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光阴酿的酒,在甘肃博物馆的晨光里漾开。赴陇原四次参观,总为那只青铜的奔马——此前隔着展柜的距离,看它踏燕凌云的剪影,已觉神驰。</p><p class="ql-block"> 今天不同,同学的笑声撞在玻柜上时,原件就在眼前,绿锈里藏着两千年前的风,马蹄掠过时,飞燕羽翼的轻颤都凝在铜纹里。三十年未改的是初见时的雀跃,此刻多了的是身边人鬓角的霜与眼中同频的深情。</p><p class="ql-block"> 原来最动人的重逢,是与旧友共赴一场历史的约会,看奔马依旧,我们也依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首相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当他看到铜奔马后,发出了“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就是拿到世界上去,都是一流的艺术珍品”的感慨。郭沫若到回北京后立即向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详细介绍了铜奔马的情况,并当场商定马上将其调京,充实北京故宫正在举办的“全国出土文物展”。铜奔马在北京展览后,立刻震动了史学界和考古界,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无价之宝”。</p><p class="ql-block">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了铜奔马。</p><p class="ql-block"> 2002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一尊原大的24K镀金青铜复制品铜奔马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p><p class="ql-block"> 铜奔马,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p><p class="ql-block"> 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之后,根据国家珍贵文物保护相关规定,铜奔马真品于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代替复制品,在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展出,其余时间在库房维护保养。铜奔马先后在法国、日本、英国、罗马尼亚、奥地利、南斯拉夫、瑞典、墨西哥、加拿大、荷兰、美国、比利时等国展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是汉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汉朝政府给马立“口籍”,汉武帝作《天马歌》,马在各种场合被神化和奉颂。西域多产良马,为抵御匈奴骑兵进犯,汉武帝两次派军西征,引进大宛汗血宝马,使汉代养马业和骑兵得长足发展。与铜奔马一起出土的铜车马仪仗队,可谓是这一历史发展的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