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刘跃林

我的美篇号:234179798 <p class="ql-block">癫痫是一种慢性大脑疾病,主要特点是会反复出现突然的“失控发作”,民间也称作为“羊癫疯”。发现作时可能引发抽搐、意识形态不清或行为异常等症状,通过常规持续几十秒到几分钟就会停止。</p><p class="ql-block">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是有三个高峰期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儿童群体;二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是准妈妈们。</p> 一、癫痫的概述 (一)定义 <p class="ql-block">1、定义:癫痫(Epilepsy)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发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p><p class="ql-block">2、发作特点: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p><p class="ql-block">3、发生机制:异常放电。</p><p class="ql-block">癫痫一般是患者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浑身抽搐(四肢强直、阵挛性抽搐),口吐白沫等,这是癫痫的典型症状。</p> (二)发病原因 <p class="ql-block">癫痫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结构性损伤、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异常等,部分患者病因不明。不同年龄阶段的诱因存在差异,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p> <p class="ql-block">1、遗传性因素</p><p class="ql-block">(1)基因突变或遗传性疾病</p><p class="ql-block">(2)家族遗传倾向</p><p class="ql-block">2、脑部结构性损伤</p><p class="ql-block">癫痫最核心的问题是大脑结构出了问题。</p><p class="ql-block">(1)围产期损伤</p><p class="ql-block">(2)脑外伤:头部手术患者有22%的发生癫痫。</p><p class="ql-block">(3)脑血管疾病</p><p class="ql-block">脑卒中(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能引发癫痫,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有16%的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癫痫。如脑梗塞导致大脑一些传递的神经信息出现短路,就可导致癫痫的发作。</p><p class="ql-block">(4)脑肿瘤</p><p class="ql-block">胶质瘤、脑膜瘤等占位性病变压迫或浸润脑组织,导致异常放电。</p><p class="ql-block">(5)脑发育异常</p><p class="ql-block">皮质发育不良、灰质异位、脑裂畸形等先天性结构异常可引发癫痫。</p><p class="ql-block">3、代谢及全身性疾病</p><p class="ql-block">(1)电解质紊乱</p><p class="ql-block">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尿毒症等代谢失衡可能诱发癫痫发作。</p><p class="ql-block">(2)内分泌异常</p><p class="ql-block">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影响神经元兴奋性。</p><p class="ql-block">(3)中毒</p><p class="ql-block">酒精戒断、一氧化碳中毒、重金属中毒(如铅、汞)或药物过量(如抗抑郁药、茶碱类药物)均可导致癫痫。</p><p class="ql-block">4、感染性因素</p><p class="ql-block">(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p class="ql-block">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急性感染可能引发癫痫,部分患者感染痊愈后仍可能遗留癫痫灶。有24.9%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发生癫痫。</p><p class="ql-block">(2)寄生虫感染</p><p class="ql-block">(3)HIV相关脑病</p><p class="ql-block">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缺陷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或HIV脑病,增加癫痫风险。</p><p class="ql-block">5、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p><p class="ql-block">(1)自身免疫性脑炎</p><p class="ql-block">(2)系统性红斑狼疮</p><p class="ql-block">6、其他原因</p><p class="ql-block">(1)高热惊厥</p><p class="ql-block">婴幼儿高热可能诱发惊厥,其中约5-10%会发展为癫痫。</p><p class="ql-block">(2)神经退行性疾病</p><p class="ql-block">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晚期可能合并癫痫。</p><p class="ql-block">(3)特发性癫痫</p><p class="ql-block">约30%的癫痫患者经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称为隐源性或特发性癫痫。