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曾经强大而历史复杂的小国竟然如童话般美丽

甘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甘露,团友手机摄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字:甘露,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作:甘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8月8日我们离开拉脱维亚进入立陶宛,因为都是欧盟国家,没有出入境的困惑。公路两旁不是农田就是这种平原森林。两国的界线还是有的,公路一晃而过,我都没看清就进入了立陶宛国家,更别说拍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入境不久,就来到非常震撼的十字架山。在几个世纪的历史中,这个地方已经成为立陶宛基督教徒以和平方式忍耐所面临威胁的象征了。1795年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第三次瓜分之后,立陶宛被并入俄罗斯帝国。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1831年和1863年两次反抗俄国的起义都未能成功。这两次起义与十字架山的起源有关。由于家人无法找到起义者尸体的位置,他们开始安放象征性的十字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东欧原有的政治结构土崩瓦解,立陶宛再次宣布独立。十字架山成为立陶宛人为和平、为国家、为立陶宛独立战争期间失去的亲人祈祷的地方。年复一日,这里已经聚集了几十万个十字架,甚至变为特色景点。当然,我是怀着敬畏之心去参观,每一个十字架都是有生命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见到天主教的十字架为最多,还看到老基督的亚美尼亚教的十字架也不少。还有新教的十字架(这里的新教当地人称为“路德教”),也有东正教的十字架。只要是基督教系列的十字架都能看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属于天主教的十字架,从这十字架山的历史和架势来看,已经看到立陶宛的国家和人民与俄罗斯属于世仇,尽管苏联时期的政府曾多次试图移除这些宗教象征,但立陶宛人的信仰却愈发坚定。新的十字架和神像不断涌现,与古老的信仰共同构成了这座山的独特韵味。所以,它在15个加盟共和国中最早走上独立之路也就成为必然,现在,它也全力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红亭子是有意义的,梵蒂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1993年来到立陶宛访问十字架山时,在此开设讲经,宣布该地是“爱的希望、和平与牺牲的纪念碑”,并留下刻有言论的石碑。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访问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使该地成为欧洲知名的宗教与历史朝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十字架有漂亮的花纹,很显然就是亚美尼亚基督教的十字架。亚美尼亚基督使徒教会与梵蒂冈的教廷属于平起平坐同等级的教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陶宛共和国(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接拉脱维亚,东连白俄罗斯,南邻波兰,西濒波罗的海和俄罗斯的一块飞地——加里宁格勒州。国境线总长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立陶宛的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9.5万(2024年),其中立陶宛族占83.6%,波兰族和俄罗斯族分别为6.3%和5.0%。‌‌‌‌首都为维尔纽斯,经济以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为主,2024年人均GDP达27150欧元,算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至少高出中国一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09年史书首次提及立陶宛。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85年后立陶宛与波兰三次联合,1387年接受天主教为国教。维陶塔斯大公执政期间(1392~1430年)是立陶宛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1918年2月16日宣布独立,1940年被苏联吞并,1990年3月11日恢复独立,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2015年成为欧元区成员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陶宛于1795年后逐步被沙俄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立陶宛曾一度被德国占领。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20年10月9日,波兰占领维尔纽斯和立陶宛东部地区,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成为立陶宛临时首都。1944年苏联军队进入立陶宛,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通过恢复独立宣言,成为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的第一个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苏联15个加盟国的正式独立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俄罗斯:1990年6月12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3.格鲁吉亚:1991年4月09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4.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 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拉脱维亚:1991年8月22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乌克兰: 1991 年8月24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9.阿塞拜疆:1991年10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2.