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琴海文明摇篮Crete岛/堡垒城Corfu岛--遊记

Luming Zhou

<p class="ql-block">地中海东航之旅第四站Corfu科孚岛、第五站Crete克里特岛</p> <p class="ql-block">Corfu科孚岛在希腊本土西侧。岛上有著名的茜茜公主的宫殿,有著名的新旧古堡垒,当然还有无敌的海滩美景。</p> <p class="ql-block">英国伊莉莎白女王的丈夫,希腊/丹麦的菲利普亲王就是 1921年出生于希腊科孚岛的</p> <p class="ql-block">2025/5/4,观赏了希腊科孚岛Corfu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地利皇后(茜茜公主)</span>的行宫阿喀琉斯宫The Achilleion Palace。</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遊记另篇见《茜茜公主的行宫-阿喀琉斯宫-希腊科孚岛Corfu》</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dgeb7vb?share_depth=1&first_share_to=copy_link&first_share_uid=6571080"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s://www.meipian.cn/5dgeb7vb?share_depth=1&first_share_to=copy_link&first_share_uid=6571080</a></p><p class="ql-block">然后前往著名的Corfu岛历史悠久的旧古堡垒。</p> <p class="ql-block">科孚城始建于拜占庭时期。古要塞最早的防御工事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左右,岛屿古城被罗马时代的日耳曼民族东哥德人入侵摧毁,迫使人们躲进城市尖端半岛上的防御工事内。 </p><p class="ql-block">15世纪初,威尼斯人统治Corfu后用自己设计的防御工事取代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老的拜占庭防御</span>旧工事,并挖了一条护城河将堡垒岛与城市的其他部分隔开,将城堡变成了一个人工岛。</p><p class="ql-block">这座堡垒成功击退了奥斯曼帝国三个主要的围攻:1537 年、1571 年和1716 年的科孚岛大围攻。被公认为欧洲各国抵御奥斯曼帝国的防御最坚固的地方之一。科孚岛是希腊少数几个从未被奥斯曼帝国征服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前往古堡垒的一路,享受着灿烂的阳光与湛蓝海水的浪漫气息</p> <p class="ql-block">远远见到延伸入海的旧堡垒</p> <p class="ql-block">旧古堡正门</p> <p class="ql-block">古堡内的Clock Tower</p> <p class="ql-block">Corfu岛与希腊历史息息相关,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和征服。</p><p class="ql-block">Corfu历史上历经控制者:</p><p class="ql-block">威尼斯共和国(1204 - 1797 年)、</p><p class="ql-block">法国(1797–99 年、1807–1814 年)、</p><p class="ql-block">塞普廷斯拉共和国(1800–07 年)、</p><p class="ql-block">英国(1814–64 年)、</p><p class="ql-block">希腊(自 1864 年起)</p><p class="ql-block">希腊政府宣布科孚岛的首府为kastropolis (城堡城市)</p> <p class="ql-block">历史战争时代,虽然坚守在旧古堡使得来敌无法攻破,但即使在旧堡垒,妇女、儿童和老人——威尼斯人称之为「无用之人」( inutili )——也被拒之门外,任其自生自灭或沦为奴隶。当奥斯曼军队从科孚岛撤退时,摧毁了科孚岛上不设防的地区。总共有大约20,000名无法进入城堡找到庇护的人被杀害或被掳为奴隶。</p> <p class="ql-block">二战时,纳粹利用这座堡垒囚禁科孚岛的犹太人。之后这1,800 名科孚岛犹太人被驱逐到奥斯维辛集中营。 这些人中,最终约有120人逃回。</p> <p class="ql-block">老城区西拱门</p> <p class="ql-block">Palaia Anaktora「古宫殿」是一座大型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曾是希腊国王的住所,更早之前是该岛的英国总督府。当时它被称为圣米迦勒和圣乔治宫</p> <p class="ql-block">  Saint Spyridon Church 东正教教堂建于 1589 年。其钟楼建于 1620 年。</p><p class="ql-block">据记载,1489年,拜占庭帝国覆灭后,圣人St. Spyridon and St. Theodora的遗体被希腊<span style="font-size:18px;">富商</span>僧侣 Georgios Kalochairetis从君士坦丁堡带到科孚岛作为其家族财产保存。后来圣人的遗体也作为嫁妆的一部分赠予了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女儿阿西米亚,</span>被安置在一座私人教堂中。 16 世纪,圣体被移至现址。</p> <p class="ql-block">因为教堂是有瞻仰圣人的遗物规定不能拍照,只悄悄拍了天顶和正在为婴儿举行的宗教仪式</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厅的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有不少僧侣前来拜谒教堂</p> <p class="ql-block">回返邮轮回望Corfu岛</p> <p class="ql-block">清晰地看到Corfu岛另一个威尼斯人1576年修建的新堡垒遗址。