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内知名心血管专家余再新教授指导下,由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曾海涛、介入治疗中心主任黄浪静联手率领的心血管团队,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国际首创的Iberis经桡RDN导管,为两位饱受顽固高血压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62岁的张先生(化名)是首批受益者之一。十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曾飙升至惊人的240/120毫米汞柱,如同体内藏着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尽管每天服用多种强效降压药,血压仍如脱缰野马般难以控制,入院时高达185/101毫米汞柱。更令人揪心的是,超声检查已显示其左心房扩大、左心室壁增厚——高血压的魔爪已悄然损伤了他的心脏。<br><br>“患者情况符合RDN手术指征,且他自身减药需求强烈。”曾海涛主任解释道。经过详尽沟通,团队决定采用这种创新的手腕入路微创术式。<br><br>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导管经手腕桡动脉轻柔进入肾动脉,医生们严格遵循“应消尽消”的策略,对3-8毫米的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精准消融。右侧消融20个点位,左侧19个点位,全程避开肾实质。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畅通无阻,无并发症。<br><br>效果立竿见影:术后仅两天,张先生仅服用一种降压药,血压已奇迹般降至119/76毫米汞柱的黄金区间。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其平均血压从144/88毫米汞柱稳步下降至137/84毫米汞柱。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肾动脉CTA图</h5> 紧随其后的65岁李女士(化名)同样被高血压困扰十年。因服药依从性不佳,血压长期起伏不定,已出现心肌肥厚。RDN手术成为阻断其病情恶化的关键防线。<br><br>手术中,4F超细导管凭借卓越的通过性,在迂曲的血管中灵活穿梭,确保“应消尽消”策略完美执行。术后两天,李女士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已稳定在121/73毫米汞柱的理想水平,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值显著降至126/76毫米汞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肾动脉CTA图</font></h3> 这种微创技术为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选择,经桡动脉入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即可活动,体验更优。<br><br>作为调节血压的关键“开关”,肾动脉周围密布的交感神经一旦过度兴奋,就会导致血压飙升。RDN技术通过射频能量精准阻断这些异常活跃的神经信号,如同为失控的血压安上“调节阀”。<br><br>长沙经开医院心血管团队成功实施的这两例手术,不仅标志着湖南高血压微创介入治疗进入“经桡时代”,更让长期与顽固高血压抗争的患者看到了摆脱药物依赖的曙光。随着技术的完善与普及,这种“手腕上的降压革命”有望重塑更多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轨迹。 <h5><font color="#9b9b9b">通讯员:杨梦雪/周世楠<br>编 辑:周世楠<br>一 审:曾海涛<br>二 审:李 峰</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