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前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适逢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这四个国家免签,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下单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在悉尼报的团,6.12飞到上海,在上海未回山东的家,在酒店直接把行李打包托运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上海周边两日游。先到浙江海宁观了一线潮,再到杭州坐船游京杭大运河,最后在鲁迅故居绍兴一日游,14号晚上10点赶回上海的酒店和同去的pin碰头,15号一早到浦东机场集合,马不停蹄啊!给自己点个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按照国家来介绍此次行程吧!本篇先介绍波黑和黑山两个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地图可以看出,我们的行程是从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黑山—塞尔维亚,波黑和阿尔巴尼亚不走回头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波黑是我此行中印象最深、也是感触最复杂的国家。虽然景点不是最美的,但是带给人们的反思是最深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容我细细道来:</p> <p class="ql-block">2025.6.15日,我们一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团友,齐聚上海浦东机场,在领队Z的带领下,乘坐塞尔维亚航空空客宽体机A330-200飞机,飞行12.5小时到达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开启了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四国之旅!塞尔维亚与中国的时间差为6小时,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航空是今年三月才开通上海直飞贝尔格莱德航班的。塞航飞机机尾上的人像是世界著名的塞尔维亚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我们今天使用的手机无线通讯都是得益于他的发明创造,贝尔格莱德机场也是以他命名。</p> <p class="ql-block">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是第二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由于和塞尔维亚关系不太好,地中海又被克罗地亚和黑山占据,波黑的海岸线仅24公里,限制了其对外发展,虽然独立了仍属于欧洲较为贫困的国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都萨拉热窝,因南斯拉夫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被中国民众所熟悉。这座城市的高光时期是在1984年举办了冬季奥运会,这也是萨拉热窝未来再也无法企及的荣誉新高。我们国人所熟知的则是30多年前的波黑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前这栋建筑,是1892年始建的萨拉热窝市政厅,是这座城市在奥匈帝国代管时期最杰出的建筑。前面的钢圈字是波斯尼亚文萨拉热窝,这里夜晚灯光会亮起,城市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和夫人索菲亚,在萨拉热窝拉丁桥附近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格拉夫科·普林西普林奇暗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打响了一战的第一声枪声,这一事件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 这是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夫妇遇刺的现场,轿车是仿制的。 <p class="ql-block">90年代初的波黑战争,我们在和平的国内是听新闻,而身临其境,你看到的是血淋淋的战场,是弹孔遍地的玫瑰,是半城半墓的悲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欧洲的火药桶,30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战争,城市被墓地包围,一半城池,一半坟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波黑-萨拉热窝,是战争与和平交织之城。</p> <p class="ql-block">在萨拉热窝的街头巷尾,你会发现一些用红色树脂填满的地面,它们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绽放,这就是“萨拉热窝玫瑰”。这些玫瑰纪念的是那些在波黑战争期间因迫击炮袭击而丧生的人们。每当三人或三人以上死亡的地方,那个地点就变成了“萨拉热窝玫瑰”,而这样的“玫瑰”,在萨拉热窝城里有两百多个。随时提醒人们那段现代战争史上最为漫长的围城战所带来的恐怖、灾难和失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巴尔干半岛的死结上,系上了太多的仇恨和血债,也系上太多悲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得心情非常难过,更感受到和平的可贵!</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的铜匠街有一个中国游客必打卡之地。那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中,掩护瓦尔特藏身的铜匠街铁匠铺拍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间小小的铁匠铺一直到现在还在运营,只是经营者变成了电影铺子中老铁匠的孙子。墙壁四周都挂着各种铜锡铁制手工艺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这么多战乱和时局巨变,让人早已分不清现实还是剧情。