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穿越到中世纪的古城——撒马尔罕,光听名字都充满了霸气的西域风情。它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帖木儿大帝将其打造得富丽堂皇。整座城市的历史中心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堪称一座“露天建筑博物馆”。诗人和历史学家将其描述为 “东方伊斯兰世界的璀璨明珠”、“东方罗马”。</div><div> 城市的古迹分为三大板块:“古尔·埃米尔陵墓、夏伊辛达林墓群、雷吉斯坦广场”。这是撒马尔罕核心所在。<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尔·艾米尔陵墓(Gur-e Amir Mausoleum)</h3><div> 帖木儿大帝及其后嗣的陵墓,始建于十五世纪 1403 年,建筑标识牌上写着“撒马尔罕是地球上最光明的地方! 撒马尔罕是地球的明珠!”</div> <p class="ql-block"> 陵墓正面嵌有高大的凹廊,入口处有厚重古老的雕花木门,两侧耸立着两座螺旋状的宣礼塔,塔顶是与陵墓大穹顶造型及装饰完全相同的小穹顶,增强了建筑的对称性和整体感。其核心作用是召唤信徒前来礼拜,同时兼具象征权力与宗教权威的功能。 </p> <p class="ql-block"> 外墙装饰镶嵌着用玛瑙方砖组成的壁画,彩色砌面装饰、几何图案、华丽视觉效果,展示伊斯兰风格装饰艺术。</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球锥形阿拉伯式圆穹顶,坐落在一个八角形的墙体上,中间有一段高约8米的鼓座,使得穹顶显得更加高耸挺拔。穹顶通体包裹着天蓝色的琉璃砖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从较远的地方能最先映入眼帘,视觉焦点,闪耀的蓝色,象征天堂。其独特的肋形结构,由64道圆楞条组成,象征穆罕默德在世64年。一位诗人曾惊叹:“如果天穹消失,此穹顶便可取而代之。”</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样的建筑前拍照,还真得跨越传统文化禁忌带来的心理障碍,来一个心态上的大胆转换,不妨学学那些轻松、坦然拍照的欧美游客,别停止镜头记录的脚步,全然当作“我是在与一件宏伟的历史艺术品和人类文明的瑰宝合影”。这份留念,也是我个人旅途的重要印记,它无关俗忌,唯有乐意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抬头仰望,那些繁密的花纹,总会带给人新的震撼,让人感觉到建筑师对华丽装饰的极致追求。</p> 步入陵墓内部,第一感觉是:金碧辉煌,庄严肃穆,仿佛进入了一个金光闪闪、极致奢华的艺术殿堂。<br> <p class="ql-block"> 墓室的主体从地面到穹顶,所有墙体都被装饰了金色的花纹,光线透过大殿的格窗照射进来再加上室内的灯光,将整个陵墓的颜值彻底拉满。</p> <p class="ql-block"> 绚烂的穹顶,如同谜一样的星空,美仑美奂、难以捉摸。</p> 古尔·艾米尔陵墓以其宏伟壮丽、装饰华丽的建筑艺术,讲述了帖木儿帝国的辉煌历史与文化融合。帖木儿虽以军事征服和暴君闻名,但也注重文化艺术,在其统治时期,尤其是在其孙子乌鲁伯的时代,撒马尔罕成为了中亚伊斯兰文化的重心,被誉为 “帖木儿文艺复兴” 。<br> <p class="ql-block"> 内部随处可见一种被称为蜂窝拱(也叫钟乳拱)的伊斯兰典型建筑构件,它由一个个层叠的小型半穹窿组成,在结构上起出挑作用,在造型上起装饰作用,异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 内壁下部全用大理石砌成,上部则用彩砖嵌成各种几何图案和阿拉伯字母,通常是《古兰经》经文。这些装饰极其细腻繁复。</p> <p class="ql-block"> 墓室大厅内部呈十字形。从地面到穹顶,所有的墙面都被金色的花纹覆盖。彩砖、金饰(使用金箔)与大理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从四周花窗透进的光线照射下,整个空间流光溢彩,充满奢华与神圣感。</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无不为其内部极尽精致而华丽的装饰所震撼,都会身不由己地跟着人流绕场一周。令人叹为观止的极致奢靡与华丽。</p> <p class="ql-block"> 大厅中央摆放着九具象征性的石造棺,看起来比一般的棺椁要小,真正的墓穴在下面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从一条窄梯可拾级而下,通往地下墓室(约4米深),那里安葬着帝国的创建者帖木儿、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包括著名天文学家统治者乌鲁伯)、乌鲁伯的两个儿子以及帖木儿的国师等真正棺柩。