</p> (三)临床表现与分类 1、癫痫发作类型 <p class="ql-block">癫痫发作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的超同步化放电所导致的临床现象。</p><p class="ql-block">癫痫根据发作起源和表现分为三大类: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和未知起源发作,具体类型和症状如下:</p><p class="ql-block">(1)局灶性发作(起源于脑部特定区域)</p><p class="ql-block">A、局灶性意识保留性发作</p><p class="ql-block">运动症状:身体局部抽搐(如手指、面部)、重复动作(如咀嚼、拍手)。</p><p class="ql-block">感觉症状:异常视觉(闪光)、听觉(耳鸣)、嗅觉或味觉体验。</p><p class="ql-block">自主神经症状:心悸、出汗、面色潮红或苍白。</p><p class="ql-block">精神症状:突然恐惧、似曾相识感(熟悉感)或陌生感。</p><p class="ql-block">B、局灶性意识障碍性发作(旧称“复杂部分性发作”)</p><p class="ql-block">意识模糊:患者对外界无反应,可能出现凝视、呆立或重复无意义动作(如搓手)。</p><p class="ql-block">自动症:非自主行为,如咂嘴、吞咽、脱衣或行走(发作后无法回忆)。</p><p class="ql-block">(2)全面性发作(双侧大脑同时异常放电)</p><p class="ql-block">A、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旧称“大发作”)</p><p class="ql-block">强直期:全身肌肉僵硬、倒地,可能伴尖叫、呼吸暂停。</p><p class="ql-block">阵挛期:四肢规律抽动,可能咬舌、尿失禁,持续1-3分钟。</p><p class="ql-block">发作后状态:意识模糊、头痛、肌肉酸痛。</p><p class="ql-block">B、失神发作(旧称“小发作”)</p><p class="ql-block">突然意识丧失:动作停顿、凝视,持续数秒,可频繁发生。</p><p class="ql-block">无抽搐:可能伴眨眼、轻微点头,发作后立即恢复。</p><p class="ql-block">C、肌阵挛发作</p><p class="ql-block">短暂肌肉抽动:单次或多次双侧对称抽动(如手臂突然上抬),清醒时多发。</p><p class="ql-block">D、失张力发作</p><p class="ql-block">肌肉张力突然丧失:头部下垂、跌倒(“跌倒发作”),易导致外伤。</p><p class="ql-block">E、其他类型</p><p class="ql-block">强直发作:肢体僵硬,常见于睡眠中。</p><p class="ql-block">阵挛发作:肢体节律性抽动,无强直期。</p><p class="ql-block">(3)未知起源发作</p><p class="ql-block">A、癫痫性痉挛</p><p class="ql-block">点头或拥抱样动作:多见于婴儿,突发头颈前屈、四肢内收,成簇出现。</p><p class="ql-block">B、无法明确分类的发作:症状不典型或信息不足难以归类。</p><p class="ql-block">需要注意的是: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和继发全面性等术语己经弃用,因为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界定,并且经常错用。</p> 2、癫痫综合征分类 <p class="ql-block">癫痫综合征由一组类似症状和体征的特定的癫痫现象。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p><p class="ql-block">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癫痫(基因相关)、症状性癫痫(脑损伤导致)和隐源性癫痫(原因不明)。</p> (四)诊断与评估 <p class="ql-block">1、癫痫的临床诊断</p><p class="ql-block">(1)病史采集和体检:完整和详细记录现病史(发作特征、发作诱因如闪光刺激、睡眠剥夺等)、既往史、家族史。这对癫痫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癫痫患者在不发作期间,进行脑电图的检测(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等),检测时没有癫痫波出现,没有棘漫波,没有高尖波等,也就没有办法诊断是否是癫痫,这个时主要靠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p><p class="ql-block">(2)脑电图(EEG):捕捉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如棘波、尖慢复合波),视频脑电图可同步记录发作表现。这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但不能单纯依靠脑电活动的异常或正常来确定是否为癫痫。</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广泛应用的24小时长程脑电监测和视频脑电图,使发现痫样放电的可能性大为提高。</p><p class="ql-block">(3)神经影像学检查:MRI或CT排查脑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性病因,PET/SPECT辅助定位致痫灶。</p><p class="ql-block">(4)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测可排除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代谢性诱因。</p><p class="ql-block">2、癫痫诊断的三步原则</p><p class="ql-block">(1)、确定是否是癫痫。人类癫痫有两个特征,即脑电图上的痫样放电和癫痫的临床发作。而病史是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需要通过病史了解,发作是否具有癫痫发作的共性。