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完《西冲岁月》,我写了一篇“情洒西冲爱满满——读《西冲岁月》知青散文回忆录有感”,写好后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精彩瞬间萦绕在心,于是就有了这篇《西冲岁月》散记。</p> <p class="ql-block">1、陪你“玩”一把</p><p class="ql-block">在“归来的星光”中,唐新孝老师写到:2024年春节聚会时,温老大提议搞一些活动隆重纪念我们下乡50周年,当时没有明确思路。搞些什么?……七八月份,我去深圳转道珠海,刚石说出了他埋藏心底几十年的宏愿,想写一本我们的回忆录且公开出版。我的第一反应是很难啊。因为我们知青点的17个兄弟姐妹们没有一个是以文字为职业的。难!我们彻夜长谈,我向刚石表示:你要玩一把,我一定认真陪你玩。当我读到这里,我知道了什么叫患难之交,什么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什么叫值得信任,什么叫有情有义。好一句“陪你玩一把”,意味深长,值得玩味。接下来,看看唐老师是如何“玩”的?一赴常德市博物馆,二进长沙市档案馆,三入长沙县档案馆,四去湖南省档案馆,无数次前往福临公社、影珠中学和西冲知青点,六次吹响征稿集结号。这里的“一二三四”都是指次数,不是顺序。九个月时间,搜肠刮肚,茶饭不思,为伊消得人憔悴。九个月时间,执着地追寻线索,艰难地探索真相。希望和失望并存,兴奋和失眠同在。时而行到水穷处,时而坐看云起时。最终换来了厚厚四沓意想不到的资料和对那段岁月的许多新认识新理解。这种“玩”法近乎玩命,个中滋味,唐老师说:妙不可言!妙就妙在玩出了责任、玩出了才华,也玩出了真情、玩出了使命,结果玩出了滚烫的《西冲岁月》。</p><p class="ql-block">2、书记有点“冷”</p><p class="ql-block">一日,大队刘勇军书记对唐新孝老师说:你就不考了吧,我们贫下中农不会同意你这样的人上大学的。唐新孝老师说:我没有应他,埋头继续看书,但内心恐闷,不知如何是好。刘书记说这样的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是唐新孝老师在西冲连续两年种西瓜纯赚了几千元,有力地帮助西冲大队实现了高调“脱贫”,也给西冲大队带来了一系列的荣誉。这样的“能人”当然还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此时的“西瓜能手”瞬间变成了孙悟空的紧箍咒,真是世事难料,好坏相伴,祸福相依。刘书记的“冷”让唐新孝老师心生凉意。1978年的新春佳节唐新孝老师主动留守在西冲知青点,当他踩着积雪冻成的冰块时,内心里仍是一团火。好好表现,就是为了让刘书记不再“冷”下去。无独有偶,郭勤在“6.9”随笔中写到:2007年,我组织一支20多人的医疗队带3400多元药品到西冲大队以义诊的方式回馈“第二故乡”。当时一个老人来到我的面前挽起袖子量血压,虽说容貌改变了,但那双阴冷的眼睛却让我认出了就是刘勇军书记。我们面对面,彼此没说一句话。“冷”又一次袭击了我。郭勤在随笔中用“写空手法”写出了刘书记的“冷”。虽然没有用实笔写出具体事例,但通过眼睛的“阴冷”可推理出“世故、圆滑、冷漠”,是一个妥妥的“拿捏”高手,以至于三十年后都没有“谅解”,“面对面,彼此没说一句话”,形同陌路人。可想见,这个书记的“冷”曾怎样冻结了这个青年懵懵晦暗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3、曹先生的“才”</p><p class="ql-block">“曹先生”是曹鹏的外号,曹先生弃笔从戎,参军一年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于是又有了一个光荣的“烈士”称号。在惋惜之余,曹先生的才华给了我印象的深刻。他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即是相对的,那么真理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这一问就问出了“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误”来,“真理”也在悬崖边,什么都不能绝对。还说:折中主义和一分为二有什么区别?“折中主义”就是一种调和的、表层的处理方式,目的在于调和分歧,但也可能掩盖矛盾,模糊是非。“一分为二”是看待事物的辩证思维和深刻的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推动问题的解决。他又说:人以玩笑为笑,我以玩笑醒人。