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边境游(三)普洱

玺桦

<p class="ql-block"><b>D6,8月20日,上允镇—西盟勐梭龙潭—龙摩爷圣地—孟连娜允古镇,宿孟连畅云逸精品酒店(娜允古镇大金塔景区店)</b></p><p class="ql-block"> 上允镇就在国道边,是一个非常的大的镇,本担心路边太吵,结果还挺安静。从上允镇出发,从214国道转315省道,前往西盟县,翻越阿佤山,沿途可见山峦重叠、道路蜿蜒 。车辆在山林中蜿蜒前行,一路密林,云雾缭绕,农作物也发生了改变,沧源以玉米为主,从上允镇进入普洱地区,作物就出现了茶园,可能是在云雾缭绕的地方适合出茶。</p> <p class="ql-block">  途中休息一下,来发一个功,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西盟佤族自治县】</p><p class="ql-block"> 西盟佤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滇西南中缅边境,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人类童年·西盟佤部落”是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城市品牌。走进县城,错落有致的民族特色建筑,墙体随处可见的牛头、木鼓等佤族文化元素,连地砖、井盖上也刻印着佤族岩画图案。</p> <p class="ql-block">  整个县城不大,非常干净,民族特色鲜明,路口没有红绿灯,来往的车辆行驶得很慢,并且会主动让行。</p> <p class="ql-block">【勐梭龙潭-龙摩爷圣地】</p><p class="ql-block"> 西盟地处阿佤山的深处,是个极具佤族特色的小山城,整座县城就是一个开放的景区。紧挨着县城的南侧有一潭圣水,叫作勐梭龙潭,是阿佤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p><p class="ql-block"> 勐梭龙潭和龙摩爷圣地,两个地方在一个景区,30一张门票。进园后沿着右边的步道缓行,大约20分钟就走到了龙摩爷圣地。从龙摩爷圣地下来,往右边可以环湖边走边玩。</p><p class="ql-block"> 勐梭龙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勐梭龙潭的水底连通着70里开外的绣球龙潭,而绣球龙潭位于阿佤山的另一侧,已是属于缅甸的佤邦了。</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这两个原本清澈见底的奇谭圣水像是约定好了一样,每年都有三天时间由清变浊,雷打不变,这让阿佤人颇感神奇。佤族传说这两个龙潭原本是一对夫妻,牛郎织女般相守在阿佤山的两端,而上天每年只给他们夫妻三天相处的机会,渴盼团圆的夫妻俩便在这有限的三天时间里穿梭在彼此之间,于是平时清澈的潭水因此变得浑浊了。传说虽美,但那也只是传说,现实中的勐梭龙潭美轮美奂却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勐梭龙潭]</p><p class="ql-block"> 勐梭龙潭是国家4A级景区,典型的热带雨林湖泊,沿胡修建的人行道环潭而行,一边是汪汪青潭,一边是葱郁密林。</p> <p class="ql-block">  从大门进来,就可见龙潭,近处的荷花、碧水、小花,远处的密林,龙潭的美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右边的栈道前行,游人很少,栈道两边密林林立,特别幽静。</p> <p class="ql-block">[龙摩爷圣地]</p><p class="ql-block"> 龙摩爷圣地位于勐梭龙潭南面的峭壁山谷中。"龙摩爷"是佤语发音,"龙"是森林,"摩爷"水牛头,意为挂牛头的森林圣地。牛在佤族被视为神圣吉祥物和崇拜图腾。</p><p class="ql-block"> 到龙摩爷圣地的入口,一个长长的长满绿苔的台阶,两旁林立似牛头的树叉,显得格外肃穆。</p> <p class="ql-block">  走完台阶,往左沿着步道在原始森林中前行, 原始森林中满眼皆是孪根倒挂的千年古树、痴缠难断的悠长藤葛和湿滑碧翠的苔藓,树包石和独树成林在一路上也是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拐,经过一个树叉就到了龙摩爷圣地。在这个阿佤山深处,幽谷中一湾溪水倾泄而下,幽深的谷底,树梢和悬崖峭壁上悬挂着无数水牛头骨和岁月沧桑的"人头桩",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圣水〕</p><p class="ql-block"> 从龙摩爷圣地下来,往右走,可绕龙潭前行,在右边,有小小的圣水池,相传泰国、缅甸都认为这里的水能治病祈福,称为圣水。捧水喝一口,祈福一下。</p><p class="ql-block"> 因昨晚下过雨,绕湖的路有青苔,很滑,决定原路返回。在龙摩爷圣地下方的休息厅路餐,在大氧吧中休息、吃饭,一种难得的享受和经历。</p> <p class="ql-block">【孟连】</p><p class="ql-block"> 参观结束后前往50公里外的中国最后一个傣族古镇,位于孟连的娜允古镇。南盟到孟连没有高速,只有国道和省道,穿山密林而行,不知道是雨季冲坏了路,还是政府没钱修路,路上不仅山路崎岖,还有各种炮道坑,一百多公里,走了近三个小时,走到怀疑人生了。从沧源进入普洱后,感觉不管是道路,还是房屋、作物,都不如沧源。</p><p class="ql-block"> 孟连,全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接壤,是云南省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p><p class="ql-block"> 孟连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20.3℃,降雨量充足,适宜种植咖啡、牛油果等作物,被誉为“中国精品咖啡第一县”和“中国牛油果之乡”。