还有发作的临床表现特征,如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p><p class="ql-block">(2)、确定哪种类型的癫痫。癫痫发作类型是一种由独特病理生理机制和解剖基础所决定的发作性事件,是一个具有病因、治疗和预后含义的诊断。不同类型的癫痫需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发作类型诊断错误,可能导致药物治疗的失败。</p><p class="ql-block">(3)、确定癫痫的病因。如是继发性癫痫,还需确定癫痫的病因。为探讨脑部疾病的性质,可考虑进行头颅CT、核磁共振,同位素脑扫描或脑血管造影等检查。</p><p class="ql-block">3、鉴别诊断</p><p class="ql-block">应该与晕厥、假性癫痫发作、发作性睡病、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血糖症等相区别。</p> 二、癫痫的药物治疗 <p class="ql-block">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这里主要讲癫痫的药物治疗。</p> (一)癫痫的治疗目的 <p class="ql-block">1、减少癫痫的发作,或最大限度的减少癫痫发作次数。</p><p class="ql-block">2、治疗无效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要高。</p><p class="ql-block">3、要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不自卑,能从事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癫痫患者易方伴发焦虑、抑郁,需要加强心理疏导。</p><p class="ql-block"><br></p> (二)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 <p class="ql-block">治疗总原则:单药起始、小剂量渐增、长期规律用药。</p><p class="ql-block">一线药物: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需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p> 1、确定是否用药 <p class="ql-block">(1)半年内发作两次以上者,一经诊断明确,就应用药。</p><p class="ql-block">(2)首次发作或半年以上发作1次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酌情选择用或不用抗癫痫药。</p><p class="ql-block">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服用抗癫痫药以后,需要用药3年以上,如果癫痫不发作,再慢慢的减药。</p><p class="ql-block">首次发作,或者1年发作小于1次的癫痫患者,原则上是不用药物治疗。主要让患者改善生活条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p><p class="ql-block">但是也有患者,尽管是首次发作,但在其检查的核磁共振上,或者头颅CT上,发现了明显的致痫灶,可以预见到这个患者,不用药物治疗还会癫痫发作,这类患者首次发作需要采用药物治疗。</p> 2、正确选择药物 <p class="ql-block">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初始治疗的选药原则</p><p class="ql-block">(1)成人局灶性发作:首选治疗药物为卡马西平或拉莫三嗪,次选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p><p class="ql-block">(2)儿童局灶性发作:一般优先选择奥卡西平,它不仅能控制癫痫的发作,而且对于孩子的智力和认知没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奥卡西平效果不好,也可以选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p><p class="ql-block">(3)老年人局灶性发作:一般首选药物为拉莫三嗪。效果不好时可以选择卡马西平。</p><p class="ql-block">(4)成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首选药物丙戊酸钠,次选拉莫西平、奥卡西平、</p><p class="ql-block">(5)儿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首选药物丙戊酸钠,次选卡马西平,托吡酯。</p><p class="ql-block">(6)儿童失神发作:首选药物乙琥胺、拉莫三嗪、丙戊酸钠。</p><p class="ql-block">(7)肌阵挛发作:首选药物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p><p class="ql-block">抗癫痫药物疗效对比,经SANAD试验后的结论为:局灶性癫痫应考虑首选拉莫三嗪;全面性癫痫应考虑首选丙戊酸钠。</p><p class="ql-block">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是绝对的。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的选择治疗药物更为合理。</p> 3、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 <p class="ql-block">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关系的三种情况分析:</p><p class="ql-block">(1)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血药浓度逐渐上升,到一定阶段,血药浓度随着药量的增加陡然上升,易出现药物中毒,说明此种药物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代表药物苯妥英钠。