新旧两座堡垒环卫着Corfu岛。当时旧堡垒与新堡垒的两位总督任期内不得互相交流,以保证安全互相不受影响其各自对国家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远眺这座历史上成功的使强敌数次都无法攻克的旧堡垒</p> <p class="ql-block">2025/5/6,航离Corfu岛前往下一站:艺术史上如雷贯耳的希腊Crete克里特岛</p> <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是处于希腊本土最南端的大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克里特岛拥有漫长的文明史。</span></p><p class="ql-block">岛屿地处埃及、希腊、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间,是爱琴海与东地中海的中枢,承接埃及、两河与爱琴海的互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古为战略要冲和贸易重镇。</span>古时林木茂盛,农产丰富,人民善于航海和贸易。</p> <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2850年—公元前1450年,位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是爱琴海地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并在青铜时代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文明。</p><p class="ql-block">米诺斯文明被认为是爱琴文明的开端,对后来的来自希腊大陆的迈锡尼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整个古希腊文明基础。</p><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后来被迈锡尼文明所取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米诺斯文化之后才有了我们熟悉的希腊特洛伊传说等等迈锡尼神话传说和成熟的荷马史诗。</span></p><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随后被罗马统治,之后又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安达卢西亚阿拉伯人、拜占庭帝国再一次、威尼斯共和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 1898年,克里特岛短暂独立,之后并入希腊王国。二战期间被纳粹德国占领。 1913年克里特岛成为希腊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克发现的泥板线形文字 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希腊语文字样本。大約为公元前 1400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估且表达一下看法:根据对世界文明艺术历史的了解比较,应该发现克里特文化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其早期的发展明显受到更古早的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可是,我们以前一直学到的西方世界艺术史都说是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开始的。说它是希腊乃至西方文明的源头。</p><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欧洲学者特别强调米诺斯和迈锡尼,因为他们需要为“希腊—罗马—欧洲文明”找到一个“本土起点”。</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如果承认埃及与两河才是真正的源头,那么希腊就显得过于“继承东方”,缺乏独立性。</p><p class="ql-block">因此,米诺斯常被塑造成“独立的第三极文明”,从而为希腊文化提供一个看似更“欧洲化”的发端。</p><p class="ql-block">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承认:米诺斯确实深受埃及和两河影响(尤其在艺术和制度层面),不是完全独立的“自生文明”。更多是一个“过渡文化节点”,承接东方并预示希腊,是爱琴海世界的“中介文明”。 </p><p class="ql-block"> * 但它也孕育了后来希腊文化的重要元素;</p><p class="ql-block"> * 爱琴海的海洋性格;</p><p class="ql-block"> * 神话与仪式(迷宫、母神崇拜);</p><p class="ql-block"> * 文字传承(线形文字 A → B → 希腊文)。</p><p class="ql-block">所以,米诺斯既是“继承者”,也是“过渡节点”。</p> <p class="ql-block">在克里特岛弥诺斯文明毁灭几个世纪后创作的荷马史诗所记说,“在深红葡萄酒色的海中,是一片美丽,富庶的土地,四面环水,岛上的人多得数不清,城市有九十个”。为什么形容大海是葡萄酒色呢?大概是指早霞或晚霞下的海景吧。</p><p class="ql-block">在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是一个古老而富足,令人着迷而神往的地方。