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品读经典故事 领略西湖风景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分享会侧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陈继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处暑”成了酷暑,火辣辣的阳光没能阻挡热爱文学的脚步。在北山街道弥陀寺文化公园“心之园”会议厅,进行着金援潮先生散文集《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分享会,由黄亚洲书友会文学社、西湖区北山街道文化站、杭州晓风书屋联合举办。到会者有各界文化人士、新闻媒体、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文学爱好者约四十余人,一同参与了聆听与交流。</b></p><p class="ql-block"><b> 所在的文化站曾经是弥陀寺的遗址,它在清末民国初是杭州城四大寺院之一。如今保留着的“石径阁”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摩崖石刻高5米,长24米,镌刻整部《佛说阿弥陀经》。望之不由惊叹,在汪传凯社长的建议下,先到此地,到会者顶着烈日合影留念。</b></p><p class="ql-block"><b> 移步会议厅,黄亚洲书友会文学社社长汪传凯主持了会议,他首先介绍了到场的嘉宾,同时感谢西湖区北山街道文化站与杭州晓风书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也要感谢冒着烈日来到现场的领导和老师们。他的开场白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时常引来会意的笑声。</b></p><p class="ql-block"><b> 会议的主角,《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的作者金援潮先生作了主题发言,将此书写作的由来,以及四条思路向大家娓娓道来。他谦逊地讲到:自己是文学的后来者,然“苔花似米粒,也效牡丹开”。受俞晓松老会长、王国平老书记、黄亚洲老师等杭州情怀的感召,为捡起杭州的历史文化碎片,斗胆利用疫情的两年时间,撰写了《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一书。写作的思路与脉络有四条:一、钱塘四石:宝石山秦皇缆船石、天竺山三生石、紫阳山感花岩、秦望山下罗刹石(此石将在下集描述);二、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苍水;三、苏、白二公。四、一群才女、烈女、神女、美女。尤其谈到这些女性的魅力,感叹道:“惊艳古今杭州,她们曾经最美”。金援潮先生坦言:在写作过程中,走到了历史深处,许多事件能感动自己,如南宋亡国的“崖山之战”,宰相陆秀夫背小皇帝投海,随行臣民不愿再遭“靖康耻”、“皋亭辱”,宁死不屈,集体跳海自尽,次日崖山零汀洋面浮尸十万,悲愤壮烈的场景托起民族的脊梁……。由此触发感情,波澜起伏。</b></p><p class="ql-block"><b> 著名作家、诗人,浙江省作家协会原主席黄亚洲老师接过话题,风趣地说到:杭州与西湖是一个爱不够的地方,是充满感情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留下锦绣文章。以各种眼光来审视,同一个景观也会有不同的解读。金援潮的《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一书,又增添了光彩的一笔,王国平老书记看后,为此专门发贺信称赞。黄老师对此书作了评价:1、文句通顺,接地气。金援潮虽不是专业作家,但他的文笔自然流畅,内容富有内涵。2、有定位,进行历史解说。解说人物的平生,景与情的结合,脉络清晰。3、文章中一些生僻的景点占四分之一,虽没去过,听作者娓娓道来,颇觉稀奇,得了知识。希望金援潮能继续写下去,在文字把握、景观了解等,作更高的认识,不妨絮絮叨叨,方方面面的写出来。文章中多加一点主观的判断,展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还含笑对金援潮说道:这次分享会给你增加了压力,同时也要保养好身体,起码写到90岁。</b></p><p class="ql-block"><b> 黄亚洲老师讲话总是那么生动诙谐,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也是一堂颇有收获的文学讲座。</b></p><p class="ql-block"><b> 心理学家、黄亚洲书友会会长蔡亚萍,在现场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我是文学的外行,从心理学角度讲,大致看了《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的框架,就像作者金援潮所讲,首先是自己被感动。作者的创作,是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作品当中。文章中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同时加以抒发感情。</b></p><p class="ql-block"><b> 文学评论家陈铮提出了自己说法,评论《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有自己的视角,简约的散文值得欣赏。写名胜景点是要发挥感情,建议把个人议论加一些,有自己的印记。</b></p><p class="ql-block"><b> 文学社成员陈继生则对《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的书面设计与内容的“图文并茂”大为赞赏,现在阅读进入“识图时代”,作者金援潮把握了这一点,使之赏读,抓住了读者的眼球。</b></p><p class="ql-block"><b> 杭州日报记者顾倩说道:拜读了《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内容落到了实处,写到苏东坡,是苏轼在黄州时取的名,东坡与西湖正好是个对子。“魂牵梦萦感花岩”篇中,作者观察很细致,“岁寒松竹”的石刻,对“梅”的挖掘,古人留下的悬念,在天生的岩石上发现。讲到“三茅观”,于谦立志读书,他有名的“石灰吟”就是在这里写的。据采风考证:吴山多有石灰岩,容易雕刻,所以摩崖石刻也比较多。</b></p><p class="ql-block"><b> 杭州名人纪念馆副馆长张帆举手发言,说起在十几年前学术研究与金老师相识,了解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充满了执著的感情。看了《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通俗易懂、很有吸引力,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富有诗意。</b></p><p class="ql-block"><b> 到会交流发言的还有金援潮先生请来的老朋友,曾经一起在杭州市直机关党工委系统共事过的老同事和老朋友:左中圣、丁景顺、高建宝、王春林书记、还有诸葛彭、孔建祥老朋友,他们对金援潮的印象与经历进行了回顾与夸奖,同时评议了《钱塘遗梦 西湖胜迹》一书,是一本有亮点、接地气,为景点扬名,用心、用情写出来的好书。</b></p><p class="ql-block"><b> 接近尾声,人们听说金援潮先生不仅文笔好,歌喉也是一流。就一致要求“来一个”!金先生推辞不掉,用他充满磁性的嗓音唱起了《三国演义》电视剧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歌声嘹亮、激情飞扬,而且音调十分准确,酷似原版。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都说想不到唱得这么好,真是多才多艺。</b></p><p class="ql-block"><b> 会后,人们纷纷祝贺金援潮先生新书出版,要求书上签字、合影留念。金援潮先生表示将谨记诸位嘱咐,化压力为动力,即刻动手撰写《钱塘遗梦》续集。</b></p><p class="ql-block"><b> 2025、8、23</b></p> <p class="ql-block"><b>以上照片均由叶向阳提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