塔吉克斯坦:1991年9月9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3.亚美尼亚:1991年9月2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4.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5. 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于1991 年 12 月 25 日宣布辞职,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尔纽斯位于立陶宛的东南部,是立陶宛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立陶宛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该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位于市中心的老城(360公顷)是东欧国家中面积最大的老城之一,由于该城市在几百年间被立陶宛、波兰、德国、俄罗斯、苏联等统治过,也有几十万犹太人曾在此居住和遭遇屠杀,这些历史都会留下很多印记和风格各异的文化和建筑与教堂,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8日傍晚,我们来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中心地带入住酒店。这是我们入住的酒店,这星星足够多,我放下行李立刻独自出门口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店的马路对面有一个广场,广场上的雕塑是立陶宛国歌的作者。这雕塑的后面是立陶宛的总理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栋房子就是立陶宛国家的总理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酒店门前的光影正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街上不远处就是古城的步行街,因为要吃饭了,我没有走过去,错过一些好光影,有些可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9日早上,我又是独自放弃了酒店早餐,趁着光线尚暖跑步去步行街古城转一转,这早起对于我来说是很艰难的,但一路上拍摄了不少美照还是满足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升的太阳拍摄维尔纽斯主座教堂的逆光照(晚霞拍时一定很美)。教堂始建于1387年立陶宛大公国时期,是立陶宛第一座天主教堂。历经16世纪文艺复兴风格改造、17世纪巴洛克元素增建,形成现今多样建筑特征。18世纪大规模重修后基本保留当时外观。1940-1991年苏联期间,教堂被用作美术馆,立陶宛独立后重新成为宗教活动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正面山墙上立着三尊塑像,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其右是圣卡济米拉斯,其左是圣斯塔尼斯拉夫。教堂还存了14世纪末哥特式水彩壁画,14-20世纪初教堂用具。教堂下面的地宫内安葬着维陶塔斯大公和妻子,国王日吉蒙塔斯的两个妻子,保存着国王弗拉基斯拉夫的心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太早了,没有开门,我就一个人走在古城上,偶尔遇到的人都是赶上早班的本地人。我以为会错过进入这个主座天主教堂内部的机会。钟楼高57米,原为13世纪格季米纳斯城堡防御体系组成部分(古城堡瞭望塔),17世纪改建为教堂钟楼,顶端采用古典主义风格穹顶。堂附属的钟楼高57米,现为城市著名地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陶宛大公宫前雕塑主要为格季米纳斯骑士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在8月10日,在离开维尔纽斯前我还是进入了维尔纽斯主座天主教堂的内部这个城市著名地标。教堂所在旧城区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教堂就是拿破仑东征莫斯科停留维尔纽斯一段时间去做礼拜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维尔纽斯的涅里斯河边,站在桥上,一边为新城,一边为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尔纽斯被称为“狼城”,这一别称源于其名称的起源。该城市名称源自立陶宛语“维尔卡斯”(意为“狼”),相传13世纪时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在此狩猎,梦中狼嗥被视为吉兆,遂在此建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到立陶宛的国立博物馆正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立博物馆建筑很长。博物馆以实物形式展示了立陶宛人从13世纪至今的生活状态,包括许多考古挖掘出来的物品。馆内还有很多后来修建的各种小房子,充分表现了各地区立陶宛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博物馆主要分为五个展区:历史和近代史区、考古区、人种史区、古币区和肖像区。一共有80万件展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干脆拍一段视频来记录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还有一所维尔纽斯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579年,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这是大学里面的教堂,是我的室友拍摄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程时又在不同光线下拍摄了酒店前的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8月9日,我们离开首都维尔纽斯,来到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旧都,这里曾经短期成为立陶宛的首都。考纳斯城堡始建于13世纪,是立陶宛最早的石头城堡与防御工事体系,现存建筑中仅存钟塔为原始遗迹。该城堡初建时墙体厚度达2米、高度13米,采用双层墙体结构形成独特防御体系。1362年十字军发动持续三周的围攻战导致城墙损毁,后1368年城堡重建,结构更为坚固。城堡原有4个堡垒,但历史上涅里斯河泛滥,将其冲毁,并导致其北部的城墙崩溃 。视频后段是河对岸是考纳斯新城,新旧非常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考纳斯城堡前的骑马雕塑是立陶宛国家象征维蒂斯雕塑自由战士。该雕塑位于立陶宛考纳斯岛的涅里斯河畔,与城堡共同构成历史地标。