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 情

雪泥鸿爪

<p class="ql-block">  今天孙子回家来了。孙子是2020年1月出生的,出生时正赶上疫情爆发,这是孙子出生后第一次回中国。</p><p class="ql-block"> 孙子见了我并不认生,叫了一声Grandpa后,小手伸过来让我领着往家走,感觉很自然。在大院里走的时候,看到许多高楼,他似乎对高楼感兴趣,一直问家在几楼,然后就是数楼层,可能是在美国只要不在大城市,一般是不住楼房的原因,尤其是十多层的楼房。进了电梯,他抢着按楼层按钮,感觉很新奇。进家后他晃着小手每个房间都看看,问:这是谁的房间?那是谁的房间?小孙子的到来使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家瞬间有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岳母今年96岁了,长期卧床,已经是朝不虑夕了,她的重外孙回来怕她激动没敢提前告诉她。突然听说重外孙来看她了,还是艰难的爬了起来,病痛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孙子也很懂事,爬上床去让岳母搂着照了几张照片,岳母高兴极了,算是弥留之际了了一桩心事。</p><p class="ql-block"> 回到客厅坐下,我问他:“你有英文名吗?”“有,杰可布。”孙子回答。我听不懂,让他写下来。他拿着笔在一张白纸上用大写英文字母工工整整的写了“JACOB”,我正纳闷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这么绕口呢,只见他想了想又在JACOB 后面加上了“liu”。英文名字就是JACOB.LIU。加上“liu”以后我的心里就舒服多了,后面的姓氏是家庭的符号,是中国人独有的权利,也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区别的特有标志。</p><p class="ql-block"> 孙子今年五岁半了,中文听、说都没问题,但是我观察他还是喜欢说英文。他和他爸爸说话时多数时间都是用英文,我听见他感到好奇时就问“What 's this?”然后他爷俩就是一顿英文对话。我拿着我在老年大学的英语课本让他看,没想到我感到挺难的句子,他却熟练的读了出来,我又往后翻了许多,句子有些复杂了,他有些磕磕绊绊了,可能是有些单词不认识的原因,发音虽有些稚嫩但很标准。可是他的中文还是不如国内的孩子,他只会写一些简单的中文汉字,大概汉语拼音就更不会了吧。这使我多少有几分担心,无论如何,中文应该是他的母语啊。孙子的算数还行,加减乘除的许多题他都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甚至还出几个看似难点的题让我算,想难住我,这让我有些欣慰。儿子说将来想让他去杜克大学读书,这可是美国的顶级名校,有志向总归是好事。</p><p class="ql-block"> 家庭的纽带是最为牢固的,亲情是什么力量也隔不断的。孙子是2020年1月出生的。我的父亲、孙子的老爷爷是2019年5月去世的,时间相距只有几个月。父亲在的时候经常会问一下他的孙子在国外的情况,我知道他是想在有生之年能享受一下四世同堂的快乐。可惜,父亲最终没能等到这一天。我会在父亲、母亲的墓碑前告诉他们这一切,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p><p class="ql-block"> 人类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代代往下延续的。而每一代人的一生都带着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我的父亲年轻时正是日本侵略中国最疯狂的时期,父亲很早就投身到抗日的烽火之中。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打反动派,抗美援朝,一辈子戎马生涯。而我这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一是在部队服役,二是就职于工商银行。儿子也是两件事,上学读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然后就是教学。</p><p class="ql-block"> 孙子的路还没开始呢,相信他的人生之路也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许多艰难坎坷。我到很想把李白的一句唐诗送给他,“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孙子要走的路还很长,相信小JACOB一定会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