应用苯妥英钠时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缓慢的加量。</p><p class="ql-block">(2)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血药浓度以相同比例增加,安全血药浓度范围较大。代表药物丙戊酸钠。这也是丙戊酸钠常被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3)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血药浓度逐渐上升,到一定阶段,血药浓度上升缓慢,需逐渐加量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加量后药物的副作用明显增加,这时不能盲目加量。代表药物卡马西平。</p><p class="ql-block">总之,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作用原理及副作用出现规律等,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p> 4、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p class="ql-block">(1)用药前应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尿常规。</p><p class="ql-block">(2)用药后还需每月监测血常规和尿常规,每季监测肝肾功能,至少持续半年。</p><p class="ql-block">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都是长期的,应该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如丙戊酸钠应用后,有的人可以引起致死性肝毒性反应,用药期间进行肝功能监测很有必要。</p> 5、尽可能单药治疗(两次单药) <p class="ql-block">(1)70%-80%左右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单药治疗,控制癫痫的发作。</p><p class="ql-block">(2)单药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至能最大程度地控制癫痫发作,而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很轻,即为最低有效剂量。</p><p class="ql-block">(3)监测血药浓度,可以指导用药,调整用药剂量,减少用药过程中的盲目性。</p><p class="ql-block">总之,在开始抗癫痫药物治疗时,首先是单药治疗,并以低剂量开始,缓慢逐步加量,达到治疗控制的目的。</p> 6、合理的联合治疗 <p class="ql-block">(1)下列情况可以考虑合理的联合治疗:</p><p class="ql-block">A、有点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单药效果较差,可以联合治疗。</p><p class="ql-block">B、针对药物的副作用,如苯妥英钠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时,出现失神发作,除选用广谱的抗癫痫药外,也可合用氯硝西泮治疗苯妥英钠引起的失神发作。</p><p class="ql-block">C、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月经期的癫痫患者,可在月经前后加用乙酰唑胺,以提高临床疗效。</p><p class="ql-block">D、对部分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联合用药。</p><p class="ql-block">(2)联合用药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A、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合用</p><p class="ql-block">GABA药与钠通道阻滞剂可以合用,如丙戊酸钠、托吡酯、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妥英钠的联合使用。</p><p class="ql-block">B、不宜合用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如氯硝西泮和地西泮。</p><p class="ql-block">C、尽量避开副作用相同的药物合用,如苯妥英钠可引起肝肾损伤,丙戊酸钠可引起特异过敏性肝坏死,因而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患者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这两种药的副作用。</p><p class="ql-block">D、合并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如果一种药物的肝酶诱导作用,可加速另一种药物的代谢。</p><p class="ql-block">E、左乙拉西坦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于其它抗癫痫药,可以和各种抗癫痫药联合使用。</p><p class="ql-block">F、吡仑帕奈是全新机制的第三代抗癫痫药,是联合治疗的理想之选。</p><p class="ql-block">H、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场为钠通道阻滞剂,两者不要同时使用。</p><p class="ql-block">(3)较好搭配</p><p class="ql-block">卡马西平+丙戊酸钠</p><p class="ql-block">丙戊酸钠+奥卡西平</p><p class="ql-block">托吡酯对认知的影响,受到医生和患儿家属的重视。</p> 7、增减药物、停药及换药原则 <p class="ql-block">(1)增减药物:增药可适当的快,减药一定要慢,必须逐一增减,以利于确切评估疗效和毒副作用。</p><p class="ql-block">(2)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后,必须坚持长期服用,除非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宜随意减量或停药,以免诱发癫痫的持续状态。