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游完火地岛公园后飞回布宜诺斯艾利斯住下,第二天(3.29日)一早乘跨国渡轮,用一天时间,完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行程中最小国家乌拉圭的旅游。听起来是去了一个国家,实际就游览了乌拉圭的科洛尼亚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大早,渡轮候船室已座无虚席,好在海关窗口与检票窗口紧挨着,排一次队就能顺利出关登船。</span></p> <p class="ql-block">上船走的是类似登机的廊桥,开船前看看河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轮船有三层,底层货仓可以运送汽车。</p> <p class="ql-block">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简称科洛尼亚,是乌拉圭最古老的小镇(现在也称市)。小镇位于乌拉圭西南部的拉普拉塔河北岸,乌拉圭河进入拉普拉塔河的入海口处,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隔河相望,直线距离仅约50公里。这里河面宽似海,就是水色很泛黄。尽管河水源头是清澈的伊瓜苏河,可一路南下至此,已经顺带了许多泥沙。</p> <p class="ql-block">克洛尼亚优越的位置使其历史上成为殖民争夺的焦点,如今也是连接乌拉圭与阿根廷的重要门户。因其保存完好的殖民时期建筑与多元文化融合,1995年,克洛尼亚旧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轮船上远眺克洛尼亚老城</p> <p class="ql-block">下船办理简单手续就踏上了乌拉圭的国土,挺方便,然后乘大巴沿乌拉圭国家1号公路进城。</p> <p class="ql-block">中途下车外观了这座圆形建筑,这是一个私人投资建的竞技场,也是乌拉圭少数现存的斗牛场之一。不过,受动物保护理念等影响,建成后没有斗牛而闲置许久,现在改用于商业娱乐,供游客了解乌拉圭曾有的斗牛历史、建筑艺术,偶尔举办一些文化展演、纪念活动等 ,是科洛尼亚独特的历史文化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进去要买票,门缝里看看,里面有三层,还有贵宾区。</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游人轮拍Colonia标牌,当地人更愿河边树下休闲纳凉。</p> <p class="ql-block">从同一树根长出来这两棵粗壮高大的桉树,很有些岁数。</p> <p class="ql-block">进入旧城中心前,小导游在1811广场的纪念碑前,介绍了乌拉圭历史:1811年,乌拉圭民族英雄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领导人民开展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成立了乌拉圭东岸共和国(石碑上是一些相关勇士的名字)。但之后乌拉圭又被葡萄牙控制的巴西帝国吞并 ,直到1825年8月25日,弗鲁克图奥索·里维拉等人率领爱国者收复蒙得维的亚,宣布乌拉圭独立 。1828年,巴西和阿根廷签订《蒙得维的亚和约》 ,承认乌拉圭独立,乌拉圭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现在,纪念碑已经被周边高大的树木遮挡的没了“地位”,一不留神就会错过。</p><p class="ql-block">不善言辞的小导游随后让大家自由活动,有大把时间在老城里瞎逛。</p> <p class="ql-block">国旗下的小店,冰箱贴很有克洛尼亚特色。</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不起眼的小屋,以为是杂货店没进去。后细看门外石碑,上方刻有克洛尼亚的历史及世界遗产标志,写明属于世界遗产中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类别,对全人类的当代和未来而言,是需要保护的遗产。下方好像说这里曾经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青年与大众传媒办公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科学技术区域办事处”,难怪黑黢黢的门洞总有年轻人进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旧城门,也叫德尔·萨尔瓦多门,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石块垒砌,拱门结构,城门放下是吊桥,融合了当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建筑特点,体现了殖民时期的建筑工艺水平。历经岁月的洗礼,虽然部分墙体破损,但依然保留着古朴沧桑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城墙高处不好走,但能看城内外风光。</p> <p class="ql-block">河岸不远处的圣佩德罗角灯塔,也称埃尔·法鲁灯塔,是克洛尼亚旧城最显著的标志。