天神宙斯诞生在克里特岛艾达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并与腓尼基国王的爱女欧罗芭在那里度过了美好时光,生育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位是米诺斯国王,统治着岛上最为宏伟壮观的克诺索斯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Lekythos(古希腊细长圆柱形陶器类型,黑红白绘图装饰,通常用于盛放橄榄油,多用于丧葬仪式)。描绘了忒修斯(Theseus)击败牛头怪(Minotaur)的神话。古典时期。公元前</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5世纪</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p class="ql-block">神话传说:从前米诺斯王统治着克里特岛。海神波塞冬不满米诺斯王的失信,遂用公牛勾引了米诺斯王的王后。王后生下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弥诺陶洛斯。</p><p class="ql-block">米诺斯王命令岛上最优秀的工匠造了一座根本找不到出口的迷宫,把怪物藏起来避免家丑外扬。</p><p class="ql-block">米诺斯王将雅典人进贡的童男童女关进迷宫里,以供弥诺陶洛斯充饥。</p><p class="ql-block">波塞冬之子,雅典国王忒修斯带着第三波童男童女来到克里特,这位充满青春活力的美男子深得国王妩媚动人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喜爱,她偷偷地向忒修斯吐露了爱慕之意,并交给他一把利剑和一只线团,教他把线团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然后跟着滚动的线团一直往前走,直到怪物弥诺陶洛斯居处。忒修斯凭借这两件宝物斩杀了弥诺陶洛斯。</p> <p class="ql-block">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古老的城市Knossos克诺索斯</span>发掘出了米诺斯王宫,一个古老的文明重现在世人面前。从此,神话不再是神话,传说也不再是传说。</p><p class="ql-block">在现实中,被发掘的迷宫的真面目,就是克里特文明的克诺索斯宫。面积达2.2万平方米,王宫内厅堂总数在1500间以上,楼层梯道走廊曲折复杂,错落,天井众多,设计出奇制巧,外人难觅其究竟,因此希腊神话中誉之为“迷宫”。</p><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群是宗教和行政中心。它以其丰富的历史、复杂的建筑以及牛头怪神话而闻名。宫殿最早建于西元前1900年左右。在接下来的五个世纪里,宫殿不断修缮扩建,直到西元前1350年左右才最终被摧毁-或许是因为著名的圣托里尼岛火山地震,或许是因为迈锡尼希腊的崛起。</p> <p class="ql-block">该遗址于1877和1900年发掘。出土了大部分宫殿以及许多如今闻名遐迩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克诺索斯宫的王座室。内有一张石制宝座,可能用于举行宗教仪式或作为权威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米诺斯王宫女王浴室里的陶土浴缸。约西元前 1700 年。</span></p><p class="ql-block">五英尺长,赤土色,饰有浅浮雕芦苇的水景图案。浴缸是手工装水和排空的。用过的水被倒入地板的一个空洞中,并通过完美的承插式接头烧制陶管道直接相连砖石主排水管排入河。</p><p class="ql-block">另有世界上最早的「冲水式」厕所,两侧用石膏隔板。使用雨水或蓄水箱里的冲水。墙内嵌有两条管道。</p><p class="ql-block">这座浴室的管道、抽水和排水系统显示当时的工程和城市规划水准很高,比罗马系统早了几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克诺索斯的皇家之路</p> <p class="ql-block">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Heraklion,Iraklio 建於1883年,位于克里特岛。它是希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米诺斯艺术博物馆,收藏了迄今为止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最重要、最完整的文物-米诺斯宫殿和克里特岛其他米诺斯遗址的大部分出土文物。经历了地震和二战德军轰炸,藏品仍然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米诺斯文明文物——“牛头容器”(Rhyton, Bull’s Head)。<span style="font-size:18px;">约公元前 1550–1500 年。</span></p><p class="ql-block">出土地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殿(Knossos Palace)。</p><p class="ql-block">材料为黑色透闪石(steatite),眼睛镶嵌着岩晶与红碧玉,口鼻部分用白色贝壳装饰,角是后期复原的镀金木角。</p><p class="ql-block">属于祭祀用的容器(Rhyton),用于宗教仪式,象征对神祇的献祭。</p><p class="ql-block">公牛在米诺斯文明中是极其重要的宗教象征,与神话原型相关。象征力量、生殖力与神圣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收藏的大量壁画发掘自克里特岛诺索斯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两幅彩绘石膏浮雕壁画残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栋建筑的壁画装饰的一部分。</span>描绘了衣着华丽的女性形象,可能是女祭司,端坐在岩石上(约公元前1450年)。