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入秋的西华县城,像是被大自然精心晕染过的画卷。连日来,澄澈的蓝天如一块被擦拭得锃亮的蓝宝石,没有一丝杂质;棉絮般的白云悠悠飘荡,时而聚成蓬松的云团,时而舒展成轻薄的纱幔,特别是中午前后,云层变得愈发洁白厚重,有的像威风凛凛的雪山,棱角分明地矗立在天空,仿佛将青藏高原的盛景直接搬到了西华上空;有的则慢慢舒展,化作展翅的大鹏,翅膀横跨数里,似乎下一秒就要乘风翱翔,引得孩子们指着天空欢呼:“快看!是大老鹰!” 偶尔还会有细碎的云絮飘过,像是撕碎的棉絮,又像是撒在蓝布上的碎盐,零零星星却格外灵动,引得许多市民纷纷驻足,举起手机定格这份美好。有老人望着天空感慨:“这些年来,从没见西华的秋天这么蓝,恍惚间还以为回到了六七十代!”</b></p><p class="ql-block"><b> 这份 “高原蓝” 的惊喜,并非偶然降临,而是西华县深耕生态环境治理的必然结果。曾几何时,县城周边的小作坊排烟、秸秆焚烧、河道污染等问题,让蓝天成为稀缺品。每到秋冬季节,灰蒙蒙的天空总让人心情压抑,居民出门常要戴着口罩。为了还给百姓一片洁净天空,西华县近年来打出生态治理 “组合拳”:关停整改多家高污染小作坊,严格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街道定时洒水,推广秸秆还田、生物质发电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对沙颍河、贾鲁河、东风运河、双狼沟等流域开展清淤疏浚、植被修复,建成近百处城市公园;在城区新增绿化面积 20 余万平方米,道路两旁的法桐、银杏、桂花树与月季、紫薇、海棠等花木相映成趣,织就了一张 “城市绿网”。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擦亮了 “天空名片”,更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清晨,在女娲公园、箕城公园、高铁公园、创世文化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晨练的市民相聚在一起,大家伴着清新的空气打太极、健步走、跳广场舞;傍晚,贾鲁河河畔的步道上,家长领着孩子散步,抬头就能看见晚霞染红天际,候鸟从云端掠过。“以前天一黑就想待在家里,现在每天都要出来走两圈,呼吸新鲜空气,看看蓝天白云,心里特舒畅!” 家住河畔小区的王女士笑着说。</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西华,蓝天不再是 “奢侈品”,“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抬头见蓝” 成了生活常态。这一片片湛蓝的天空、一朵朵悠然的白云,不仅记录着城市生态的变迁,更承载着西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随着生态治理的持续推进,这座小城必将绘就更加动人的生态画卷,让 “西华蓝” 成为永不褪色的城市底色。</b></p> <p class="ql-block"><b> 作 者 简 介</b></p><p class="ql-block"> 肖海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学会会士,中国财政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周口市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周口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副主席,西华县摄影家协会、西华县艺术摄影学会、西华县文艺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西华县老年书画摄影诗词研究会副会长。自2001年从事摄影业余创作活动以来,参加各级影赛影展,有千余幅作品获奖展出和发表。摄影作品分别在2005、2010、2017国际平遥摄影大展、2009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暨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艺术节、2016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暨中国第十六届国际艺术摄影展、2024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展出。2005年以来,先后荣获周口市摄影十杰、河南省HPA摄影十杰、河南摄影网十佳摄影师、豫览影像十佳摄影师、周口市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欢迎转发、打赏,您的转发、打赏是对我创作的最大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