其形象常与立陶宛国旗、历史旗帜等元素结合,成为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该雕塑以青铜材质制成,骑士手持剑和盾牌,象征着立陶宛的历史与民族精神,维蒂斯雕塑自由战士是立陶宛国徽的核心元素,其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最初作为军事符号使用。2021年8月25日,立陶宛政府正式将其确立为国家象征,并广泛用于公共场所。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考纳斯的标志大家都喜欢在此打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往往是到了一个景点,导游讲解后各自活动,按时回来集合。我往往都是自己行走,争取更多时间多看风光和风情,而打卡照往往都是集合等人的时候来一张。感谢导游帮我在此标志打卡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考纳斯市是立陶宛重要铁路枢纽,可通往塔林、华沙和里加等重要城市。公路方面现有连接首都维尔纽斯和海港克莱佩达的东西高速公路和在建的连接赫尔辛基和华沙的的波罗的海南北高速公路。考纳斯国际机场有往来与汉堡、奥斯陆、赫尔辛基、布达佩斯等城市的航班,维尔纽斯国际机场则有飞往欧洲各大城市的航班。水运方面可通过涅曼河通航至波罗的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教堂,我看着是亚美尼亚基督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一路走到老市政厅,考纳斯市政厅, 建于1542年,大楼高53米,属晚期巴洛克式建筑,并带有早期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建筑风格。它和市政厅广场是古代考纳斯的心脏。我们来到正好在维修。它现在成为了白天鹅婚礼厅,因为它的屋顶不是十字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塔顶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粉红色的是圣保罗和圣彼得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考纳斯主座天主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座教堂正好开门进去看看拍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着逛古城,房子都很有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军事博物馆的后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面有几尊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过来就是立陶宛的军事博物馆正门,虽然不开门,我们没有进入,但这个国家的战事不少,从一个大国变成一个小国,相信内容也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也有为牺牲的战士点燃长明火,附近还有一些将领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拍一段视频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考纳斯的中心广场,我们时间不多,录一段视频就离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考纳斯的自由大道,沿着大道通向考纳斯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也称考纳斯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由大道走到尽头,就到了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的正面。因为考纳斯是立陶宛第二大城市和旧都,位于立陶宛最大的两条河流尼曼河和涅里斯河汇流之处,毗邻立陶宛最大的水体考纳斯水库。考纳斯大教堂建于1624年开始建设,1655年由于战争遭到了破坏,1667年重建。重建的考纳斯大教堂体现了巴洛克式风格,但也保留了15世纪哥特式的大窗。考纳斯大教堂也称为考纳斯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教堂在1996年被列入立陶宛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里面没有特别华丽,但显得很庄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前的广场,录一段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前的自由大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旁边有一家艺术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考纳斯大教堂是考纳斯最古老的教堂。我们目前看到的考纳斯大教堂保存了1800年修复时的形状。考纳斯大教堂整体为白色,进入考纳斯大教堂里面,给人的感觉是富丽堂皇。我们绕一圈,来到该教堂的后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上车前发现路边露天摆了一个玻璃罩,里面是一只大牙齿。介绍说在这座古城改建时挖出来一颗这样的怪兽牙齿。我估计这是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考纳斯,我们前往著名的特拉凯。特拉凯是维尔纽斯以西28公里处的一个小镇,特拉凯城堡就位于加尔瓦湖心岛上,是现存唯一的中世纪城堡遗址,现为该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该城堡始建于14世纪末,由粉红色砖石砌筑,城墙设有瞭望台及护城河系统,14-16世纪曾作为立陶宛大公国大公的主要居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陶宛不仅靠海,而且河流湖泊纵横,特拉凯城堡,位于加尔瓦湖心岛上,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大朵的白云。在湖水中央,有一座红色的古城堡,格外夺目,它就是特拉凯城堡。和平年代站在湖边看这美丽城堡和周围湖光山色,总让人想到的是王子与公主的佳话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拉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3、14世纪之时,欧洲最后一个非基督教政权——立陶宛大公国,这个多神教国家的大公盖迪米纳斯在1316-1341年执政14年的时期,以此为都城并盖了一座防御城堡,用以抵抗条顿骑士团逼迫他们改变信仰。当时的地方称为旧特拉凯,原有森林,湖泊和天然屏障,再加上坚实的城堡,让特拉凯拥有易守难攻的优势。后来盖迪米纳斯大公迁都至维尔纽斯,特拉凯城堡便由他的儿子科斯图提斯继承为领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已经成为水上活动中心,几个湖的环绕,成为立陶宛国家的旅游胜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堡由粉红色的砖石砌成,远观非常美丽,城堡面积不大,但城墙十分坚厚,城堡四周有瞭望台,墙内有护城河,由小桥通往内城。