</p><p class="ql-block"> 孟连是一座“一城望三国”的秘境,称为云南最后的边地桃花源、云南人留给自己最后的理想地。这座滇西南的边境小城,既有傣族土司文化的厚重沉淀,又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未被商业化的淳朴民风,有着很“云南”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孟连娜允古镇】</p><p class="ql-block"> 娜允古镇,中国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古镇名称“娜允”在傣语中意为“内京”或“京城”。建于公元1289年 是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孟连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也是孟连傣族土司家族所在地,有28任傣族世袭土司相继为官,统冶达660年之久。娜允古镇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傣族文化古镇, 2008年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 娜允古镇采用“三城两镇”空间布局(上城、中城、下城及芒方岗、芒方冒),上城最为繁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员和家属的居住地;下城则是下级官员的住处;芒方岗和芒方冒这两个小镇是林业官和猎户居住的寨子。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处,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抚司署的附近。</p><p class="ql-block"> 孟连的景点不多而且位置特别集中,相隔之间只有几百米,溜达着就能逛完。可以按照顺序游览,不走回头路,娜允大桥→娜允古镇&总佛寺→中城佛寺→宣抚司署→上城寺→大金塔。</p><p class="ql-block">[娜允大桥]</p><p class="ql-block"> 非常有民族特色的一座桥,过了娜允大桥就是娜允古镇了。</p> <p class="ql-block">[总佛寺]</p><p class="ql-block"> 过了娜允大桥右边就是总佛寺,就在南垒河畔。总佛寺是娜允古镇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他不仅仅是孟连傣族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傣族文化传承的重地,</p> <p class="ql-block">[中城佛寺]</p><p class="ql-block"> 从总佛寺出来,往右顺着街道往上走,就可以看到中城佛寺。寺庙的屋檐较低,目前仅存一个主殿。</p> <p class="ql-block">[宣抚司署]</p><p class="ql-block"> 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宣抚司署是云南清代土司的衙署,也是云南18座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宣抚司署被称为孟连版“小故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融合傣汉建筑特色。 ‌</p> <p class="ql-block">  宣抚司署斑驳的建筑藏着500年来28代土司的故事,木雕门楼上全是孔雀开屏。</p> <p class="ql-block">  院子一进厅是议事大厅,后院是土司起居的地方。我们从后院一楼展厅开始,再到二楼,依次参观。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能了解到当地特有的土司文化和土司的生活起居。后院的二楼记录有第28代土司的情况,记录着土司和他三任夫人的住所和生活情况。</p> <p class="ql-block">[上城佛寺]</p><p class="ql-block"> 从宣抚司署出来左拐往上就是上城佛寺。这里古时是给土司和官员专用的理佛地。</p> <p class="ql-block">[大金塔]</p><p class="ql-block"> 大金塔就在南垒河畔,近日在维修,闭馆了,在门口拍了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畅云逸精品酒店〕</p><p class="ql-block"> 酒店就在大金塔附近的南垒河畔,从酒店出来,就是滨河路,沿路临河的步行道很漂亮,种满了榕树、棕榈树。</p> <p class="ql-block">  亚热带的树木让人惊喜连连,榕树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子,可惜不能吃。棕榈树的叶片缝隙中长满了寄生植物,还有榕树根缠绕生长在棕榈树上,太让人惊奇了。</p> <p class="ql-block">〔河畔餐厅〕</p><p class="ql-block"> 收拾妥当,沿河一路散步到娜允大桥桥头的河畔餐厅晚餐,临河而坐,河风微微,尽管河道是因汛期发黄的河水,但不影响河畔舒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附近排名第一的餐厅味道还真不错,扫码点餐不小心点了两条鱼,结果两条不同做法不同味道的鱼都很好吃,被我们一干而光,吃到撑。