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县往事》29大兴土木(连载)

许嗲嗲(才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湾生产队一直以来,就是利用一栋老房的二楼作仓库,队上的公积储备粮,一直以来都是借给那些无偿还能力的困难户在使用,队上只有记在帐簿上的一组组空数字,所以也不需要什么大仓库贮存。</p><p class="ql-block">队上的谷种和化肥、农药,有这两间小仓库装着,虽说有些拥挤,但也能凑合,所以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下决心建个仓库。</p><p class="ql-block">倒是社员们家的仓库显得很空闲宽敞,常年要靠借大半年粮食才能度日的他们,对仓库的慨念是非常淡漠的,倒是这次队上将抢收稻谷、晾晒烘干、筛选进仓的工作分摊到各户后,让大家一下子感受到了有仓库的优越性,由此,也都认识到,生产队必须要拥有一个集体的仓库,于是,队上修建仓库的事项,被提到了议事日程。</p><p class="ql-block">今年刚开春时,老队长说:“趁着刚开春的杉树水份还存在根部,杉树树干就轻得多,砍下来剝皮后也干得快些。”于是,刚过完年没几天,他就带了队上的掌墨大木工及几个人进了深山,到陈家老屋后的祖山去砍了几十根大杉树,大木工按建仓库所需木材的长度,交代大家按尺寸下料裁断,剥皮后堆放在一处开阔山地,让木材阴晒晾干,以免暴晒后木材开裂。</p><p class="ql-block">前一段时间,老队长趁队上收割单季稻尚未开镰,组织大家将木料扛了回来,堆放在村里紧靠小溪河的一块不规则形状空地上。</p><p class="ql-block">决定要从山里面将木料扛回来时,我正在地萌村寨里下苦力,老队长没有通知我,谁知当我从公社临时基建队归队当晚,得知全队所有男劳力,准备明天去陈氏祖山把杉树扛回来,我还是自告奋勇地参加了。</p><p class="ql-block">毕竟路途较为遥远,全队能参与过驳的男劳力,满打满算才能凑齐二十人,按每驳150步山路计算,要三个循环才能转运到队上。</p><p class="ql-block">扛树过驳,是这里从山上运输木材出山的特殊方式,这些山路,既不能用独轮车、板车之类运输工具,也没有牲畜代劳,也就只能靠人力肩扛过驳转运了。</p><p class="ql-block">好在我刚刚从地萌山寨扛树过驳回来,在那里既增强了体力,又摸索出了“过驳”的扛树经验。更有凑巧的是,这次大家抽签决定驳位时,抽到我前、后驳位的两个人,不光是好劳力,还都是关系好的年轻人。他俩在接驳和送驳时,都主动向我的驳位多走几步,这样就让我轻松了许多,压力骤减。</p><p class="ql-block">即使如此,但因建仓库所用的木料,大部分都比在地萌村扛的木枋重多了,一天下来,还真是有些精疲力尽的感觉,整个腰就像是断了一样,仰着躺在地上的石块上,才感觉似乎要舒服一点。第二天还有大约半天的的过驳扫尾工作要完成,老队长找了个理由,将我留在队上,不让我再去吃这种“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扛树过驳时,最怕的就是在你的驳位里“烂驳”,所谓“烂驳”,就是当你到前驳位置接驳时,只要你还未到指定的界线位置,哪怕离他只差二、三米,他都可以将肩上的树木直接丢在界线位置上,致使你必须扶起树木,重新完成起肩、上肩这两个环节,再扛到下个驳位,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你如果真的去这么做,那么等你再返回接驳时,后续的树木,很快就会像小山一样在你的位置上堆积起来,当最后一根树木上扎着草到达你的位置后,这预示着这一循环的“过驳”已经结束,而地上堆积的所有木材都得由你一个人扛到终点。</p><p class="ql-block">而有经验者,却会从容面对这种突发状况,他会让这一根木料丢在地上,而自己却不慌不忙地站在接驳处,静等下一根木料的到来,直至最后那根扎草的木料到来时,迅速将将茅草拿下,返回时将这把茅草扎在这根“烂驳”的木料上,继续转到下一驳的肩上,这个循环才算是完成。</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新仓库的地址,就选用堆放木料的那块空地,空地旁边是一块平日常用来培育秧苗的稻田,准备报请大队批准后改造成专用晒谷场,这样便于管理,也减轻了平常翻晒稻种的工作量与劳动强度。</p><p class="ql-block">用这块空地建仓库,位置确实是很好,可就是长度和宽度都不够,大家合计一番后,决定充分利用这里正好是小溪河的回水湾,平常不涨水时河床较宽的优势,倚靠空地砌筑一段毛石挡土护坡,既扩大了地面面积,又保护了这里的原有土坡免遭大水的冲刷。</p><p class="ql-block">有了修建水井时的默契配合与磨练,村民们对如何选择石块,如何配料、搅拌砂浆等小工活,可以说已是轻车熟路,不用交代,早早地将一切准备工作都准备完毕,只等我来动手砌筑毛石护坡。</p><p class="ql-block">这次砌毛片石护坡的工作环境,可比在井里砌筑片石井壁时宽松多了,我领着四个年轻小伙子一道搬来片石,摆的摆,磊的磊,灌缝塞石等工序,一环套一环地进行,大家干得特别顺手,工作进度也出奇地快,两天下来,整个砌石和泥土回填夯实工作全部完成,看着眼前这块经拼凑平整后的平地,一下比原来宽大了这么多,大家都开心地笑了。</p><p class="ql-block">与库房地基相邻的这块稻田,在收割稻谷之前,就已经在四周挖了深沟排水,前几天老队长安排妇女劳力,担了一些沙子、石灰、黄泥加适量水充分拌和均匀后,平整地铺摊在稻田上约十来公分厚度,妇女们各自拿着杂木棒在上面拍打,慢慢地拍出了泥浆,既平整又光溜,待干透了后,不但在上面晒谷不会开裂出沙,要在上面开车也是没有丝毫问题的。</p><p class="ql-block">新晒谷坪与仓库宅基地相交的边角上,连着溪流的护坡,正好将近有两米宽,直接通到了村口的小桥边,稍作修整加宽加固后,又是一条不错的机耕道,从仓库或晒谷坪里运个什么东西就方便多了。