14-16世纪,立陶宛大公国大公(国王)曾在此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准备进入城堡,先自拍打卡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是湖心岛的城堡,进入只能依靠一条木桥,很可惜有一个塔楼在维修影响了画面的美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门先看路线图,方便游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才发现,这是一个套叠的城堡,城堡里还有一个小城堡,的确易守难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练兵场,中央还有刑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几个世纪的战争城堡的遗址剩下的是一片颓垣败瓦,19世纪起该城堡启动修复计划,波兰立陶宛画家Wincenty Smokowski参与壁画复原。1888年考古工作展开后,1905年由俄罗斯帝国介入修缮。一战期间德国尝试修复未果,1935-1941年加固主体建筑并重建部分塔楼。二战后修复工程于1946年重启,最终在1951-1961年完成主体复原,基本重现15世纪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门后还有内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城堡中的小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了小城堡内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有人同游,关键时刻自拍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此遇见导游抓紧拍照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大厅,现在有时还会举办一些小型会议和音乐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堡里有一幅经典名画,是后人描绘城堡的故事。1430年9月,城堡主人维陶塔斯邀请了许多宾客参加他的加冕典礼。虽然纽伦堡金匠特别为维陶塔斯和他的妻子制作了王冠,但是由于波兰贵族妨碍了典礼,加暴仪式没能进行。10月27日,主人维陶塔斯过世。看那顶王冠没有带在头上,只是放在桌子上,就是这个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门前参观特拉凯历史博物馆,陈列陶瓷、珠绣、玻璃器皿等工艺品,以及婚约证书、天使画像等历史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门外围走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边有三个湖环绕,很多度假设施就不一一参观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边往回走一边抓拍所见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个人游走,按时回到集合地点,也自拍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9日下午17:30时回到维尔纽斯,在古城外看黎明门。立陶宛黎明门(又称日出门)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是该市原有9个城门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门,建成于1522年作为防御工事。1671年天主教士在城门上方增建小教堂,用于供奉传说具有非凡魔力的圣母玛利亚像(被称为黑脸圣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入黎明门,就发现该城门建筑历经改建,进入城门这一面就是圣母教堂。小教堂窗户每周仅限一两天对外开放。黎明门与维尔纽斯老城建筑群共同构成世界文化遗产景观,现为当地主要风景名胜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圣母的脸偏黑,又称黑脸圣母。1993教皇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曾来此祈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路走隔几家又是教堂,然后走几家又是一座教堂,这是当地东正教很有名的圣灵教堂,里面还建有男士修道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该教堂建于1507年,术质结构的教堂是由建师格劳比茨重建,它是立陶宛唯一的此类的巴洛克式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两座巴洛克式风格的塔楼和建有很高的圆共屋顶(49米)的大朴素的钟楼,为这里烘托出平和静谧的凝重氛围。教堂内建于18世纪的装饰非常出名,木质的圣像和祭坛屏饰,与天主教祭坛颇为相似。俄罗斯东正教圣人(圣约翰、圣安东尼、圣厄斯塔斯)的遗体存放于教堂的圣骨盒内。每年的6月26号,俄罗斯东正教教徒都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通过一种专业礼拜,教徒们认为那些遗体有治疗的神奇力量。教堂在1873年得到重建,就是现在的面貌。修道院楼房 (离道路最近)是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建造的。这是唯一一座在立陶宛靠征缴筹资建造的修道院。修道会楼位于教堂的右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经过一条小巷,看进去远处又是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属于亚美尼亚基督教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也是亚美尼亚基督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着走着,来到圣卡西米尔教堂‌。1602年——1604年,罗马教皇宣布了卡西米尔是圣人,被列入圣品,还把他视为立陶宛的主保圣人。所以,圣卡西米尔教堂始建于1604年,历时11年于1615年完工,这是维尔纽斯‌第一座巴洛克风格教堂‌,其设计融合了罗马天主教传统与立陶宛本土元素。教堂得名于立陶宛王子卡西米尔(1458-1484),后被封为圣徒,成为立陶宛的守护者。‌‌后来维尔纽斯发生的多次火灾中,这座教堂遭到破坏。虽然耶稣会重新修建了这座教堂,但是倒霉的事却不断出现。19世纪初,这座教堂遭到拿破仑军队的破坏,之后被俄罗斯政府关闭了。1864年_1868年,俄国政府把天主教教堂改建成了东正教教堂。1917年,这座数堂被归还给了耶稣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关闭了,1961年,这里成立了无神论博物馆。从1991年开始,这又成为天主教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正因为教堂得名于立陶宛王子卡西米尔(1458-1484),后被封为圣徒。