</p><p class="ql-block">(3)换药:如果一种一线药物,己达到最大可耐受剂量,仍然不能控制癫痫发作,可加用另一种一线或二线药物,至发作控制,或达到最大可耐受剂量后,逐渐减掉原有的药物,转换单药,换药期间应用5-7天的过渡期(递减旧药及递增新药)。</p><p class="ql-block">(4)停药:应遵循缓慢和逐渐减量的原则,一般来说,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完全控制4-5年后,失神发作停止半年后,可以考虑停药。但是停药前应有缓慢减量的过程,一般不少于1-1.5年,无发作者方可停药。有自动症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p> (三)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p class="ql-block">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传统抗癫痫药和新型的抗癫痫药,传统抗癫痫药和新型抗癫痫药各有其优势。在选择抗癫痫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癫痫类型、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以及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由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p> 1、传统的抗癫痫药物 <p class="ql-block">传统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乙琥胺等,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使用经验丰富的优点,在癫痫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且对某些类型的癫痫效果有限。部分药物可能需要监测血药浓度。所有的传统抗癫痫药物都有致畸性,丙戊酸钠致畸性最强。</p> <p class="ql-block">1、丙戊酸钠(VPS)</p><p class="ql-block">(1)本品为广谱抗癫痫药,对各种癫痫均有不同程的疗效,是传统抗癫痫药中治疗谱最广的。也是失神发作的首选药。单独使用,或与共它药物联合,治疗全面性和局灶性癫痫发作。</p><p class="ql-block">(2)单药治疗,成人一般从600mg/日起步,每隔3天可增加200mg,直至症状得到控制。通常剂量范围为每日1000mg至2000mg,即20-30mg/kg体重。若仍未得到控制,剂量可以增加至2500mg/日。</p><p class="ql-block">一般患者,丙戊酸钠片0.2g,口服,一次2片, 一日3次,可以控制症状。但剂量应个体化给药。</p><p class="ql-block">(3)本品刺激性强,口服片剂不可嚼碎,应整片呑服。服后要多喝水,或与食物同服,以免刺激口腔及胃粘膜。服用本品不可以随便增加剂量,因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p><p class="ql-block">(4)首次用药后,1-2周检查血药浓度水平。丙戊酸钠的有效治疗浓度通常维持在50-100 mg/L(或50-100 μg/mL),具体需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耐受性及药物相互作用调整。临床通过监测血药浓度(TDM)确保疗效并降低毒性风险。</p><p class="ql-block">(5)如果患者总是在用药后,出现副作用,且不能将每日总剂量,分为多次给药,考试换为缓释制剂,给药频率较低,且血药浓度更稳定。</p><p class="ql-block">(6)本品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调整剂量。</p><p class="ql-block">(7)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饮酒可加重镇静作用。</p><p class="ql-block">(8)停药应逐渐减量, 以防再次出现发作。</p><p class="ql-block">(9)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定期做全血细胞(包括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检查。</p><p class="ql-block">(10)本品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偶有肝损害(常见2岁以下患儿),血小板减少,体重增加,多囊卵巢等。本品有致畸作用。</p><p class="ql-block">2、卡马西平</p><p class="ql-block">(1)本品是广谱抗癫痫药,是局灶性发作首选药,可用于治疗局灶性和全面性癫痫发作,对情感疾病(如双相障碍)和慢性疼痛综合征(如三叉神经痛)也有效。</p><p class="ql-block">(2)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使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加重,有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者不能使用这两个药物。</p><p class="ql-block">卡马西平与苯妥英钠作用机制相同,苯妥英钠目前应用较少。</p><p class="ql-block">(3)本品初始剂量2-3mg/(kg.d),每日2-4次。可每5日增加1次剂量,直至10mg/(kg.d)。</p><p class="ql-block">(4)卡马西平的副作用主要有头昏,皮疹,白细胞减少(一过性,不需要立即停药),再生障碍性贫血等。</p><p class="ql-block">3、乙琥胺</p><p class="ql-block">本品只对失神性小发作有效。</p><p class="ql-block">副作用主要有呃逆、胃肠道不适、视力改变等。</p> 2、新型抗癫痫药物 <p class="ql-block">新型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等,则具有副作用相对较少、对认知功能影响小、药物间相互作用少等优点。