中国游客能看到半个世纪前流行全国的革命电影中的场景,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老城的每一个角落,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都一一浮现在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国人熟悉的钟楼,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早已超越布景功能<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成为连接二战与近代创伤的双重见证,成为战争伤痕与和平地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萨拉热窝的石板路上仰望这座建筑,或许能听见那句穿越时空的台词:“看,这座城市一他,就是瓦尔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国后又重温了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感慨万千,真心希望瓦尔特们英勇奋战保卫下来的这片土地,远离战争,永远和平!</p> <p class="ql-block">位于市中心的圣心大教堂,作为波黑最大的天主教堂,巧妙地融合了哥德式与罗马式建筑风格,彰显了两种文化的交融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前面的一个方形地面上,就有一个“萨拉热窝玫瑰”!</p> <p class="ql-block">如今战殇已成过去,坐落于万山环抱的河谷之中的萨拉热窝,呈现出一片祥和与安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多瑙河畔的歌声可以把墙上的弹孔磨平,孩子们的笑脸可以化解人们的伤痛。</p>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萨拉热窝</p> <p class="ql-block">波黑历史文化名城莫斯塔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古桥:1566年由苏莱曼大帝下令修建,是巴尔干地区伊斯兰建筑的典范,长28米,高20米,古桥将居住在内雷特瓦河两岸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联系在一起。穆斯林族的一侧宣礼塔林立,克罗地亚族一侧十字架高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9日,波黑战争期间老桥被炸毀,2004年重建,重建和恢复工程所用石料沿用了沉入河中的部分原始石料,不足石料和其它材料均从当地取材,其材质和效果基本与老桥原始状况相同,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古桥跳水是莫斯塔尔独特的传统活动,可追溯到17世纪,每年夏季都有勇敢者从桥上跃入河中。 这座壮观的山顶十字架建于1928年,高度达33米,与耶稣受难时的年龄相吻合,默默地凝视众生。<div><br><div>和萨拉热窝一样,莫斯塔尔也遭受过满身的战争伤痕,但它仍然负重前行,就像这座山顶的十字架,历经着岁月的风霜,仍然矗立。</div></div>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战争的遗迹随处可见,让人震惊!至今战争的许多痕迹仍然留在这些城市之中,成为长久的时代符号。<br></p> 波黑整个国家分别由塞族、克族、穆族领导人轮流执政。三个总统两个政权,每个总统当值八个月。<div><br><div>这里多民族多宗教共存,其被称作为欧洲的“耶路撒冷”和欧洲的火药桶,名不虚传!<br></div></div> 中午在莫斯塔尔品尝波黑特色美食切瓦比(烤肉卷) 布纳泉是欧洲最大的熔岩泉,也是波黑国家布纳河的源头,是一处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br> 布纳泉溶洞洞口边上的建筑,是建于16世纪(1520年)的伊斯兰教苏菲派的驿站,这里是苏菲派信徒在修行中会面、休息及冥想的场所,是天然溶岩泉与重要历史建筑的集合,成为波黑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遗产!<br> 特雷比涅,一座隐藏在波黑最南端的小城市,位于波黑,黑山和克罗地亚三个国家的边界交界处。<div><br><div>我们将从这里走向黑山共和国!</div></div>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莫斯塔尔、布纳泉</p> 我们在波黑特雷比涅到黑山关口附近,因移民局电脑系统故障等了2个半小时,免签是有条件的,需打印邀请信。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工作人员来送邀请信。<div><br></div> 黑山,是个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小国,这里隐藏着无数令人心动的风景。英国诗人拜伦曾说过:“宇宙诞生之初,陆地与海洋最美的邂逅,必定是在黑山海岸。”这句话道出了黑山的独特魅力。<br> 黑山小镇佩拉斯特:是一座浪漫的中世纪小镇,被科托尔湾和群山包裹,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和沿海餐厅。 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小镇中,每一处都有故事,每一景都值得留恋。 圣尼古拉教堂是小镇地标。 在游轮上远观佩拉斯特,美轮美奂,仿佛仙境。 除了迷人的自然风光,佩拉斯特还有两座别具一格的小岛——“湖心双岛”。自然岛圣乔治岛和人工岛圣母岩岛。自然岛圣乔治岛乘船路过,可远观17世纪修道院与柏树群。<br> 我们乘游船登人工岛圣母岩岛游览。圣母岩岛是一座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人工岛。如今,它已成为科托尔湾的热门旅游地。 <div>据说在1452年,一对水手兄弟在这里发现了露出海面的岩石,他们用船运来石头,最终在多年后造好了教堂。每年7月22日,当地居民会乘船向海中投掷石块,继续拓宽岛屿。如今,2平方米的岛屿已扩大至3000平方米左右。</div> 岛上的巴洛克风格圣母教堂。教堂主体建于1630年,融合威尼斯建筑特色与宗教艺术,游人如织! 平静的海面、历史的沉淀,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美好。 看到乌压压的山脉,知道为啥叫黑山啦! 科托尔古城被威尼斯统治近四个世纪,使科托尔建筑深受威尼斯文化影响,具有典型威尼斯风格,它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div><br><div>城门由古代威尼斯人建于1555年,城门上方的石匾刻着1944年11月21日的字样,这是铁托领导的军队把古城从纳粹军手中解救出来的日子。上方还刻着铁托的名言:“你的我不要,我的你休想拿走!”</div></div> <p class="ql-block">根据领队提供的科托尔古城布局图示可以看出,古城呈三角形,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威尼斯风格的建筑是其特色。城内有圣特里芬大教堂(建于1166年,是科托尔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海事博物馆等,巷街内保留了许多贵族名人的楼房。