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寺寻梦

礼德大行

<p class="ql-block">每至南京,我总要去鸡鸣寺走走。并非出于信徒的虔诚,而是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眷恋——仿佛这座城市的心跳,都藏在这座千年古刹的飞檐翘角之间。</p> <p class="ql-block">鸡鸣寺号称南朝第一寺,它的位置极好。站在解放门眺望,但见朱墙碧瓦依偎着明城墙,仿佛历史与自然在此达成了某种默契。左手是烟波浩渺的玄武湖,右手是巍峨苍翠的紫金山,而鸡鸣寺恰如一枚精致的胸针,别在南京城的衣襟上。春日的樱花云蒸霞蔚,秋日的银杏铺金叠翠,夏日绿荫如盖,冬日雪覆重檐——四季在此更迭的不是风景,而是一卷徐徐展开的活页诗篇。</p> <p class="ql-block">三月的樱花大道最是动人。千株樱树同时绽放,如绯云垂地,似霞雾升腾。白昼里,花瓣在阳光下透出玉质的柔光;夜幕降临,灯影里的樱花又幻化成迷离的梦境。游人在花雨中穿梭,姑娘们簪花拍照,老夫妇携手漫步,孩童踮脚轻触低垂的花枝。这般盛景,总教人想起《诗经》里“桃之夭夭”的句子,只不过金陵的春色,更多了几分六朝烟水气的缠绵。</p> <p class="ql-block">然而鸡鸣寺的魅力,远不止于皮相之美。</p><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踏过一百零八级台阶(暗合破除百八烦恼之意),香火气息渐浓。大悲殿前,无数虔诚的身影跪拜祈福。尤其令人动容的,是那些为子女姻缘祈愿的父母。他们手持香束,目光恳切,将心事低语给慈悲的菩萨听——这何尝不是一种中国式亲情的温柔注脚?在现代社会的婚恋焦虑中,古老的寺庙反而成了安放期待的容器。</p> <p class="ql-block">我偏爱寺中的经书流通处。这里不仅有佛经典籍,还有哲学、文学、艺术各类书籍。每次总要请回两三本,扉页盖上鸡鸣寺特有的朱印“鸡鸣书香”。这些书册与市井书店的不同,纸页间仿佛浸润了钟磬余音,夜读时总疑有檀香暗浮。</p> <p class="ql-block">斋堂的素面是不可错过的。香菇、笋片、木耳在清汤中沉浮,洒上一把香菜,热气蒸腾中吃得出食材本真的甜香。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窗外竹影摇动,恍惚间竟不知滋味来自素斋,还是来自这份超然物外的禅意。</p> <p class="ql-block">登临药师佛塔时,暮色初合。南望城市天际线华灯初上,北瞰玄武湖波光潋滟。明城墙如巨龙蜿蜒,将古今一并揽入怀中。此刻忽然懂得为何鸡鸣寺能屹立千年——她既是出世的修行道场,又是入世的精神港湾。朝代更迭如云卷云舒,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上,遇见一个小姑娘正在放飞樱花形状的灯笼。那盏明灯摇摇晃晃升入夜空,与星月交相辉映。忽然想起寺中师父说过的话:“鸡鸣寺最灵验的,不是让你心想事成,而是教你看清自己的心。”</p> <p class="ql-block">是啊,在这里,春花秋月是禅,晨钟暮鼓是禅,一粥一饭是禅,就连人间的痴愿与祈盼,也成了最动人的红尘禅。</p> <p class="ql-block">离寺时回望,山门灯笼在夜色中暖如红豆。我知道,这座寺庙早已超越了宗教场所的范畴——她是南京城的文化穴位,是岁月长河中的精神渡口,更是每个来访者都能安放心情的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