</p> <p class="ql-block">〔夜景〕</p><p class="ql-block"> 餐后,吃得太饱,沿河慢悠悠散步回酒店,夜幕下的总佛寺、娜允大桥、大金塔,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美。</p> <p class="ql-block"><b>D7,8月21日,孟连—老达保音乐小镇—景迈山万亩古茶园—景迈山观景台-糯干古寨—翁基千年古寨,宿老布朗民宿(景迈山古茶林店)</b></p><p class="ql-block"> 半夜,窗外下起来大雨,有点担心第二天的天气。晨起,雨停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窗外。</p><p class="ql-block"> 从六楼的餐厅望出去,雨后的小城特别干净,远处的湿地公园隐约可见,仿如一副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老达保村】</p><p class="ql-block"> 从孟连县城出发,沿着219国道、214国道前行,途中经过澜沧县城,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抵达了久负盛名的音乐古寨老达保,这里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又快乐的民族——拉祜族。拉祜族本意为“猎虎的民族”。老达保全称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聚居地,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千年古寨。</p> <p class="ql-block">  这个村落以其独特的音乐文化而闻名,被誉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音乐村。尽管大多数村民未曾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甚至连乐谱都不认识,但近八成的村民都能弹奏吉他。他们曾经代表云南走上《我要上春晚》。就是这么个小小的村落,保留着两个非遗项目:织锦和芦笙舞。</p> <p class="ql-block">  老达保村是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综艺节目《姐姐的爱乐之程》的拍摄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近年来,老达保村民创作了以《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为代表的近300首歌曲,拉祜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他们通过歌声传递自己的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拉祜唱响的地方” 往寨子里面走,随处可见以葫芦为原型的图腾,原来据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记载,人是从葫芦中来的,所以拉祜族自称葫芦的后代,门楣、窗户、灯具挂满葫芦装饰。</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p><p class="ql-block"> 从老达保村出来,沿着219国道出发景迈山,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境内,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核心区域。景迈山作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地,景迈山以其壮丽的云海、古老的茶林和传统的村落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前往景迈山,无论从普洱还是版纳出发,上景迈山都从“惠民镇”经过,依次途经“芒埂-景迈大寨-糯干-翁基-芒景-芒洪”。景迈山的景点很多,我们选择精华点一路游览。</p><p class="ql-block"> 进入景迈山,道路两侧树木成荫,成伞状向路中间密布,成了壮观的林荫大道。</p> <p class="ql-block">  过了景迈山的门楼,道路变成了石头路,一路微颠,开也开不快。后来跟民宿老板了解,是为了不破坏景迈山的生态,特意不铺泥青或者水泥路的。</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万亩古茶园-大平掌古茶林】</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茶树数量超过120万株,树龄最长的超过300年,是著名的普洱茶主产区。</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有两个古茶林,大平掌古茶林和冷哎山古茶林,大平掌古茶林位于进山景迈大寨附近,茶园大一些,冷哎山古茶林位于芒景寨附近,靠近里面的寨子。</p> <p class="ql-block">  大平掌古茶林分东门和西门,东门主要是走行人,西门离神树更近。我们导航的是东门,离神树较远,懒得走路,坐电瓶车往返,20元/人。</p><p class="ql-block"> 大平掌古茶林位于景迈山核心区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之一。这里古茶树与森林共生,树龄多在500年以上,林间生长着多种珍稀动植物,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茶神树〕</p><p class="ql-block"> 树龄1300余年,枝干虬曲苍劲,树冠如伞,枝叶间散发着独特茶香。