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游(第一天)~中国国家图书馆

傲雪寒梅

<p class="ql-block">8月5日,下午6点飞往北京的飞机,由于天气原因延误一个多小时,穿过熙熙攘攘的航站楼,一个特别的暑假,与家人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飞机缓缓升空,窗外云层翻涌,深灰色的天空中,机翼划过云层,留下一道白色轨迹。随着夜幕降临,俯瞰城市的灯火如星河洒落,远处的天际线在蓝灰橙的渐变中,透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到达北京大兴机场已经是晚上的十一点,一出飞机,那个温度啊…到酒店已经是8月6日的凌晨。</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休闲走。自然醒来,已接近中午十一点,阳光亮得像午后2点,在酒店附近吃了早餐,走地铁线。</p> <p class="ql-block">兄弟俩</p> <p class="ql-block">国家图书馆,在蓝天白云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宏伟。</p> <p class="ql-block">探访国家典籍博物馆:在纸页间触摸中华文脉</p> <p class="ql-block">走进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朱红与米白交织的建筑透着庄重,10个展厅藏着跨越三千年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一面墙上贴满了小照片,人物各异,背景深沉。站在墙前,细细观看,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旁边的展示柜中,陈列着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一进展厅,殷墟甲骨上的刻痕还带着殷商的温度,百年桑皮纸典籍泛着温润光泽,这些国家一级文物静静陈列,背后是国图3200多万册文献的厚重支撑。“甲骨文记忆”展最是有趣,扫码就能听甲骨背后的故事,互动屏还能试着摹刻文字,原本遥远的古文字一下子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书架与柔和的灯光营造出一种沉静的阅读氛围,整个空间弥漫着书香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见到了李清照手抄的《打马图一卷》,清嘉庆年间的秦氏石研斋抄本,字迹工整,右侧还有小字注释。这本古籍静静躺在玻璃罩内,仿佛穿越千年,将那位才女的智慧与才情展现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文字与时光的对话,走一圈才懂,原来典籍里藏着这么生动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国图小记:一场与时光的温柔相遇</p> <p class="ql-block">走进国家图书馆总馆,灰瓦白墙的建筑透着书卷气,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阅览区,读者们伏案静读,连翻书声都格外轻柔。</p> <p class="ql-block">远处脚步声轻轻浅浅,混着偶尔的翻书声,像一首没写词的轻音乐。起身离开时总忍不住回头,明明只待了一会,却像把一段安稳的时光妥帖收进了心里——原来有些地方,不用惊艳,却能让你走很远后,还会念着那份“想再去坐一会儿”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向这座知识的殿堂致敬,也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愿在这座城市的第一天,开启一段与知识、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对话。</p>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