1855年,当地政府用筹集的资金在圣弗朗西斯科·哈维尔修道院的废墟上建造灯塔,1857年建成使用,高度为34米。</p><p class="ql-block">灯塔底部保留着葡萄牙殖民时期的正方形石基,包裹着西班牙风格的方圆柱,方圆之间显现出建筑师的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灯塔也是瞭望塔,可以购票从旋转楼梯登顶观光,可惜想上去时,排起的长队让人望而却步,只好附近集市逛逛。</p> <p class="ql-block">灯塔附近的空地上立有石碑,向当年开拓克洛尼亚的葡萄牙先驱<span style="font-size:18px;">努埃尔·洛博</span>致敬。灯塔侧面,被绿草掩盖的房屋残基边有介绍,说当年此地建有葡萄牙总督府,大意如下:</p><p class="ql-block">1680年,里约热内卢总督曼努埃尔·洛博上尉与一些欧洲殖民者一道,在我们的领土(科洛尼亚·德尔萨克拉门托)上建立了第一座葡萄牙城市。在开始建造的葡萄牙小型房屋中,有一座与众不同:葡萄牙总督府,是这座城市最负盛名的建筑之一。总督府可想象为一座墙体由非常坚固的石材砌成的房屋,屋顶铺着石板瓦,配有粗大的木质横梁,门窗由耐用石材框架支撑,木结构部分采用了优质木材。1777年,在西班牙王室最终接管这座城市后,总督府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1680年,葡萄牙人在此建立据点,此后近150年间,科洛尼亚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塞,历经多次战争与变迁。老城中,斜瓦顶、墙壁涂抹了红、黄或白泥的老屋,凸凹不平的鹅卵石道路是葡萄牙人修建,后期相对规则的石板路旁,平顶对称、白色为主的建筑是西班牙风格,二者交错宽街小巷里,构成了克洛尼亚色彩斑斓的殖民时期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式的旧邮局前,生锈的小炮筒提醒游人,这里曾经枪炮声不断。</p> <p class="ql-block">叹息街,最典型古老的葡萄牙式街道。</p><p class="ql-block">据说在殖民时期,这条街道连接着港口和城区 ,水手们出海前会在此与家人告别,他们和家人的叹息声常常回荡在这条狭窄的街道上,因此得名“叹息街”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反复争夺科洛尼亚,居民们饱受战争和政权更迭之苦,生活充满艰辛,常常在此发出叹息。</p> <p class="ql-block">现代有了加井盖的下水道,晴天雨天走这条路都不用叹息,只管拍照。</p> <p class="ql-block">圣礼教堂,准确应称圣体圣殿(Basílica el Santísimo Sacramento),乌拉圭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自17世纪末初建以来,虽历经多次毁损及修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标牌介绍了修建历史:该建筑由建筑师托马斯·托尔尼奥(Tomás Toribio,)1808 - 1810年设计建造,采用连续筒拱砖砌拱顶,由大型陶土板支撑,墙壁在拱顶起拱线处设有开口(最初为开口式拱肩)朝南。1823年发生爆炸后,建筑的很大一部分坍塌。1841年,弗赖·多明戈·拉马(Fray Domingo Rama)更换了部分侧墙、楼板和拱顶,抬高了墙壁高度并新开窗户,破坏了美观和平衡,引发了后续的干预工程。1865年至1868年期间,建筑得到加固,塔楼增建了圆顶和阳台,1906年至1908年期间,时钟被安装在北塔上。1957年,建筑师米格尔·安赫尔·奥尔比齐亚拉·奥尔比齐亚拉(Miguel Ángel Orbizziola Orbizziola)负责加固和修复工程,尊重建筑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增加了容纳能力,修复了拱顶,漂白了南侧墙,并修复了存放圣体的壁龛。</p> <p class="ql-block">小镇里的其它建筑及路面,属于哪种风格自行判断。</p> <p class="ql-block">离开核心区往河边去,看租车和骑车的游客多自在。</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小院也有看头</p> <p class="ql-block">小院附近,另一个无人进入的院里,居然有1777年的旧萨克拉门托殖民地地图。文字不太清晰,大意说围起来的遗迹是卡门堡垒。</p> <p class="ql-block">院子紧挨河边,有大片草坪和弧形景观,高大的烟囱显示这里曾经是个工厂?烟囱下靠水边的房子改成了咖啡厅,可惜关门闭户。</p> <p class="ql-block">烟囱另一侧连接马路房屋里,居然有个小小美术馆——卡门堡垒文化中心,展示科洛尼亚省画家的成果。正好坐下歇歇脚,免费包场慢慢看。</p> <p class="ql-block">展馆在马路上的正门很小,很不起眼。好在我们从院子里走后门进去,没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错过。</span></p> <p class="ql-block">古朴的小镇即热闹也安静,融入其中满享受。</p> <p class="ql-block">再见乌拉圭,再见克洛尼亚!迎着夕阳,返回阿根廷首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