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上海

可燃 上海作家

<p class="ql-block">  我们夫妇俩从北美回到上海,不知不觉已悄然走过二十多个日夜。</p><p class="ql-block"> 上月的 7 月 1 日那天,余小姐特意驱车赶往温哥华机场迎接我们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 当我们拖着旅途的疲惫走出机场到达口,穿过熙攘的人流,一眼就望见她站在等候区的显眼位置,脸上带着熟悉的笑容,正朝着我们用力挥手。那一瞬间,跨越重洋的奔波劳顿仿佛都轻了许多,她的身影成了我们落地后最安心的第一眼风景,这每一个温暖的细节都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p><p class="ql-block"> 上周,余小姐也圆满结束了北美之行,顺利回到了上海。今天阳光格外明媚,气温也高,我们特意约在浦东相聚。要好好聊聊这段时间各自的经历与见闻,让那些隔着时差的惦念有处安放,更让这份曾跨越山海的情谊,在熟悉的故土烟火里继续升温。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聚富源酒店相聚</h3> 余小姐是我太太相交近四十年的挚友,说是 “闺蜜”,倒更像彼此生命里不可替代的家人。想当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刚涌到上海,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活了街头巷尾的商场,她俩便是在那样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日子里,并肩扎进了打拼的队伍 ——或许是守着柜台到深夜的忙碌,又或许是遇到难处时互相递上的一杯热茶、一句 “有我呢”。<br>  生意上,她们是彼此最靠谱的伙伴,一起研究行情、琢磨顾客需求,哪怕偶尔意见不同,也总能商量着找到最好的办法;生活里,更是把对方的难处当成自己的事,另一个准会主动搭把手,谁家遇到坎儿,另一个必定第一时间站出来撑着。就这么一路扶持、相互成就,不仅各自把事业和生活搞得红火,两家也在几十年的朝夕相处里,攒下了比血缘更亲的深厚情谊 ——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份在时代浪潮里结下的缘分,早已成了两家人最珍贵的念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象鼻蚌</h3> 在加拿大的这一个月时光里,我们的每一天都被余小姐的细心妥帖包裹着。行程是她提前许久就反复琢磨敲定的,大到城市间的辗转路线,小到景点停留的时长,都安排得张弛有度;无论我们要去何处,她总会稳稳地握着方向盘,载着我们穿梭在异国他乡的街巷与风景里,让每段路途都安心又顺畅;就连一些餐食,也全是她亲手掌勺,锅碗瓢盆间翻炒出的不仅是合口味的热菜热饭,更藏着家人般的温暖与心意。这一个月,因她的周全照料,我们在陌生的国度里从未有过局促,反倒处处都能感受到如归家般的踏实与舒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人火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文鱼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鲜粥</h3> 今天的上海浦东聚富源大酒店里从进门起就暖意融融 —— 我们在加拿大那段旅程中朝夕相伴的伙伴们,此刻竟一个不落地围坐在一起,连空气里都飘着久别重逢的欢喜。这家藏在联洋核心区的酒店早已备下惊喜,冰台上的海鲜还带着海的清鲜,虾子蹦跳着闪着莹润的光,造型别致的玉色象鼻蚌肉;旁边的鲜切牛肉红得透亮,薄如蝉翼的肉片在冰堆上轻轻颤动,仿佛一碰就会化开。锅底早已咕嘟咕嘟煮得沸腾,热气裹挟着锅底汤的醇厚香气漫上来,光是这一眼鲜活景象,就足以让人食指大动。<div>  这顿被大家笑称为 “天花板级” 的海鲜火锅,哪里只是舌尖上的盛宴?更像是一场时光的回溯 —— 夹起一片在热汤里翻滚的牛肉,仿佛就回到了加拿大路易斯城堡酒店共享的西餐;剥开肥美的虾壳时,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旅途中车里的笑声。那些跨越山海的同行记忆,就这样被熟悉的烟火气重新焐热、串联,让欢声笑语在热气腾腾的餐桌旁不断升温,把异国的情谊酿成了故土上更绵长的温暖。<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