</p> <p class="ql-block">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口墨绿色玉石棺椁,传说它源自察合台汗国的王室宝座改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 1941年6月苏联考古学家米哈伊尔·格拉西莫夫对陵墓的发掘,还证实了许多历史记载:如帖木儿因伤致跛(右腿有残疾)、乌鲁伯死于暴力杀害(被斩首)等,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p> <p class="ql-block"> 据说,苏联考古学家打开帖木儿的棺椁时,见到棺木上曾刻着这样一段话:“扰我安息,必令世界颤抖”。这句咒语在几天之后随之应验,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 “巴巴罗萨计划”,大规模入侵苏联。此陵墓也因这世上最毒的“帖木儿诅咒”传说而蒙上了一层超越建筑本身的神秘面纱,而成为世人热议不已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陵墓内其匀称的结构、宏伟华丽的风格、以及对光影和空间的运用备受世人赞誉,公认为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这里不仅是帖木儿家族的安息地,更是帖木儿帝国辉煌时代的永恒象征。</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尔扎・乌鲁伯(Mirzo Ulug'bek)雕像</div><div> 帖木儿帝国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哲学家,乌鲁伯天文台的建造者。</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乌鲁伯天文台遗址</p><p class="ql-block"> 由帖木儿之孙乌鲁伯于1428~1429年建造,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最先进的的天文台,也是中亚最大的天文台。</p> <p class="ql-block"> 乌鲁伯(Ulugh Beg)1394 ~ 1449 作为帖木儿的孙子、帖木儿帝国的重要君主(1409 年起摄政,1447 年正式继位),是历史上少有的 “全能型君主”,在科学、天文学、文学领域的成就远超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乌鲁伯核心贡献集中在以下领域:</p><p class="ql-block">1、天文学(最突出成就):</p><p class="ql-block">①主持修建了撒马尔罕天文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之一),配备精密的观测仪器(如巨型象限仪,误差极小);</p><p class="ql-block">② 组织团队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天文观测,编制出《乌鲁伯星表》—— 这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天文成果之一,记录了 1018 颗恒星的位置,精度远超当时欧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星表,对后来全球天文学发展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2、科学与教育:他将撒马尔罕打造成中亚的学术中心,创办了著名的 “乌鲁伯经学院”(至今仍是撒马尔罕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学院不仅教授宗教,更系统开设数学、天文、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吸引了欧亚各地的学者前来研究交流。</p><p class="ql-block">3、文学与文化:他本人精通波斯语和突厥语,热衷文学创作,曾资助大量诗人、学者整理古籍、创作作品,推动了中亚地区的文化繁荣,其统治时期也被视为帖木儿帝国的 “文化黄金时代” 。</p> <p class="ql-block"> 这座天文台在 1449年被毁,如今所看到的是仅留下一座巨大的大理石六分仪。六分仪的核心作用是测量两个远处目标之间的夹角(尤其常用于测量天体与地平线的夹角),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帮助使用者确定自身的经纬度。</p> <p class="ql-block"> 由大理石制成的六分仪。安装在离地面 11 米深、2 米宽的斜坑道里,部分伸出地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陶瓷器皿(米乐佐·乌卢贝格时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文遗址展馆内部份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书法练习笔记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沙依辛达陵墓群(Shah-i-Zinda)</p><p class="ql-block"> 位于撒马尔罕城东北部的阿夫拉西阿卜山谷斜坡上,名称:"Shah-i-Zinda" 意为"永生之王"。最大亮点:以其令人震撼的蓝色瓷砖镶嵌艺术与精妙繁复的伊斯兰图案装饰而闻名于世。