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旅(八):火焰山制造的文明——吐鲁番生土文化

边城往事

<p class="ql-block">火焰山脚下的高昌国,玄奘在高昌国的讲经故事,并非一次简单的宗教活动,而是一次意志的较量、人格的感召和战略的联盟。</p> <p class="ql-block">火焰山下的生土制造了一座高昌故城</p> <p class="ql-block">生土的废墟见证了火焰山脚下的国王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传奇的地方,此地满世界都是一望无际,光秃秃的火焰山。火焰山,绵延千里,与其说它毫无畏惧地面对西域沙漠、戈壁滩,还不如说它就是沙漠、戈壁滩、盐泽地的同类,这些地貌类型是一伙的,它们无情地把绿色生命阻挡在同类之外。火焰山用自己的赋能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文明——高昌古国、交河故城、乃至现在神秘的吐鲁番。</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的生土文化,堪称一部用泥土书写在火焰山下的生存史诗。它将严酷环境的挑战,转化为独特文明的创造力,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极致体现。</p><p class="ql-block">在这种环境下,吐鲁番的先民们用无限的智慧,将平凡的泥土运用到了极致,形成了完整的生土文化体系:</p><p class="ql-block">一、生土建筑:与火焰共舞的居住艺术</p><p class="ql-block">吐鲁番的生土建筑是适应环境的完美答案,其主要形式有:</p><p class="ql-block">挖掘式建筑:向下要空间</p><p class="ql-block"> 窑洞/地窖院:直接向黄土层挖掘,形成居住空间。这类建筑完全埋入地下或半地下,利用大地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夏躲高温,冬避严寒”。这在交河、吐峪沟等地区极为常见。</p><p class="ql-block">2. 夯筑与砌筑建筑:向上求生存</p><p class="ql-block"> 夯土建筑:使用木板为模,在其中填入湿润的泥土,用夯具层层夯打结实,形成坚固的墙体。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的许多宏大遗址都是夯土技术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屹立。</p><p class="ql-block">3. 蔭房(晾葡萄干的房子):生土建筑智慧的标志性产物。四壁镂空,利用火焰山干热的风自然吹干房内悬挂的葡萄。它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生土建筑功能性的极致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生土文化的巅峰之作:交河与高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河故城:“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它并非“建造”而成,而是“减地”雕琢而成——工匠们直接从原生土台上向下挖掘,掏出土体,留下街道、院落、墙壁和佛塔。整座城市就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雕塑,是生土挖掘技术的顶峰。</p><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则更多地展示了夯土、土坯等“加法”建筑的宏伟。高大的城墙、巨大的宫殿和寺院遗迹,彰显了当年丝绸之路重镇的辉煌,也见证了生土材料足以承载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文化内涵与哲学启示</p><p class="ql-block">吐鲁番的生土文化超越了简单的“就地取材”,它蕴含着深刻的生存哲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适应性:不是对抗自然,而是深刻地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是为了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热、干、风)。</p><p class="ql-block"> 生态性:生土材料可循环利用,几乎零污染。建筑废弃后重归大地,体现了最早的“绿色建筑”理念。</p><p class="ql-block">共生性:建筑与大地是颜色、材质和温度上的共生关系。村庄像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内地游客路过吐鲁番乡镇村庄的时候,总觉得没有发现村庄在哪里,于是很容易形成错觉:这里的农村没有房子,村民们在哪里?那是因为这里的农村房屋都是用生土建造的,房屋的颜色与火焰山以及泥土的颜色一个样,用肉眼很难区别开来,房屋和泥土形成一个颜色体,它们嫣然成为了一个相互隐藏的大同一。</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吐鲁番的生土文化,是火焰山“炼”出来的文明奇迹。它绝非贫穷与落后的象征,而是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惊人创造力、韧性和智慧的丰碑。这片黄色的、看似荒芜的土地,正因为有了这些用泥土筑成的历史和家园,才变得无比丰厚和动人。它告诉我们,最伟大的文明,往往诞生于与自然最深刻的对话之中……</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新疆人民用火焰山脚下的生土造就了一座城堡——交河故城</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城堡🏰体验古人类的生土建造艺术</p> <p class="ql-block">满是历史回忆感的交河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连绵不绝的火焰山</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了火焰山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生土建造的葡萄晾晒房</p> <p class="ql-block">进入冬季的葡萄架</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葡萄架是庇荫的优良场所。</p> <p class="ql-block">智慧的源泉——坎儿井:与炎热干旱抗衡的,是古人创造的“地下长城”坎儿井。它将天山雪水通过地下暗渠引至绿洲,避免了地表的剧烈蒸发,是吐鲁番绿洲文明的生命线,也为生土建筑的施工(如和泥)提供了可能。</p> <p class="ql-block">湖南援疆团队打造绿色之洲——常德葡萄公园</p> <p class="ql-block">沙漠植物之王——胡杨</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胡杨林好美</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打卡留念</p> <p class="ql-block">一望无际的艾丁湖芦苇丛</p> <p class="ql-block">生土建筑工程</p> <p class="ql-block">站在生土城墙上放眼望见整个艾丁湖</p> <p class="ql-block">欣赏生土建筑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