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社古窑:千年地坑院,民居活化石

往后余生

<p class="ql-block">  柏社古窑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是国家下沉式地坑窑集中保护区,享有“天下地窑第一村”的美誉,2013年8月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3月获评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柏社村始建于晋代,距今超1600年,南北朝北魏时期建城堡,隋、唐、明三代逐步扩建村落;地窑源于穴居时代,在秦汉唐时期持续发展,宋元时期走向成熟,明清时期达到全盛,是古代穴居方式的重要遗留。</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下沉式四合院”的典型代表,柏社古窑有着独特的建筑特色。工匠先在平地向下挖掘6-8米深的方形地坑,再依据家庭人口数量在坑壁开凿窑洞,其中一壁窑洞设为门洞,连接斜坡通道通向地面。</p> <p class="ql-block">  为保障安全,地面会砌筑“女儿墙”防止孩童跌落,院内还设计了完善的排水系统,既适应关中黄土层黏性大的地理特点,又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居住智慧。</p> <p class="ql-block">  目前,柏社村仍保留地坑窑225院、崖窑34院、关中民居12院,在数量、密集度、完整度和典型性上优势突出,具有极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柏社古窑不仅是“民居的活化石”“原生态建筑博物馆”,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里至今保留着秦腔、木雕、社火、唢呐等丰富的民间文化习俗。在旅游发展方面,当地对空闲地坑院进行统一修复开发,打造了民宿与农家乐,并计划以地坑院为核心,构建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地坑窑文化公园,让这一独特的民居文化被更多人了解和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