教堂是拉丁十字架的形式。教堂中殿上方是建于18世纪的,并绘有绝妙助画的洛可可式的圆换屋顶。1942年,屋顶上面又被重新修筑了皇冠的造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教堂融合了新古典主义风格与巴洛克装饰,内部以2000余幅浮雕闻名,这是世界仅有的如此多的教堂浮雕。它展现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特色。穹顶装饰着宗教浮雕,内部设计包含6根多立克式柱子及山形墙,正立面设有四个耶稣使徒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里面的浮雕和雕塑都让我震撼,本来这教堂不在我们的行程里,但当地导游小李非常热爱职业,带领我们观赏了这个世界少有的美丽教堂。真是非常感谢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偶遇了在这个教堂举行的神圣的婚礼。一对结束又接着一对,十几分钟,已经三对新人喜事,我们祝福他们。我只拍摄了其中一对并祝福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祝福这对新人,偶然的相遇也是缘分,我也祝福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来门口,又有一对新人马上要进入举办婚礼。看了这教堂的确是婚礼热门举办场所,估计都要提前很久预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么重要的教堂打卡一张,进入教堂都要包头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来到圣安妮教堂,其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老城区,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红砖哥特式建筑之一。该教堂始建于15世纪末,1419年原址木结构教堂毁于火灾后,现存主体结构完成于1581年,1581年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重建石质教堂。1581年教堂在火灾后由建筑师米哈乌·恩科维奇完成重大改建,现存砖砌外墙与塔楼结构即定型于此时期。1762年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时,加固了入口拱门的承重结构。其外墙采用33种不同形状的红砖砌筑出复杂几何图案,22米高的主塔与错落的小塔形成独特建筑群像。作为维尔纽斯历史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教堂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拿破仑东征时期曾因其建筑精美程度产生将其整体搬迁至巴黎的设想,成为见证欧洲建筑艺术传播的重要历史注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该建筑群与毗邻的圣弗朗西斯教堂、圣伯纳德教堂共同构成维尔纽斯老城的天主教建筑集群,其完整的晚期哥特式特征为研究波罗的海地区建筑技术传播提供了实物标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座教堂齐聚这里,虽然说拿破仑如何喜欢这里。但历史上当年拿破仑却把该教堂作为他部队的马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么重要的景点就打卡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旁立有一座雕像,他是“阿多马斯·米凯维丘斯 (Adomas Mickeviěius, 1798-1855年)是来自历史上立陶宛的诗人和哲学家,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座东正教的圣母升天大教堂。自从8月8日傍晚来到小国立陶宛首都,入住其首都维尔纽斯古城,这个古城面积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古城的5倍之大,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波罗的海三国的古城既有一些类似的风格,又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沉淀。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古城的特点是教堂很多,一座城市就有43座教堂,从教堂的数量就知道历史上这片土地的战争有多残酷,每一座教堂都有一段历史,维尔纽斯可以说是教堂之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附近的小菊花和小蜜蜂。走了古城短短一条街已经遇见不少教堂。而维尔纽斯这个古城面积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古城的5倍之大,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波罗的海三国的古城既有一些类似的风格,又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沉淀。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古城的特点是教堂很多,一座城市就有43座教堂,从教堂的种类和数量之多,就知道历史上这片土地的战争有多残酷,每一座教堂都有一段历史,维尔纽斯可以说是教堂之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陶宛总理府的出入口,它的其中一面正对着我们入住的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直走到维尔纽斯市政厅,市政厅位于老城中心腹地,维尔纽斯市政厅曾经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建筑,也是命运多舜的一栋建筑在历史上多次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市政厅修建于1799年,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的正面墙壁有这些标志和文字,有世遗标志还有美国总统来访时讲的一句话:谁与立陶宛为敌,就是与美国为敌。难怪这个小国这么狂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尔纽斯市政厅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市政厅门口的广场则完全对市民开放。其舞台、灯光、集市、等等,每个市民都可以参与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8月10日早上来到立陶宛总统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统府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尔纽斯古城还有一个特殊的“对岸共和国”。最搞笑的是支持别过分裂的国家核心地带却宣布成立“对岸共和国”。立陶宛语“Užupis”的意思是“河的对岸”,指的是被维尔尼亚河(Vilnelė)围绕的地区。