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2017年福建游(三)泉州清源山

Tieq lu (陆铁强)

<p class="ql-block">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老子造像了。这个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虽然堪称“老子天下第一”却丝毫没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地和蔼可亲,那样地淡泊宁静,那样地飘然不俗,有神仙气度却无神祕色彩,他甚至没有眼珠,却能让人看到他那深遂的目光。这位伟大的智者为什么竟然“有眼无珠”呢?也许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言不辩,大智若愚”,因为“大視”即是“无視"。读清源山要用眼,更要用心。”</p><p class="ql-block"> 摘自易中天的《清源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源山位于泉州的北郊,离市区不远,公交车就能到。此山不祘太高,但蛮大。我们去的老君岩小区只是清源山的很小一部分,但却是最精彩的。因为其中有老君岩与弘一法师墓。</p> <p class="ql-block">老君岩小区旅游指示图</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后,只見路两旁大榕树排列成行,榕树垂挂下来枝条宛如老人須发根根,瓢然而下。尽管时值冬天,却是一片青葱。清幽之中,一声声悠悠的古琴曲有如一缕缕轻烟,若隐若现地弥漫在空气中。(路边有几个隐蔽的,外表像石头一般的小扩音喇叭)真是有点神仙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老君岩。走了不太远,就能見到这尊宋代的石刻-老子造像。太精彩了!在这块浑然天成的岩石上雕刻出十分传神的老子像,历经800多年的风雨磨砺,刀刻线条依然显得如此流畅清晰,形象栩栩如生。上面,易中天一段文字讲得很好,不再多讲了。</p> <p class="ql-block"> 两座现代的老子像,“孔子问礼老子”,“老子过函谷关”。尽管制作者也想尽办法,想表现在不同情景下老子的形象。也不错,但是不怕不识貨,只怕货比貨。如果把这两座像与前面老君岩相比,无论从刀刻的线条与形象,还是其包含的气度与内涵深度,怎么能比?什么叫平庸,什么叫杰出。什么叫耐看,也就是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我想平时並不关心艺术的人们也会明白。</p> <p class="ql-block"> 元元洞天。是由一块元宝状巨石架空而成,据说是明朝道士汪旦所辟。</p> <p class="ql-block"> 見龙台,玄武石。都是山中的巨石。好事者起名而已。</p> <p class="ql-block"> 因为小盛怕累,看了老君岩后,只有我一个人老当益壮爬山去观看弘一法师墓。就石头景观而言,不如以前在海南的东山岭,更不如在此以后的太姥山。如果慢悠悠地爬,一路清幽的景色还是有些特有的情趣。但因夫人在下面等,所以一路急匆匆,跑得我老汉汗流夹背。为了观看在山腰间的弘一大师之墓,爬得我汗流夹背,气喘吁吁。值得吗?值得!</p> <p class="ql-block"> 弘一大师雕像。大师慈善神情栩栩如生。无论从那个角度瞻仰,仿佛都能感受到大师的目光抚慰,让人宁静与安详。</p> <p class="ql-block"> 弘一大师舍利塔外观。由当地白花岗岩构造。精雕细琢,整个石塔具有闽南地方特有的仿木石构建筑特色。门柱上刻对联:“万古是非浑短梦,一句弥陀作大舟”【世间的是非成败终究虚幻,唯有专心念佛,才能安稳超脱】。壁堵上镌刻对联:“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一个人能自我修养、保持内心澄澈纯净,就像雨过天晴后光风霁月那样清朗明亮。比喻心境高洁、开阔、光明。学习和修养不仅靠自己,还要有“他山之石”的帮助——即贤明的朋友和老师,他们的指点和砥砺能让人不断进步】。横批“无相可得”【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的、虚幻的,不要执着于形式,因为并没有什么是永远可得的】。除匾额外,均为弘一大师生前的书法手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舍利塔内部。頂部是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正中央的浮雕莲花石墩内,供奉着大师的44颗舍利。背后有弘一大师的学生和好友丰子凱先生的泪墨图。即悲痛中,渗和着泪水磨墨,用108笔划画成。丰子凱先生的最著名的“护生画集”也就是为了园弘一大师的遗愿而作。</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没注意到后面的画像与字迹,但是从上面的照片中能看到,下面是放大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不很清楚,所以我从网上另找到一张。 遗像的上方镌刻着弘一大师临终前写给挚友夏丏尊先生两首遗偈中的一偈:“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若问我将归往何处,我心已空明澄澈,无言可答。天地间繁花正盛,心月圆满无缺。”】</p><p class="ql-block"> 遗像两侧(竖排红字)右侧:头头尽是佛,处处总关真。若会其中意,虚空即具足。左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p><p class="ql-block">【悟道不在远处,处处皆是佛法;修行不在虚谈,根本就在止恶行善与净心。】</p><p class="ql-block"> 这些字也都是弘一法师的手迹。</p><p class="ql-block">最下方不是弘一法师的手迹,可能是他弟子对他的颂扬:</p><p class="ql-block">仰承南山祖印之法脉</p><p class="ql-block">绍隆东土律宗之宗风</p><p class="ql-block">流通佛日光明于世</p><p class="ql-block">永续法水源远无穷。</p> <p class="ql-block"> 弘一大师的遗墨“悲欣交集”。完整地表达他告别人生前的心境。悲的是世间苦人多,仍未脱七情六慾的红尘大坑,欣的是自己灵魂如蛻,即将告别娑婆世界,远赴西方极乐净土。</p> <p class="ql-block"> 赵扑初的诗文。“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这篇诗文看似平凡,但体会一下,尤其后一句,在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洗沐在弘一大师的墓地以及周围莽莽的山林上,那该有何等的澄清与静谧。</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略传碑</p> <p class="ql-block"> 在弘一大师舍利塔旁还有一座舍利塔为高僧广洽,广净法师(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所建。</p> <p class="ql-block">雕象与舍利塔的位置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