</p> <p class="ql-block">“百合王子”是克里特岛米诺斯的标志性壁画人物,曾是一幅更大的高浮雕壁画的一部分。这尊人物与真人大小相同,身着色彩丰富的短裙,配以裤裆和铃铛,头戴王冠,王冠上装饰着纸莎草百合和孔雀羽毛。他可能是克诺索斯的统治者,是宗教和世俗权威的化身——“祭司国王”,又或者可能是一位运动员、拳击手或一位统治者,而戴有王冠则可能表示这是一位女祭司或Sphinx。克诺索斯宫殿,公元前1600-1450年。</p> <p class="ql-block">壁画残片</p> <p class="ql-block">狮鹫壁画</p> <p class="ql-block">蓝鸟壁画</p> <p class="ql-block">蓝衣女子壁画</p> <p class="ql-block">海豚壁画</p> <p class="ql-block">蓝猴壁画</p> <p class="ql-block">看台壁画局部</p> <p class="ql-block">侍酒师壁画</p> <p class="ql-block">宫殿的跳牛壁画(公元前 1600-1450 年),描绘了杂技演员跳过一头公牛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神林壁画</p> <p class="ql-block">八面盾牌壁画</p> <p class="ql-block">公牛浮雕局部</p> <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7 世纪建了一座供奉宙斯的圣殿 sanctuary of zeus Thenatas at Amnisce。圣殿建于早期米诺斯人定居点的遗址上。圣殿因与希腊神话中的主要神祇宙斯的联系并因在圣殿内发现的雕塑而闻名 ,其中包括一对石灰岩鸟,可能是鹰。</p> <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宙斯圣殿出士的两尊头像:</p><p class="ql-block">左:石灰石人物双眼镶嵌材质已失去,公元前8世纪晚期。</p><p class="ql-block">右:大理石留胡须的男子头像,希腊化时期,公元2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低温烧制的赤陶面具,公元前6世紀至5世紀。</p> <p class="ql-block">一位佩戴珠宝的女性人物、大型狮子模型雕像。可能是屋顶的顶饰,是古风时期希腊雕塑的泥塑变体,创作于公元前6世纪。</p> <p class="ql-block">作为威望象征的储存:古风时期的大型<span style="font-size:18px;">浮雕陶罐</span>容器,公元前7-6世纪。</p><p class="ql-block">比人还高的陶罐(Pithoi)用于储存液体和固体物品。在利姆诺斯岛、克里特岛、莱夫卡斯岛、基亚岛、圣托里尼岛、阿提卡岛等地都有发现。据估计,古代城市房屋中储存在陶罐的物品,加上当地生产的季节性产品,足以为五名成年人全年提供生活必需品。</p><p class="ql-block">这种习俗在希腊和克里特岛的乡村地区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在瓶身和瓶颈上有浮雕装饰带。其主题包括奇幻生物、动物和几何形状。属于奢华花瓶类别,是主人彰显地位和身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形状奇特的青铜刀,手柄末端为蓄须男子的头部造型。可能出自当地某个作坊,北意大利类型。发掘于克里特岛的一个古老的米诺斯神圣洞穴Psychro Cave,洞穴是宙斯诞生的传说地点。制作于公元前12th-18th 世纪。</p> <p class="ql-block">青铜胸饰,饰有一人形和两只猫科动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知原产于 Luristan 卢里斯坦</span>。公元前8世纪。</p><p class="ql-block">卢里斯坦青铜器在伊朗西部洛雷斯坦省和克尔曼沙阿被大量发现,制造者很可能是伊朗人。 </p><p class="ql-block">特点是早期铁器时代铸造的小型装饰器物,扁平,采用镂空工艺的青铜雕塑,代表了季节性迁徙民族的艺术,对他们来说,所有物品都要求轻便易携,诸如武器、尖顶饰(可能用于帐篷杆)、马具配件、别针、杯子和小配件等必需品在其狭小的表面积上都经过精心装饰。</p><p class="ql-block">有点奇怪的是,在希腊世界的克里特岛发掘出这样非常有特色的伊朗卢里斯坦文物。</p> <p class="ql-block">奢华宝剑,象牙剑柄,剑身饰有精致的螺旋形刻纹。两件水晶剑柄套。这些是象征身份的珍品,出自克诺索斯工坊,由高级奉献者奉献给位于 Syme Viannou 的赫尔墨斯与阿佛洛狄忒圣殿(也称为 Kato Syme)是克里特岛一个重要的古代宗教场所,从公元前 2000 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 7 世纪,公元前1450-1370年。</p> <p class="ql-block">盛油罐,以红彩技法装饰,即在黑底上显示红色人物,并涂上白漆。</p><p class="ql-block">罐体描绘了亚马逊战争场景,或狮鹫与战马之间的女性(可能是亚马逊女战士)形象,以及供品。克尔索内索斯,古典-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3世纪。</p> <p class="ql-block">三角形底座,可能用于支撑灯或香炉。底座饰有塞壬浮雕,塞壬是神话中的恶魔,与水、爱和死亡相关。克里特岛南部的科莫斯圣殿遗址,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世纪。</p> <p class="ql-block">小型大理石阿佛洛狄忒雕像。是复制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尊公元前3世纪据说由杜达尔萨斯创作的青铜雕像</span>“蹲伏的维纳斯”。阿佛洛狄忒被塑造成裸体蹲跪,左臂佩戴臂环。