</p><p class="ql-block">待有了空闲时间,再安排妇女劳力上山砍点木桩和小竹子,把整个晒谷坪围起来与外面隔断,鸡鸭进不了晒谷坪,保管员晒谷子也就安心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余下的木工活,老队长已作了安排,在派出去抓副业的人员当中,就有一名掌墨的大木工师傅和两名锯木师傅,加上老队长自己也算得上大半个木工,这建造木结构仓库的技术力量,已算是足足有余了。</p><p class="ql-block">这两天,修建仓库的人员已经到位,掌墨师傅已和锯工师傅一道,按构造结构要求,分别挑选配备好了各部位的木料,估计只要个把月时间,就能将木柱、木梁、挑檐木、檩条悬瓦条和墙面隔板等部件分门别类地备好。</p><p class="ql-block">直等木工活干完后,大家再一起将木屋架装配好立起来,再将立起来的几排屋架用牵枋、檀木连接,拼装组成一座木头房,钉上悬瓦板、盖小青瓦,镶嵌好外墙隔断木板和木地板,这才算大功告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建队上仓库的事情,刚刚得以落实并在实施之中,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的住房问题,却成了急待解决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我们刚从王家生产队分到江湾生产队时,是借用了一户社员的闭置房暂住,现在几年已经过去,这家的儿子也长大成人。长期和继母住在本来就房间不多的同一屋檐下,尤其是夏天,总难免会有些难堪的时候。于是,他们家想收回这栋独立的小木楼,让大儿子单独居住。</p><p class="ql-block">借人的东西迟早总得归还,这本来就无可厚非,可我在短时间内,又能到哪里再去找一个新的住处呢?这事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p><p class="ql-block">在闲聊之中,驻军的八班长和九班长,倒是同时给我出了一个好主意。</p><p class="ql-block">他俩同是四川老乡,据他俩说,在他们老家,很多人家就是住在用泥土磊成的房子里,不但省钱省时省力,住在里面还冬暖夏凉,更重要的是,他们俩人本身就在老家筑过这种土墙,有这个技术和经验,只需做一付模板套盒就行。</p><p class="ql-block">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个能解燃眉之急的的好办法,可是,修筑干打磊土墙房,绝非是一句话的事,这是一项既极度考验体力,又非常讲究技术的活儿。</p><p class="ql-block">我和老队长简单地勾通之后,一起找到了张连长,张连长听我俩讲完事情的原由后,马上爽快地答应下来,并约定明天上午开始动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饭后,二位班长各带了二位战士作助手,来到生产队与我们会合,随即作了简单的分工。</p><p class="ql-block">二位班长和队上的木工,负责先做好模板盒套,队里有现成的八分厚杉木板,三人几经捣鼓,一付二米长、三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的木质模具就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妇女们负责将黄土、石灰和河沙担到老晒谷坪,担九班长交代的配合比,均匀地拌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修筑土墙房的位置,就定在老晒谷坪一端,与陈永海家的木结构房相连,用他家的木板墙,作为我们两家的隔断墙,屋面则利用他家的木柱子作支撑点,搭建半边屋架,如此操作,既省了一面墙,又简单快捷。</p><p class="ql-block">有六位解放军兄弟的全力操刀主持,有妇女们源源不断的材料输送,筑墙的进度很快,</p><p class="ql-block">当土墙筑到一定高度后,九班长就站在土墙上,放几根竹片到土墙里压实,以增强土墙的拉力和剪力,在预定位置安放厚木板作为门、窗过樑板,为下一步开挖门洞窗洞作准备,这个活,还真容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误差。</p><p class="ql-block">土墙又筑了一圈,木工将挑檐木枋拿过来安好后,这意味着可以安装半边屋架,上檀木钉悬瓦板了,说白了,就是搭了一间土筑墙的披刷房。</p><p class="ql-block">最后一步是开挖门洞和窗洞,师傅们手持工尖锄,沿着预先标记好的位置,一点点地挖掘。随着泥土的纷纷掉落,门洞和窗洞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洞口周边的泥土,生怕一不小心就破坏门、窗边框的垂直度,待分别装上门、窗两边的立板后,一间长方形的房子就基本上成型。</p><p class="ql-block">此时的内、外墙面,已在不经意间被拍打得平整光滑,只待明天买来小青瓦盖上,整个房屋就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在驻军兄弟们和社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仅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一间长方形的土墙房就基本落成。</p><p class="ql-block">只待明天盖上小青瓦,用小毛竹织成隔墙糊上泥,装上门扇窗页,剩下的室内刷白、顶棚铺板、砌灶就都是我的事了。</p><p class="ql-block">其实,此时的我,对于家的概念,仅仅是只要有一个能安床睡觉的地方就行,至于室内潮不潮湿,顶棚落不落灰尘等,全没有认真过细地去考虑。</p><p class="ql-block">几天后,我叫了两个年轻人帮我把单人床及书桌搬到新居,我自己提着那简单得可怜的行李走进了我的新家。</p><p class="ql-block">算起来,自从分到舖口公社同乐大队后,我这已经是第三次搬新居了,不过这次的新居,虽说有些简陋与潮湿,但却是我自己的房子。(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