</p> 通过这个图示介绍,可以看出科托尔古城的精华所在。这里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div><br></div><div>方圆几公里的小城竟聚集了诸多要塞、宫殿、教堂,可惜英文不好,时间也不充裕,没有细细地、完整地逛完,有点遗憾。</div> 老城保留着中世纪古老石板石街道。 圣卢克教堂(建于1195年) 圣安妮教堂(建于12世纪末),懒洋洋的猫躺平在教堂门前,这里有个喵星人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北城墙拍圣尼古拉斯教堂,小小的古城竟有14座教堂,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又了解了一个宗教知识,基督教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神父主要存在于天主教和东正教体系中, 平时着黑色长袍配白色领圈,信徒不能直接和上帝对话,要通过神父传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牧师则是新教(即基督教)各派别对神职人员的称呼,新教认为信徒可以直接向上帝忏悔,不需要牧师作为中介。正式场合可能穿牧师袍,平时多为西装领带。</p> 坚韧的古城墙和山上的古城堡长城保护着古代的科托尔城。 圣斯特凡岛,位于黑山布德瓦东南,是亚得里亚海沿岸的一个迷你岛屿,面积近0.02平方公里,通过一条地峡与大陆相连。<div><br><div>圣斯特凡岛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吸引着众多游客,也是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度假胜地。<br></div></div>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佩拉斯特小镇及科托尔古城、圣斯特凡岛</p> 布德瓦老城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是亚得里亚海岸边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最初被希腊水手发现,后受古罗马文明巨大影响,威尼斯共和国统治近四百年,留下众多威尼斯风格建筑。<br> 1979年的大地震使老城许多古老建筑严重受损,但经过八年重建,于1987年重回原貌。 <div>圣伊万教堂高耸的白色钟楼是布德瓦老城的地标性建筑,融合了威尼斯与罗马风格的设计元素。</div><div><br></div><div>现存建筑经多次重建仍保留中世纪风貌。<br></div> 蓬塔圣玛丽教堂公元始于840年。<div><br>建筑特色:展现拜占庭风格,外墙以浅色石材为主,内部装饰有珍贵的宗教艺术品。教堂位于古城西侧,邻近海岸线,是亚得里亚海沿岸最古老的教堂之一。<br><br></div> 古城被威尼斯时期的防御性石墙环绕,颇具军事与美学价值。游客从这里感知亚得里亚海的温柔。 布德瓦老城融合了威尼斯共和国时期的罗马风格和地中海特色,门、铰链、窗户、阳台等装饰都体现了这一风格,城内多为厚石墙、窄窗口的15世纪村舍,石板路串起房舍,街巷狭窄,充满中世纪韵味。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布德瓦老城</p> 波德戈里察,是黑山共和国首都,1945年至1992年间名为铁托格勒。<div><br><div>波德戈里察的里布尼察老桥,是一座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老桥。该桥采用奥斯曼风格建造,为石质结构,有着精美的雕刻和装饰。</div><div><br></div><div>它是波德戈里察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和发展历程,也是黑山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div></div> 附近尼古拉斯国王时期距今600年的古城堡,古城墙已是一片废墟。 基督复活主教座堂,黑山最大最漂亮的东正教堂。 教堂始建于1993年,竣工于2014年10月,为纪念米兰赦令颁布1700周年而建。 黑山著名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公园中心区域有一系列冰川湖,其中最大的一个冰川湖叫黑湖。 黑湖水面平缓如镜,因其水色深暗而得名。在杜米托尔,人们把湖泊称作“山林之眼”,“黑湖”被戏称是欧洲的眼泪。 周围有由茂密的森林所环绕,景色静寂迷人。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黑湖及波德戈里察</p> 这座塔拉河峡谷大桥就是大名鼎鼎的、曾风靡中国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拍摄地。大桥位于黑山北部,横跨欧洲最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全长366米。 它初建于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炸毁,后于1946年重建并保留。《桥》就是根据当年游击队炸桥的史实改编并在此拍摄的。<div><div><br></div></div> 桥栏旁的红、白玫瑰,是人们献给修桥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奇,他的血染红过这里的石栏。<div><br><div>看到这座桥,耳边响起了“啊朋友再见”经典旋律,感叹歌还在,桥还在,南斯拉夫不在了!</div></div> <p class="ql-block">1980年,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程时领队在车上放“桥”的音乐,在跟唱时眼眶湿润,怀念逝去的青春,感叹分解了的南斯拉夫 !</p> <p class="ql-block">视频记录《桥》</p> 别了!悲情坚韧的波黑,美丽清秀的黑山!下一篇介绍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敬请期待! <p class="ql-block">这次巴尔干四国之旅,每个<span style="font-size:20px;">景点都做了视频记录</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累计做了16期,像看连续剧一样,每帧画面、每段介绍,都留下精彩瞬间,留下美好回忆!特别是萨拉热窝和电影《桥》的拍摄地这两个视频,点击率和转发率最高,看来和我有共鸣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过欧洲许多国家,没有一个地方像这次巴尔干之旅让人感慨,让人难忘。就像是探望久未见面的即熟悉又陌生的远房亲戚一样,就想看看他过得好不好,为他难过为他欢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怀旧、这就是追忆逝去的青春和旅行的意义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