这句话充满了哲理,说明了“玩笑”既可笑又可玩,但关键是在“玩”上,“玩味”好了也就“清醒”了。人们常在玩笑中放松警惕,但此时巧妙地融入一些启示或警醒,往往能让人在玩笑之后有所思考,进而领悟到一些道理。他又说:古人的书为何写得密密麻麻?他回答:不否认是节约,毕竟古人的纸张宝贵。但不留余地给别人批注,不由他人更改应是作者的本意。曹先生多才多艺,二胡和小提琴曾带给西冲知青们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些许快乐,可惜不到二十一岁就如同大鹏一样高飞了。思念陪着大鹏飞,梦里我把思念追,西冲陪着我落泪,可知我伤心为了谁?</p> <p class="ql-block">4、《西冲岁月》的“真”</p><p class="ql-block">《西冲岁月》作为一本知青散文回忆录,“写实手法”俯拾皆是,让人觉得这样的知青岁月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唐新孝在“孤坟野鬼,嚇煞了小妞妞”中写到:我突然想恶搞,快走几十步,匿于坟堆后,待女生们走近时,突然窜出来。…一把蒲扇遮脸,女生们惊骇不已,集体大哭…我内疚、自责,瘫坐在她们的窗下。越发感觉自己罪孽深重。读着这些,这一幕仿佛就在我的身边。小时候,自己也做过类似的恶作剧。谁的青春不都是一地鸡毛!唐新孝在"横行乡里"还写到:欺负农民,欺负比自己怕事的人,倚仗着知青兄弟能抱团。痛揍郭八兄弟,于情说得过去,于法却是无法无天。痛打偷菜贼王天明,这哥们大我几岁,眉清目秀,拉得一手比“猫记”(唐老师的外号)小提琴还好的二胡,三两下揍不下去了,后来“双抢”期间突然听说他投塘自杀了。作者在文中写到:每次想起就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一点点悲悯之心呢?这是作者深刻的反省,也是真实的忏悔。既不文过饰非也不夸大其词,一个“真”跃然纸上。还有诸如:偷鸭、偷鸡、偷大粪,特别是大粪保卫战,那个宋华跃自告奋勇跳入装满大粪的车箱里,憋气潜入底下堵漏的场景,读后既让人佩服又让人心疼,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谁不怕脏?那股勇气哪来的?不身临其境,不逼到绝处,“凡人”如何脱胎换骨!这就是生活的“真”在时时刻刻地雕刻着每个人,让你从此身手不凡!我在想这些经历过风雨的人最懂生活,他们的脚都曾重重地踩在西冲大地上,所以,写的文章才真实感人。</p><p class="ql-block">5、《西冲岁月》的“悟”</p><p class="ql-block">《西冲岁月》里有不少话语让你用足够的时间去“悟”。比如阮刚石在序中开宗明义,《西冲岁月》为我们自己,为我们同辈人,为共和国的那段历史,也为翻开《西冲岁月》的你……如此这般,小我必须服从大我,个人必须融入时代,在时代的洪流里,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但是,你翻开《西冲岁月》,给你满满的正能量,这就告诉我们,小命在我不在人,大运在势不在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改变命运的。但从国家层面来说,这场“滚滚洪流”能否避免?等等,可“悟”的地方太多了。唐新孝老师连续两年种西瓜大获丰收,为西冲大队高调“脱贫”后,他在“种西瓜”中这样说:回望四十多年,那是我们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的最高光时刻!如果当年没有考上,也可能就会扎根农村成为一个西瓜万元户。我们作为一群农业“白丁”,为什么一出手就把西瓜种得那么好?我们离开西冲后为什么就没人种西瓜了?仅仅是缺技术吗?在当时的氛围下,“西瓜大户”能否被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这一连串的反问,就是我们需要“悟”的地方,当你把这些问题都“悟”透了,你再看《西冲岁月》就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知青回忆录了,它早已上升到了一个高纬度的空间,俯视着人间芸芸众生,如何避开现实中的一个个深坑。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冲岁月》真的就是为了翻开的我们。</p><p class="ql-block">开卷有益,百闻不如一见。请打开《西冲岁月》吧,它将带你跳过“看山是山”的初级阶段,走进“看山不是山”的新境界!“悟”透了,它也带你回归到“看山还是山”的生活本真!(林积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