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118234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名:致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的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碎金,恍惚间,我仿佛回到了50年前那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那时的我,青涩而稚嫩,心中却燃烧着“扎根山乡干革命,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热血,怀揣着“我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壮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广阔天地的征程,一头扎进了下乡的岁月,一呆就三年。</span></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的今天,刚刚高中毕业的我就离开了一起生活18年的父母,遵循毛主席的教导,下乡到了开封尉氏县插队。随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爸爸妈妈拿着我的行李送我到部队的出发的地点,看到一辆解放牌军车停在路边,已经有人比我们来的更早了。有的是爸送行,有的是妈妈送行。当时,是部队领导给我们这些部队子女联系的下乡地方,一个公社、一个大队,又是同一天,同一车走进广阔天地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带着青春的激情与懵懂,告别熟悉的城市,奔赴广袤的乡村田野。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与奋斗的年代,尽管下乡的生活条件艰苦,但我们知青们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到农村,一切都是陌生而艰难的。当时正好是小平主席发起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我们赶上了。我初学拿锄头耕地,铁锹翻地。笨拙地挥舞镰刀收割,从早上五点干到晚上八点多,一天三顿饭在田间地头吃。在炎炎烈日下,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从未喊过一声苦。在与农民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们逐渐学会了各种农活技能,也深刻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与坚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乡的生活是艰苦的,12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我的足迹,每一滴汗水都倾注着青春的热忱。记得第一次抡起锄头下地干活,手掌磨出血泡仍咬牙坚持;从没有离开家的我深夜想家时,就偷偷的掉泪,给父母写信,泪水模糊双眼,泪滴掉在信笺上……这些片段至今仍历历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曾经历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我们就是从那段岁月里走出来的一代知青,今天己踏过了五十个春夏秋冬,如今我们都己变了模样,奔向七十岁的花甲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五十年过去了,虽然我们的面孔已布满沧桑,还有几个人已经不在了,但那份深厚的情谊却丝毫未减。我们还会经常相聚,回忆着当年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挫折与成长,最珍贵的记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