这些新药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对传统抗癫痫药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的患者。部分药物需要注意特定代谢风险。</p> <p class="ql-block">1、拉莫三嗪</p><p class="ql-block">拉莫三嗪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癫痫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处方药物。它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活动,发挥稳定情绪和减少癫痫发作的作用,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p><p class="ql-block">(1)癫痫:用于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以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本品更适合老年癫痫患者,</p><p class="ql-block">(2)双相情感障碍:作为情绪稳定剂,预防或延缓躁狂、抑郁发作,尤其对抑郁相的维持治疗有较好效果。</p><p class="ql-block">(3)剂量调整:需从低剂量开始,逐步增加,避免皮疹等过敏反应。</p><p class="ql-block">(4)药物相互作用:与丙戊酸钠联用时需减少剂量,与卡马西平联用可能降低药效。</p><p class="ql-block">(5)长期监测: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关注情绪或行为异常变化。</p><p class="ql-block">(6)常见反应:头晕、头痛、嗜睡、恶心等。</p><p class="ql-block">(7)严重风险:约1%-5%患者可能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严重皮疹),需立即停药并就医。</p><p class="ql-block">2、奥卡西平</p><p class="ql-block">奥卡西平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癫痫药物,其功效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癫痫发作、抗惊厥、镇静、肌肉松弛以及神经保护。</p><p class="ql-block">(1)主要用于局灶性癫痫发作和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p><p class="ql-block">(2)疗效与卡马西平,及其它一钱药物相当。</p><p class="ql-block">(3)奥卡西平几乎完全吸收,不是受摄入食物影响,半衰期为8-10小时。</p><p class="ql-block">(4)起始剂量为300-600mg/d,可增至900-3000mg/d,分2-3次使用。</p><p class="ql-block">(5)副作用主要有头晕,头痛,低钠血症等。</p><p class="ql-block"><br></p> (四)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p class="ql-block">1、钠通道调节机制</p><p class="ql-block">主要药物有:卡马西平、拉莫三嗪、苯妥英钠。</p><p class="ql-block">2、y-氨基丁酸(GABA)调节机制</p><p class="ql-block">主要药物有:丙戊酸钠、加巴喷丁、托吡酯、苯巴比妥。</p><p class="ql-block">3、其它离子通道调节机制</p><p class="ql-block">主要药物有: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p><p class="ql-block">4、特殊机制</p><p class="ql-block">主要药物有:氯硝西泮、丙戊酸镁。</p><p class="ql-block">抗癫痫药物的联合用药时应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避免有相同的作用机制、相同的不良反应的药物合用。</p> 三、癫痫持续状态 <p class="ql-block">1、定义:癫痫持续状态或称癫痫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p><p class="ql-block">任何类型的癫痫,均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最常见,危害性也最大。</p><p class="ql-block">2、症状:持续抽搐、意识障碍或反复癫痫发作。</p><p class="ql-block">3、治疗:立即止惊、维持生命体征、病因治疗。</p><p class="ql-block">当患者出现全身抽搐这类大发作超过5分钟,就可能对脑细胞造成伤害。这时候及时治疗就像给大脑按下暂停键,能有效的预防脑损伤。要是不及时处理,可能出现高烧不退、电解质紊乱、器官衰竭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死亡。</p> <p class="ql-block">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多需采取保持生命功能、使用抗癫痫药物、对症处理、病因治疗、预防复发等措施。</p><p class="ql-block">(一)保持生命功能</p><p class="ql-block">1、保护患者头部,防止跌伤,禁止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p><p class="ql-block">2、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可能,头侧向一边,不能仰着向上,抽搐时候口腔有分泌物,让它向一边流岀来,用纸擦一下,不能误吸,防止发生误吸性肺炎。</p><p class="ql-block">3、快速予以氧疗,监测血氧饱和度。