</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正门入口处</div> 这座前后跨越近8个世纪的恢弘建筑,始建于公元11世纪,但其核心传说和相关圣地起源可追溯至7世纪。主要建造者——帖木儿帝国时期的统治者(帖木儿大帝、孙子乌鲁伯及其贵族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巧夺天工,典雅精湛。而这条路却是“陵墓道”,</h3> 蓝色,伊斯兰文化中象征神圣、纯洁、天堂和永恒。 <p class="ql-block"> 踏上这条道,身在其中,如同被两侧青蓝矗立的建筑所包裹,在撒马尔罕想不走“这道”都难。想想也是,必竟真正的含义为“永生之王”。有些事儿不必挂心上,看懂就不迷茫。</p> <p class="ql-block"> 每一片蓝色琉璃,仿佛都镌刻着帖木儿家族的辉煌往事、工匠倾注的匠心、以及信徒虔诚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蓝色琉璃”是撒马尔罕最独特的视觉符号与灵魂。</p> 有人说:撒马尔罕的奢华与神秘感,完美契合《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氛围。 <p class="ql-block"> 穹顶之下的画面感,赋予建筑一种神圣、梦幻的色彩。</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比比哈努姆清真寺(Bibi-Khanym Mosque)</h3><div> 始建于 1399年(14 世纪早期)帝国统治者帖木儿大帝远征印度(德里)胜利后为彰显帝国荣耀,下令为爱妻而建。</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兰经石架</h3><div>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约1399-1404年清真寺建造时设置在庭院内,巨大的古兰经大理石斜面供台有精美石刻,其装饰与清真寺整体艺术风格一致,原初放置和供奉大型《古兰经》,供信徒礼拜和瞻仰。属珍贵历史文物,被玻璃罩保护。</div>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极其宏伟的尺度,曾是世界最大清真寺。对后世伊斯兰建筑(如:印度的泰姬陵原型参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东方最雄伟的建筑” 、“帖木儿时代建筑技术的巅峰” 之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吉斯坦广场</h3><div> 位于市中心,由三座宏伟的伊斯兰经学院组成:乌鲁格别克经学院 (Ulugh Beg Madrasah 1417-1420 )、希尔-多尔经学院 (Shir-Dor Madrassah 1619-1636年 )、季里雅-卡利经学院 (Tilla-Kori Madrassah 1646-1660年 ),建于公元15~17世纪,历时两百多年建成。</div> 历史上曾作为政治中心、商贸中心、学术教育中心(中世纪重要的穆斯林学府),如今是撒马尔罕的社会生活中心。被誉为 "撒马尔罕之心"、“撒马尔罕灵魂之地”、"东方的露天博物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夕阳下的旅拍</h3> 千百年来,时间在撒马尔罕撒下了不可磨灭的金色,每当日落降临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汇集于此,感叹:穿越时空的建筑今天依旧耀眼和迷人的美丽。<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彩绚丽,金碧辉煌</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兰经》手稿</div> 来自撒马尔罕的书法家阿卜杜贾利勒·埃尔加舍夫在撒马尔罕纸上创作了《古兰经》手稿,采用阿拉伯字母书写风格,饰有镀金共 302 页。手稿尺寸为 60 厘米 x80 厘米。(2020 年)<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吉斯坦广场灯光秀</div> 灯光秀以雷吉斯坦广场上的三座宏伟的经学院为背景,音乐响起时,灯光在三座古老建筑上变换色彩,如由蓝到粉,由粉到绿,由绿到紫……。<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晚8点开始,时长20分钟。</h3> 重点讲述撒马尔罕如何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发展成就等,属3D版的国家旅游宣传片。 撒马尔罕确实拥有数量庞大的清真寺和古代陵墓,在感受那段铁血与文明交织的岁月同时,不禁感叹:帖木儿帝国兴衰与文明的碰撞,将荣耀永恒地凝固在建筑之上……不愧是东方世界用琉璃与陶砖铸成的伊斯兰世界璀璨明珠,这颗明珠的光芒继续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的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