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远方

万水千山

<p class="ql-block">  前苏联的歌曲总是那么有故事,让人回味无穷。这首《小路》与《白桦林》一样,优美的情境演绎着战争与和平,逝去与新生,苦难与幸福,愁苦与期望多种复杂的元素,让人听出忧伤,听出欢乐。</p><p class="ql-block">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世上的路本是这样,在没有路的地方很多人前赴后继,走出曲曲弯弯又细又长的小路。那些路,驼蹄、马足、脚步踏过,风尘扬起,风雨涤荡;那些路,刻着故乡的牵挂,家园的眷恋。走四方,路迢迢,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古道,西风,瘦马,哪里有流水人家?游历中,常常听到路的传奇。在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行走金沙江的虎跳峡,途经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并不是一条,而是多条古道,它以滇藏道和川藏道为主,穿越陕、甘、贵、川、滇、青、藏多个地区,外通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它以中国唐代西北西南地方马帮运输茶叶而命名。走进玉龙雪山下玉湖村的一间石屋"故居″,了解到一位走茶马古道的西方旅行家洛克。洛克被马可波罗行记所吸引,对中国文化和自然的浓厚兴趣,他自学汉语,1922年走茶马古道进入中国云南,在玉龙山下住了27年,博采当地风土人情,把纳西文化传至四海。茶马古道圆满了一个西方人对东方的梦想,而实现梦想的路不止是一条。去新疆,走完独库公路,到达终点库车。西汉时期新疆地区有三十六个古国,其中的"龟兹″就是今天的库车,它也是唐代在西域设置的安西四镇之笫一镇,是西域丝绸之路北线重镇。站在库车城外苏巴什佛寺遗址旁,望见夕阳下的茫茫戈壁,寻找那飘远的驼铃。戈壁上没有一点路的痕迹,但这里分明有张骞的驼队满载着丝绢走去,有玄臧的白马驮着佛经走来。"一条路,落叶无迹。走过我,走过你。我想问你的足迹,山无言水无语。走过春天,走过四季……″戈壁上每一片沙,每一块石都是丝绸之路上刻下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的马鸣,丝绸之路的驼铃还响在远方,翻山越岭,穿越戈壁沙漠的路促进了文化交流。而中国百姓的祖祖辈辈也要靠路来生息繁衍。多次行走于江南的山里,走过很多曲曲弯弯的小路,它们绵延在山坳,铺展在山岭,从溪上跨过,从崖边凿过,每块石头都刻着开路人的艰辛,走路人的勇气。大山之中的人们,他们的祖先或是就地刀耕火种的先民,或是逃避战祸的乡客。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甘于面山而居,固守家园。"愚公移山″只是传说,却流传不到大山里。而目睹前辈的辛苦艰难,沐浴山外的风吹来,后辈开始盘算要走出大山。一个人翻山越岭,脚印被风吹走了,被雨冲净,山还是山,山外还是远方。于是有了一代人翻山越岭,终于踏出了山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直通向迷雾的远方,在江南的山里就有这样一条路,从古老的徽州通向离海不远的地方。唐代的徽州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此时徽州人就想着要把商道由较远的水路改为山路,走一条翻山的捷经。到了宋代,有个叫胡润的人正式开凿了山路,到明代重修,徽州人可以把家乡的货物便捷地运到苏杭,他们的子孙也踏着山路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条路,走出了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沧海桑田,古道悠悠,虽然如今徽州人不用再翻山越岭走古道,但他们的宗祠里、家谱上都记载的走过古道的先人,记载着先人勇于开拓的精神。"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多少小路已成大路,没有了马鸣驼铃,依然还有铿锵的脚步声。路,有向往远方的起点,有回归家园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一条路落叶无迹</p><p class="ql-block"> 走过我走过你</p><p class="ql-block"> 我想问你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山无言水无语</p><p class="ql-block"> 走过春天走过四季</p><p class="ql-block"> 走过春天走过我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