1997年愚人节,该区宣布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并拥有自己的国旗、货币、总统、宪法,并成立一支12人的军队,不过后来因为立陶宛加入北约,军队宣布解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了这座带了很多锁的桥就算进入了对岸共和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岸共和国暂时未被任何一国政府承认,与其说它是一个独立国家,将它形容为一个艺术家组织更为贴切,“共和国”是艺术家与文化人的集中地,当地设有艺术画廊,艺术家工作坊,和不少咖啡馆,放荡不羁的氛围可毗美巴黎的蒙马特,维尔纽斯前市长Artūras Zuokas,亦经常出席对岸共和国举办的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进入这个对岸共和国,完全是维尔纽斯古城中的古城。古老的房屋和古老的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岸共和国的城市中心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维尔纽斯,还有一段历史:1941年6月,德国军队占领了维尔纽斯。德国人在犹太人众多的维尔纽斯旧城中心地区建立了两个犹太人隔离区。较小的一个隔离区在10月就被“清算”。较大的一个隔离区一直持续到1943年,期间也定期进行大批屠杀。截止1943年9月1日,立陶宛265,000名强壮的犹太人中有大约95%都被屠杀,许多人被杀的地点是在旧城中心以西10公里处的Paneriai。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去了解这段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很多房子都是几百年的古老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共和国还有自己的宪法,已经翻译了40多种文字,其中还有中文的宪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把它那40多个文字的宪法墙拍摄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其中文版的宪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来得太早了,街上没有什么人,商店也不开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路边书本交换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立陶宛的确奇葩,不仅分裂中国,还收留并支助白俄罗斯竞选总统失败者在其国土内组织流亡政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对岸共和国,导游带着我们走街串巷穿越古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茶壶墙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镶嵌入墙壁的茶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蜜蜡博物馆,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有着全球80%的蜜蜡原矿储量,属波罗的海核心产区。‌尽管立陶宛储量不多,凭借靠近矿区和成熟的加工技术,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料进行深加工,成为重要琥珀制品输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9年8月23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3个波罗的海国家有2,000,000人组成贯穿三国,南端直抵维尔纽斯的人链,要求三国从苏联独立。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宣布立陶宛从苏联独立,恢复独立的立陶宛共和国,1991年1月9日,苏联做出了反应,派遣一支部队。1月13日,在苏联军队进攻广播电视大楼和维尔纽斯电视塔时,有14人身亡,超过 700人受重伤。苏联最终在1991年承认了立陶宛独立。此后,维尔纽斯试图清除苏联时代的历史痕迹,并迅速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回到立陶宛大公国的大公宫殿和维尔纽斯主座教堂中心广场。在光滑的石头上可以是有创意的摄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顺便拍张人像的,人物构图太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立陶宛大公宫宫殿的正门,我和室友进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紧就拍一段视频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我想登城堡山。城堡山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标志性景点,位于老城区中心的小丘上,以红色八角形古堡和三层古塔著称。 ‌我想缴费乘电梯上去省点体力,没想到本该只有100米的距离,却因搞错方向错误绕了一大圈才找到电梯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我乘坐电梯上山拍摄的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到城堡山可以高处俯瞰维尔纽斯古城和新城。城堡山顶还是比较平整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此打卡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谢团友帮我拍摄了一张很好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拍摄一段视频记录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12年,拿破仑远征莫斯科途经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时,建有一个指挥部,这个指挥部就是眼前这座平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拿破仑在立陶宛时去做礼拜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站在拿破仑的指挥部前拍摄了维尔纽斯新城的市政厅。离开这里就午餐,午餐后去国际汽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维尔纽斯的国际汽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于2025年下午14时乘坐国际大巴离开维尔纽斯前往下一个国家——白俄罗斯继续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