克里特岛的北部Gortyna,罗马时期,公元2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这尊大理石躯干雕像是希腊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其原型是公元前 4 世紀最著名的雅典雕塑家 Praxiteles普拉克西特列斯创作的著名雕塑《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p><p class="ql-block">女性裸体像的出现比希腊雕塑中最早的男性裸体像晚了近三个世纪。《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被认为是希腊艺术中最早的真人大小的裸体女性雕像之一,在当时为艺术中描绘女性裸体树立了新的标杆和比例标准。</p><p class="ql-block">原作雕像真迹已佚失。它于公元 4 世纪被带到君士坦丁堡,后遭毁坏,要么是故意毁坏,要么是在 476 年毁在劳索斯宫的那场大火中。但雕像影响深远,导致罗马时期出现了众多复制品和变体——专家已编目了 192 件现存的古代复制品,包括这件。</p><p class="ql-block">这件“阿芙罗狄蒂躯干”。是在克里特岛重要的罗马时代考古遗址戈尔蒂纳地区发现的。是高品质罗马时期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浮雕匾额描绘了勒达与天鹅的性爱题材,天鹅由爱神厄洛斯驱赶。勒达与天鹅在希腊古代是一个热门题材,神话故事是宙斯爱上了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的妻子勒达,化身为天鹅。他遭到爱神维纳斯的迫害,于是投入勒达的怀抱寻求庇护。他们的结合孕育了狄俄斯库里、卡斯托耳、波吕丢刻斯,以及特洛伊的海伦,海伦后来成为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克诺索斯,公元1-2世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拥有狮子的身体及鹰的头、喙和翅膀</span>的狮鹫兽griffin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之前的古埃及和古波斯艺术。其最早的形象可能受到古人对恐龙化石的联想启发,后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出现安祖怪鸟形象,并流传至波斯、希腊及欧洲文化,成为守护宝藏的神圣象征,象征着力量、尊贵和无畏。</p><p class="ql-block">狮鹫的形象通过希腊文化传播至欧洲,其名称演变自希腊语"grups" 和拉丁语"gryphus"。</p> <p class="ql-block">这组雕像描绘了冥王和珀耳塞福涅,他们被描绘成埃及神祇萨拉皮斯和伊西斯,自希腊化时期起便受到希腊世界的崇拜。冥王-萨拉皮斯头戴一种用于测量谷物的器具。珀耳塞福涅-伊西斯头戴蒙头,额头上饰有她的象征符号新月、太阳圆盘和蛇形图案。她右手握着叉铃,一种埃及乐器,在史前时期克里特岛也为人所知,左手可能握着束缚着恶犬刻耳柏洛斯的皮带。这组作品是融合主义的典型例子,即希腊化和罗马时期不同宗教信仰的融合。克里特岛北部戈蒂纳镇(Gortyna),埃及神庙,罗马时期,公元 2 世纪中叶。</p> <p class="ql-block">克里特島南部的Gortyn戈尔特斯城的供奉泉水仙女的宁芙神殿大理石雕像。罗马时期,公元1世纪末。</p> <p class="ql-block">希腊化时期年轻女子的装饰头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现于克里特岛北部赫索尼索斯墓地,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span></p><p class="ql-block">下葬时头骨上装饰<span style="font-size:18px;">佩戴</span>着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精致繁复</span>镀金的桃金娘青铜花环,花环上镶嵌着镀金陶珠。</p><p class="ql-block">表明这位年轻女子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出身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桃金娘在葬礼花圈中的使用象征着爱情和永恒,因为它被认为是女神阿芙罗狄蒂的圣物,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丧葬仪式和来世的信仰。</p><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让我们得以一窥古希腊人的怀念和哀悼仪式,彰显了他们在葬礼习俗中体现出的关怀和精湛的工艺,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厚情感。</p> <p class="ql-block">身披斗篷的青年青铜雕像。克里特岛东南部的耶拉佩特拉,晚期希腊化时期(公元前一世纪)</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完成了对如雷贯耳的克里特岛之旅,深切感受了米诺斯文化遗产之魅力。更了解了西方文化发展之脉络。</p><p class="ql-block">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透过航海贸易和文化交流受到更古早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这些互动丰富了米诺斯社会,米诺斯人保持和发展着独特的文化,使其成为希腊文明的先进先驱,成为了整个爱琴海世界主要文明的起源地和最初的摇篮,进而影响了后来希腊大陆的迈锡尼文明。之后的之后,便是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欧洲。。。。。等等等等。</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前往土耳其的Kusad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