亲这位院士叔叔,从我与他接触中也清晰感知到家族的那种低调与节俭的秉性特质。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他作为地面控制中心总设计师,在人们欢腾雀跃的时候,他淡然以对,一个人走进部队食堂去吃了一碗只收钱免收粮票的面条,以此犒劳自己也为国家庆功。他才四十多岁就以计算机多个领域的卓越学术成就而入选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我国学部委员只有四十几位。他是我国第一台十万次/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109丙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该计算机专为两弹一星服务,被誉为“功勋计算机”。他的计算机科学成果曾经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等。他提出的优化的纵横加工并行算法,比美国杂志上相近的论文早13年。他提出了国际上第一个从计算机系统结构角度来防止病毒攻击和盗窃的方案,并获得了发明专利。他见证并参与了共和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和发展进程,被誉为我国计算机领域的拓荒者。共和国给予他很高的荣誉,面对众多奖赏,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中国知识分子该做的事;对于社会上那些夸赞溢美之词,他对老家亲人从来都是说,那只是他们的说法。那年他接受母校邀请回乡参加校庆,事先就要我安排他与企业家见面(其时我在科技部门工作,接待科技专家正是我的工作)。他说,他要把自己的专利成果无偿贡献给家乡的企业,他交代我,只要是家乡企业有需要,他都愿意义务提供技术帮助。在家乡数日,他谢绝所有去风景区游览以及过于务虚的活动安排,却让我带着他马不停蹄地访问了一个又一个企业,了解技术需求。回到北京后还一再来电话关心后续问题。他的生活作风也和我母亲家族众多亲人一样,为人做事平实谦逊,崇尚简单和节约。我几次陪他参加重要活动,都见他穿着极为平淡,甚至有点土气。比如外出经常是老旧西装配球鞋,显得很不入时。他却说这样既方便又实用。有一次在某大学作学术报告,主持人介绍他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自动控制设计负责人,他开始报告之前,马上予以更正,他很认真地说明,我只是与大家一起做了地面控制部分的工作,其他方面的控制不是我做的。那年,我女儿考上北大,他很高兴,称她为“我的跨代校友”,有次周末请她吃饭,简单几个菜而已,他也很认真地把剩菜打包带回去。后来我姐在京读书的孩子与他吃饭也同样经历了他打包的事,他的这些生活细节在后代孩子们的心中一直记忆深刻。他对家族中学业优秀的后代很是热心和热情,而对于亲族里那些庸俗的人情世故却表现得极为冷淡。那些想借他名望攀高枝谋私利的亲族,一般都会遭到他直接拒绝。他告诉我,如果谁家孩子学习好考来北京,学业上需要我帮助尽管告诉我,其他事他就无能为力了。他说我离开家乡多年地方上也没有熟人,帮不上什么忙。他这种低调被少数族亲解读为薄情,而我却觉得,也许也唯有能够摒弃俗尘,真正凝神静气的人,方有望抵达别人达不到的人生巅峰。</p><p class="ql-block"> 联想到我亲族中另外几位出息大的亲人,何尝不也是如此?我三舅也是五十年代大学生,从年轻时代就卓然不群,人家有钱人孩子在挥霍享受,他却热心高雅艺术,利用优越条件广涉音乐,钢琴口琴二胡都学得有模有样,二胡独奏还曾经被唱片公司录制。后来虽没有走上音乐之路,却在自己大学所学的农业专业领域做出不俗表现,他六十年代就开始带外国留学生,他培育的蔬菜品种曾经占据了南方市场很大份额,他一生坚守田间地头,在承受巨大政治压力的日子也从未放弃科研,为当地蔬菜与食用菌产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广东知名农业专家,去世时被南方某报追授终身科技成就荣誉。三舅不仅励志有为,做人也有情有义,中正守道,是我小时候母亲最常用以教育我的榜样。我也有幸在他身边生活了一两年,不仅接受了他对我的科学启蒙,也深得他人生方面的教益。我至今感念最深切的是,他在大学毕业后不幸被错划右派,即使在承受巨大打击只领生活费的至暗时刻,为了不让外婆伤心始终没有告诉她自己的遭遇,每个月寄给外婆的生活费也一分不减。直到后来我去他身边才发现他这一曾经的人生逆厄。而三舅每年回家过春节给予我们的总是乐呵呵地教我们唱歌弹琴,带我们逛街买衣服买玩具的阳光爽朗模样。真不知道那些日子他得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从三舅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家族那种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