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拥在丰碑旁的松柏•丰公之妻:徐力民》——作者:庄寅亮

丰子恺文化交流

<p class="ql-block">  从今年七月份以来,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纪念丰子恺逝世五十周年等活动中,丰子恺抗战漫画及其他的艺术展频频亮相,深受观众的瞩目和喜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就像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其文化理念和书画表达艺术被人仰望,并深深地镌刻在参观者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丰公背后这一位,就是他的妻子:徐力民!</p> <p class="ql-block">  笔者受邀分别参加在沪的两场展览——7月19日丰子恺研究会、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主办的《丰子恺民族精神艺术展》和8月8日由上海中国画院、丰子恺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系列•人生短 艺术长——丰子恺艺术展”在上海程十发美术馆隆重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赏之余,一个想法油然而生——那位曾陪伴丰公一生的徐力民,在展馆内似乎无一点印迹……</p> <p class="ql-block">  笔者于本月24日处暑后的第一天,来到了她的家乡浙江桐乡市崇福镇横街,与当地的文人雅士和与丰公文化有缘的书画艺术人士——崇福镇古城保护办吕伟老师和丰一吟生前曾为雅室“紫云轩”题词的主人范明傑老师一起交流,从中了解到徐力民显赫家世,以及当年她与丰公生活和家庭贤内助的往事,一位在幕后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协助“百年巨匠”的优秀女性,将在大众面前熠熠闪光!</p> <p class="ql-block">  先从丰子恺少年时代一张照片(图一、图二、图三)走起:徐多绅故居——承志堂,位于横街140号,徐多绅继配夫人丰针,为丰子恺姑母,善刺绣,雅号“丰蝴蝶”。</p> <p class="ql-block">  从承志堂往东沿着横街走大约50米,便是徐乃萱旧居,徐乃萱长女徐力民曾在此创办小学,后嫁给石门丰子恺(图五)。沿街门面房为​丰鑫酱味馆,该店创立1945年,后面原来故居已是他人的居住房。(图四、图六、图九)</p> <p class="ql-block">  据《崇福镇志》史料记载,当年丰子恺东渡日本留学,得到徐乃萱的大力资助。丰子恺子女之名,也尽由他们很有学问的外公取定,所取之名皆有出典。丰子恺曾书赠岳父一联:“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p> <p class="ql-block">  丰子恺的情感世界,平凡而又细腻,宛如江南的春水,细腻而温润,他与妻子徐力民的两人世界,深情相伴,相濡以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典型的江南女子,温婉贤淑。在家,贤妻良母,勤劳一生,操持家务;在他创作时,为他泡上一杯香茗已成习惯;在他创作出版遇到难题后,她是他最坚实的后盾。</p> <p class="ql-block">  丰子恺与鲁迅有多次交往,他曾三次为《阿Q正传》创作插图,其中历经种种艰辛。1937年,丰子恺完成54幅插图,交由原上海南市区某印刷厂印刷。不料遭逢日军轰炸,原稿全部付之一炬。次年,应钱君匋邀约为《文丛》重作此稿,可惜只刊登两幅,又被炮火所毁。1939年又重作54幅漫画,并交由妻子徐力民临印,终由开明出版社出版。这才有现在读者欣赏到丰公的插图。</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丰子恺有一张漫画《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图七),是他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是徐力民因子女多家务繁重的真实写照。他们共有七位子女,每逢星期日,在外读书的孩子全部回家,她更是忙个不停。而​这背后,是她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支持。(图八)</p> <p class="ql-block">  她独立地承担起了生活的责任,她的独立、坚韧和对孩子们无私伟大的爱,赢得了丈夫的尊重、欣赏和感激。在丰碑的一旁,让人们看到一位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坚韧、慈爱、智慧、担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明年是徐力民这位普通而又非凡女性诞辰13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引用了相关资料,在此一并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