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小城有个庆来公园

时尚古董

<p class="ql-block">庆来公园之小,夹在市廛之间,一块石头上“庆来公园”四字,红漆色已淡,却依然端正。我今日方知,这园子原是为纪念熊庆来先生而建,便不由得整了整衣衫,肃然步入……</p> <p class="ql-block">庆来公园位于云南省弥勒市城区中心地带,毗邻红河卷烟厂生活区,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该公园以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命名,园内包含奇石假山、人工湖泊、荷塘草坪等自然景观,建有茶楼、曲桥等配套设施,兼具生态休闲与人文纪念功能。作为弥勒老城区的重要公共空间,公园24小时开放,日常吸引市民开展晨练、歌舞等文娱活动,其保留的八九十年代建筑风格与工业历史痕迹形成独特景观集群。</p> <p class="ql-block">石径上人影渐多,多是常客。有位老者坐在亭中,戴着老花镜读报。我近前一看,竟是本数学期刊。攀谈之下,才知道他是附近大学的退休教授,常来此坐坐。“熊先生是我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他说着,手指轻敲石桌,“坐在这里,总觉得离学术更近些。”花枝间的鸟儿跳踉忽起忽落,并不畏人。教授笑道:“这些鸟儿也成了精,专爱听人谈学问。”他说熊先生不仅学问好,育人更是有方,华罗庚先生便是他发现的千里马。</p> <p class="ql-block">园中路径曲折,两旁树木杂陈。新栽的瘦伶伶立着,老树则皮皱枝虬。我忽然想,这些老树或许见过熊先生吧?他当年漫步之时,不知可曾在此树下小憩?树不言,只以叶声沙沙作答。</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小二层楼,端庄朴素,站在此处,清风自来。放眼望去,整个园子尽收眼底——其实也不过那么一瞥的事,却仿佛看见了更深远的东西。回望那一刻,忽然明白这门为何常开不闭——正是熊先生治学精神的象征,开放包容,永迎求知者。</p> <p class="ql-block">云影在树梢游移,日光被筛成斑驳光影,深浅不一地印在石子路上。那小片湖水依然卧在园中央,水波轻漾,将天光云影揉碎。这般景致,熊先生当年想必也见过。他是数学家,不知可曾从这水波荡漾中,看出什么数学的韵律来?</p> <p class="ql-block">往公园深处走,翻过一座小山,便看到一池碧水,像块被时光精心打磨的翡翠,静静地卧在红土高原的怀抱里。风过处,池水便轻轻荡漾起来,不是汹涌的波涛,而是细腻的绸缎被谁轻轻抖开,褶皱着,闪烁着细碎的天光。</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荡漾的碧绸之上,绽放一片睡莲。白的似雪,净得如同高原上从未落地的云朵。她们不争不抢,安然地躺在水面上,圆叶如碧玉盘,托着这冰肌玉骨的精魂。有的正恣意绽放,层层花瓣坦荡地舒展,露出当中一点鹅黄的蕊;有的还含羞抱着蕊心,仍是青白的花苞,像支未蘸墨的玉笔,写着水才能读懂的诗。</p> <p class="ql-block">日光透过高原明澈的空气落下来,照得每片花瓣几乎透明。水波的纹路反射在素白的花瓣上,恍然间,花也有了流动的韵律。偶尔有红尾蜻蜓飞来,歇在黄蕊上,颤巍巍地,便将这静美的画面点活了。水下应有鱼,偶尔吐个泡,湖面便绽开一个圆,慢慢扩大,推着白莲轻轻一晃,复又静止。</p> <p class="ql-block">池边有垂柳,柳丝拂水,与水中的莲遥相呼应。柳是绿的,水是碧的,莲是白的,三种颜色简单至极,却在此处晕染出无穷的层次与宁静。坐在池畔石椅上,只觉得尘世喧嚣顷刻褪去,唯有水声、风声、以及莲花在阳光下无声开放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这池、这莲,不在深山,却在人间市井之畔,它自成一派清凉世界,温柔地涤荡着每一颗造访的尘心。所谓仙境,何必远求?心静之处,便是莲池。</p> <p class="ql-block">庆来公园虽小,却有博大气象。熊庆来先生之名不必张扬于广厦高碑,安于这弥勒市井,反倒更见真切。游人至此,随意走走,看看云,看看水,想想学问,悟悟人生,便是最好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