</p><p class="ql-block">4、随时吸痰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为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进行准备。</p><p class="ql-block">5、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脑电的监测。</p><p class="ql-block">6、查找诱发癫痫状态的原因并治疗。</p><p class="ql-block">7、有牙关紧闭者,应该放置牙套。</p><p class="ql-block">8、建立静脉通道。</p><p class="ql-block">(二)抗癫痫药物的使用</p><p class="ql-block">1、苯二氮卓类类药物:常用药物为安定、氯硝基安定、氯羟安定等。</p><p class="ql-block">地西泮:0.2mg/kg,静脉注射,2mg/min,至总量20mg,作为一次量,15min后可以重复给药一次。地西泮起效快,2min起效。地西泮的持续时间是15-30min。如症状得到控制,可选用地西泮100-200mg+500ml葡萄糖中维持治疗。</p><p class="ql-block">地西泮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优势是脂溶性高,能快速的通过血脑屏障,起效快。缺点是有效作用时间不到1小时。</p><p class="ql-block">地西泮注射时要缓慢,注射快容易出现呼吸抑制,出现呼吸抑制需停止注射,必要时加用呼吸兴奋剂。</p><p class="ql-block">2、苯妥英钠:使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注射,需注意心脏功能,进行心电监护。无论苯二氮卓类药物是否有效,均需用维持药物苯妥英钠。</p><p class="ql-block">3、苯巴比妥钠:通过静脉注射,需注意呼吸监护。</p><p class="ql-block">4、其他药物:如水合氯醛、副醛等,若上述药物无效,可在麻醉师协助下使用硫喷妥钠等。</p><p class="ql-block">(三)对症处理</p><p class="ql-block">积极处理脑水肿,使用高渗糖或甘露醇。同时,处理高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血糖等问题。因为大脑处于缺氧状态,会出现脑水肿。癫痫持续状态可出现中枢性高热。</p><p class="ql-block">(四)病因治疗</p><p class="ql-block">针对可能的病因,如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代谢异常等,进行积极治疗。</p><p class="ql-block">(五)预防复发</p><p class="ql-block">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后,考虑给予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以预防症状的再次发作。</p><p class="ql-block">对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需要使用麻醉药,如咪达唑仑、丙泊酚等,要进行气管插管,监测生命体症。</p> 四、癫痫的预防 <p class="ql-block">1、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孕期前3个月,一定要远离辐射,避免病毒和细菌感染。规律孕检,分娩时避免胎儿缺氧、窒息、产伤等。</p><p class="ql-block">2、小儿发热时,及时就诊,避免发生高热惊厥,损伤脑组织。</p><p class="ql-block">3、看护好孩子,避免其发生头部外伤。</p><p class="ql-block">4、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应注意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p> 五、癫痫患者应注意事项 <p class="ql-block">1、严格遵医嘱:突然停药或换药,可能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减量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p><p class="ql-block">2、定期复查: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药浓度。</p><p class="ql-block">3、紧急情况:发作时间>5分钟或连续发作,立即就医。一般癫痫发作两三分钟结束,癫痫大发作超过五分钟,要送医院急救。</p><p class="ql-block">4、药物副作用:出现皮疹、严重头晕、肝功能异常时,需及时反馈医生。</p><p class="ql-block">5、疗效不佳:若发作频率未减少,需复诊调整方案,如联合用药或更换药物。</p><p class="ql-block">6、生活方式配合: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诱发因素(如闪光刺激、过度疲劳、紧张状态)可提升疗效。</p> <p class="ql-block">癫痫疾病虽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面对现实,坚持长期治疗,规律用药,规避诱因和定期检查,癫痫的发作还是可防可控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随着脑科学进步,精准医疗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癫痫的治疗定将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p> 参考文献:省略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   仅供参考 作者简介:刘跃林,退休前任职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主任药师,临床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四十多年,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