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三日游(下)

嘉民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去参观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等83家博物馆,于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此外,苏州博物馆还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的封笔之作,也是贝聿铭先生在国内设计的唯一一座博物馆,以“精、巧、雅”为主要特色,是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馆藏丰富,拥有文物41109件,其中一级文物865件/套,馆内设有多个常设展厅,包括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分别展示苏州地区的考古出土文物、佛教文物、民俗文物和书画作品等。三年前我参观过苏州博物馆,当时就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彩的展品深深震撼,这次再次参观,依然感到新鲜和兴奋,下次去苏州,我还会去参观的。 ▲苏州博物馆的入门建筑,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它们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 ▲六边形窗借鉴了古典园林中花窗的形式,既能采光,更像是一幅取景框,将室外的美景框成一幅幅灵动的画面,营造出小中见大的园林意境 ▲玻璃材质的墙面,既可采光,还可透过玻璃欣赏外面的美景 ▲透出满眼秀竹,情趣无限 ▲一层展厅走廊,建筑材料考究,能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线引入到室内 ▲彩绘四大天王像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五节套叠式结构。四外壁有彩绘四天王像,天王面部表情夸张生动,形象逼真,木函虽历经千年,但依然五彩斑斓 ▲越式鼎,战国,此鼎折沿,腹壁微鼓,细实足外撇,口沿上铸有绹索状立耳,既是一种烹饪器具,更是一种重要的礼器,两周时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百越地区的一类青铜器,一直延用到汉代 ▲馆内是一条连续的走廊,将各个展区连接起来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 ▲阳光透过金属遮阳片投射在白墙上煞是好看 ▲长沙窑执壶,唐,此壶是长沙窑模印贴花工艺的典型代表,即用印模压出图案,贴在未上釉的胎体上,再分施不同釉色,入窑高温烧制。此壶腹部贴塑两两相对树叶和胡旋舞图案,反映了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物证之一 ▲青瓷五联罐,三国吴, 由主罐附加四个小罐组成,主罐鼓腹,溜肩,平底;小罐盘口,长颈,下部急收,与主罐相连。五联罐又称五谷罐、魂瓶等,是汉晋时期流行于江浙的典型随葬品之一,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对财富、丰收的祈愿 ▲玛瑙透雕饰件,明,馆藏精品之一。采用镂雕、高浮雕、透雕等多种技法双面雕琢而成。这一面,一只鹿站立于悬崖上,昂首挺胸,鬃毛毕现;右侧一株古松向上弯曲伸展,松针如轮,错落分布;左侧和上方雕刻灵芝。松树、灵芝和小鹿的图案有福禄双寿等美好寓意 ▲忠靖冠,明,忠靖也作"忠静",明代嘉靖年间制定的官帽之一。冠上五梁和两旁如意纹自双侧盘及冠后,各压以金线,冠边以金线缘之。四品以下不用金线,改用浅色丝线 ▲女金冠,元,馆藏精品之一。用极纤细的竹丝编结成网格状冠壳,用藤或竹条作为内外边圈,以丝线扎固,再在冠壳表面蒙麻及黄薄绢;冠上缀贴孔雀羽毛,1956年出土时色彩尚鲜艳,现已残存较少;薄绢上用九根金丝由前至后箍牢,冠两侧金丝弯曲成回旋状;冠前沿缀有镶金边的玉饰6块,上面分别刻有猪、鼠、虎、牛、羊、兔六个生肖 ▲青花矾红海水龙纹折沿盘,清,馆藏精品之一。以青花绘制海水纹,以矾红绘制龙纹,盘内双圈外为四条赤龙,龙鬃张扬;盘心绘正面团龙,腾越在蓝白相间的海水上,龙中间还有一宝珠;是把釉下青花同釉上矾红彩(铁红)相结合烧造的一种彩釉,需要高温、低温两次烧成。此盘制作工艺精湛,纹饰精美,体现了清代乾隆时期瓷器制作的高水平 ▲粉彩百鹿尊,清,馆藏精品之一。圆口,溜肩,腹部饱满浑圆,圈足;肩部饰对称鹿头耳。外壁粉彩满绘山水百鹿,绘画细腻,梅花鹿群姿态各异 ▲鹿与禄同音,在古代传说中是长寿仙兽,百鹿尊的图案既有写实之意,又含祝愿之情 ▲白玉渔家乐船形摆件,清,馆藏精品之一。渔船系整块和田玉雕成,运用阴刻、阳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刻划了一组渔家乐的生活场面,人物形象生动,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清代中期高超的琢玉工艺水平 ▲棕晶太少狮摆件,清,馆藏精品之一。茶褐色水晶,雕琢成"太师少师"图意;大狮伏卧,两只小狮一左一右伏于大狮身背处;三狮全身毛发顺势向脊背两侧整齐散开,细节丝毫毕现;摆件造型精美,雕刻精湛,为水晶雕刻之精品;寓意官运亨通、子孙昌盛 ▲墨玉洗马摆件,清,馆藏精品之一。刻画了一位胡人正在洗马的场景,人物和马匹雕刻细腻,线条流畅,展现了清代玉雕的高超技艺 ▲象牙雕八仙,民国,馆藏精品之一。八仙指传说中道家的八洞神仙——吕洞宾、汉钟离、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隐居山洞,修身养性,深得道教真谛,他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各持宝物过海,具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作用,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 ▲彩绘泥塑偶像及轿,明,身着不同服饰的人物造型神态各异,中间的轿子装饰华丽,还挂着流苏等,显示出一定的精致与讲究,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民俗风情 ▲馆内别具特色的展厅,一间古朴的茅草屋,根据宋画复制的宋代草堂墨戏堂,它是完全按照古法修建的宋代民居,室内按宋代古画装饰布置,格子木窗,透出满眼秀竹,情趣无限 ▲墨戏堂内的书桌屏风,画面展现了山水景色,周围还摆放着落地灯、古朴的桌子,桌上有花瓶和卷轴等物品,整体营造出浓郁的古典中式氛围 ▲庭院与草堂相互映衬,仿佛一幅唐风宋韵之画 ▲庭院里放置了太湖石和灵璧石,与种植的翠竹搭配,辅之以石灯、石桌,简约、雅致、时尚 ▲从苏州博物馆展厅出来,透过翠绿小竹林可看到博物馆花园一角 ▲简洁的线条和几何造型,与禅意结合,建筑风格素雅高贵 ▲独特的主庭院景观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颇具神韵 ▲白墙下是片石假山,借景白墙后面拙政园的古树,精妙绝伦 ▲穿行其间,光影灵动,整个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呈现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 ▲蓝天、白墙、黛瓦、片石假山、林木、清水相映成趣 ▲与忠王府连接的通道 ▲漂亮的窗格 ▲太平天国忠王府的礼拜堂,是忠王李秀成与所属官员士兵举行礼拜仪式的地方 ▲古戏台,八旗奉直会馆利用南部四合院的庭院修建而成,是国内保存完好的室内古典戏台之一,1986年昆曲名家俞振飞先生曾在这里专场演出 ▲忠王府内的一处园林景致,太湖石假山似昂首的乌龟,池塘水面漂浮着睡莲,营造出江南园林清幽雅致的氛围 ▲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出口,也是苏州博物馆与忠王府相通的出口        第二天上午参观苏州博物馆后,我们就回酒店休息聊天,静享清凉。第三天在酒店早餐后,我们一行8人去附近的怡园游览。怡园是一座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体的古典园林,也是苏州园林中“小而精”的代表,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历时九年建成。怡园占地不足十亩,虽体量小巧,但布局精巧,山水、建筑、花木相互映衬,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在造园艺术上,它博采众长,吸收了苏州多座名园的特点,如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旱船拟拙政园,漫步怡园,如同步入一座苏州园林的微缩景观长廊。 ▲怡园是一座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体的古典园林,也是苏州园林中“小而精”的代表 ▲怡园照壁 ▲进入怡园后带有月亮门的游廊和亭子 ▲檐下有精美的木雕装饰,正面有大面积的窗户,路旁各种绿植、石块和竹子,使得建筑和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精致和优雅 ▲建筑前结满果实的石榴树,树干粗壮,枝条弯曲,该树有年头了 ▲复廊巧妙地将建筑与庭院分隔,同时又通过漏窗相连,形成隔而不断的效果 ▲不仅延长了景观线的长度,还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达到了“小中见大”的目的 ▲白石精舍,屋内石台、石凳原系白石制成,故名。因形如舟舱,又名"石舫"。悬挂有郑板桥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院落间的月亮门,既有框景作用,还可借此欣赏到园内不同角度的景观 ▲匾额“迎风”象征着迎接清风,寓意欢迎游客的到来 ▲翘角设计的亭子周围各种绿植,以及精心布置的假山石,增加了园林的自然美感 ▲藕香榭依水而建 ,因厅前遍植荷花,每逢秋季藕香沁人而得名 ▲是怡园的主要厅堂之一,盛夏可自平台赏荷观鱼,严冬经暖阁寻梅望雪,是一处集观赏与休闲于一体的园林建筑 ▲室内布置典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藕香榭前的荷花 ▲传统的中式建筑旁精心布置了假山石,这些石头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堆砌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景观 ▲园中的假山景观,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洞穴系统 ▲石头之间的空隙形成了多个小洞穴和通道,幽深曲折的洞壑,摹拟狮子林的诡谲迷离 ▲怡园最高点假山小沧浪,山顶上的螺髻亭是园内观赏风景的最佳点,可俯瞰整个怡园的美景 ▲俯瞰画舫斋,三面环水,环境清幽,外观精致典雅,是园中观赏水景的最佳地点 ▲画舫斋一侧长廊, 其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的书法刻石,共101块,被称为“怡园法帖” ▲转过去一点,古朴典雅的亭子边布置有假山、绿植,体现了中式园林借景、造景的特色 ▲从小沧浪下来观览地面景色,竹林、鹅卵石铺成的小径、竹制围栏,静谧而优雅 ▲画舫斋内装饰典雅,窗户设计精美,室内陈设古色古香 ▲“怡园法帖”长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如王羲之、怀素、米芾等的书法刻石,共101块,书法作品的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 ▲横跨在清幽水面上的石拱桥与假山、水景、绿植相互映衬,自然而清幽 ▲漂亮的花窗 ▲碧梧栖凤馆,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粉墙黛瓦,古朴雅致 ▲馆内陈设典雅,摆放着明清时期的家具,是文人墨客聚会、交流的场所 ▲水景景观 ▲锄月轩,也叫梅花厅,得名于“自锄明月种梅花”一诗(宋代诗人刘翰的《种梅》),木质屏风上刻有《怡园记》 ,记录了怡园的建造缘由、过程及园中的景致等信息 ▲怡园虽小,却布局精巧,山水、建筑、花木相互映衬,意境深远,完美体现了“咫尺千里”的构思 ▲园内的每一处设计都充满了匠心独运 ▲无论是曲折的回廊、精致的亭台,还是错落有致的假山,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步移景异间尽显 "壶中天地" 的妙趣 ▲坡仙琴馆,其名来源于对宋代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的敬仰,馆内常陈列有古琴等乐器,以及与音乐文化相关的艺术品等 ▲地面用鹅卵石精心铺设 ▲要离开怡园了,再看一眼月亮门内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