</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此,不仅能感受千年茶文化的厚重,还能领略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绝美风光,是探寻古茶秘境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景迈山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景迈大寨观景台是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迈大寨观景台以其独特的三层结构设计,成为观赏日出、云海和日落的绝佳地点。</p><p class="ql-block"> 观景台分三层,第三层(地上第二层),作为观景台的最佳观景点,这里不仅视野开阔,还设有打卡窗口和拍照脚台。第二层(地上第一层),设有咖啡厅,就是有名的“北归咖仓咖啡”,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坐在吧台椅上欣赏云海。第一层(地下第一层),被树木遮挡,设有休息区和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  登上最上面观景台,视野特别开阔,可以想象有云海的时候是多么壮观。打个卡,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糯干古寨】</p><p class="ql-block"> 糯干古寨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傣族古村落,以传统傣族干栏式民居建筑为主,保存了最完整的傣族古建风貌,94栋民居均为文物保护建筑,传统民居比例高达100%。作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糯干古寨于2023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村寨周围环绕着万亩古茶园,村民世代以种茶为生,生活淳朴自然。此外,这里还是电影《一点就到家》的取景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p><p class="ql-block">〔寨子门口卖糯米饼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可以走一个圈,从右边巷子往上走,到消防车左拐可以上观景台,再从台阶下来,到另外一条巷子走到入口。</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看寨子全景。</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抽水烟的大爷。</p> <p class="ql-block">【老布朗民宿】</p><p class="ql-block"> 从糯干古寨出来,前往翁基古寨,先到民宿休整。老布朗民宿在翁基古寨附近的翁洼寨,在寨子的最上方,二楼的茶室阳台视野特别开阔,是看云海和落日的绝佳位置,比翁洼寨日落观景台位置还高。</p> <p class="ql-block">【翁基布朗古寨】</p><p class="ql-block"> 在民宿休息一下,满血复活,吃个早晚饭,太阳没有那么毒辣,出发翁基古寨游览。</p><p class="ql-block"> 翁基寨属惠民镇芒景村,主要民族为布朗族。该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古茶园”的文物构成,也是被列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要素的9个传统村落之一。“翁基”在布朗语中是“看卦”的意思,传说布朗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时,就在此地看卦选址立寨。</p><p class="ql-block"> 村寨完整保存着景迈山布朗族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建筑围绕寨心沿等高线错落布局。</p> <p class="ql-block">〔翁基佛寺〕</p><p class="ql-block"> 翁基佛寺建于村北端台地上,是举行宗教活动与重大节庆的场所,重修于2009年。</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柏〕</p><p class="ql-block"> 翁基古柏经研究鉴定树龄在2500余年以上, 相传翁基后山上有妖龙为恶村里,为解除村民苦难,一佛爷来到村头打坐诵经,点化恶龙。日久天长,恶龙终受感化而变身成为柏树。它与古寺相伴相生,绿荫蔽天,村民称此为"古柏听经"。</p> <p class="ql-block">〔寨心〕</p><p class="ql-block"> 村中建筑均为干栏式传统民居,传统要求民居入口朝向寨心,建筑屋脊与哎冷山平行。其中49栋干栏式传统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迈古茶园”的文物建筑。</p> <p class="ql-block">  翁基古寨的寨心、寨门、佛寺、传统民居与神树等均为翁基传统村落的遗产价值载体。</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做煎饼的大妈。</p> <p class="ql-block">  从翁基古寨出来,准备赶回民宿,在二楼茶室阳台看落日,结果因道路狭窄堵车了,我们决定徒步回民宿。回民宿的路上,西边起了乌云,而且越来越厚,估计看落日泡汤了,只能留点遗憾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