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锦屏、黎平的稻花鱼闻名黔东南,周末,三调邀我去卫总的岳母家黎平县中潮镇漂洞村捉稻花鱼。</p> <p class="ql-block"> 周日清晨出发,竟拼成了2辆车8个人,其中有老玩童华钰、老尧、老龙等人。早上8时许,在扶罗皂溪卫总家过早后便直奔黎平,可车在途中走岔了,一辆车从天柱上高速,另一辆却从锦屏上高速,两车距目的地的时差近一个小时。从锦屏上高速的那辆车顺道游玩了“湘黔两省三江六县地良瞭望台”,老龙建议我们去“黎平天生桥”走走。</p> <p class="ql-block"> 老龙来过黎平天生桥,他介绍说:黎平天生桥在高屯镇境内,距县城16公里,桥体雄伟壮观,构造精致,其拱弧之浑圆、拱面之光洁、拱顶岩层之规整,巧夺天工。桥顶及周边植被群保存完好,四季常青,郁郁葱葱,富氧离子含量超过1万。</p> <p class="ql-block"> 天生桥这个名称大家都不生分,好像各地都有,它是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喀斯特山体经过数万年在水的作用下,岩体悄悄溶解,雨水顺着岩缝往下钻,年长日久后便凿出暗河,再经过地震等外力作用,致使岩层垮塌形成溶洞,洞顶的石骨一日日薄下去,终于在某场暴雨后轰然倒塌了半边,没塌的那截便成了桥,横跨在依旧流淌的暗河或是早已干涸的谷床之上。比如张家界的天生桥、广西的天生桥、新晃夜郎谷的仙人桥,它们虽各有丰姿,却都是水与石较劲的遗物——水在慢慢啃,石在慢慢让,最后就有了这横跨天地之间的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是刻意寻来的,只是路过。入口处那些不知名的树林上挂着几只工艺大蝉,林子四周,蝉鸣声不绝于耳。山涧游步道全由石板铺成,顺着石板路走,不知哪年滚落的巨石稳稳当当地立在那,巨石上雕刻《侗族声音大歌》词曲,巨石底下通了一个洞,洞口漏出凉丝丝的风。再往前走,大山像是被天凿开了一道大口子,穿洞而过的山风把河底下哗哗的流水裹挟着,又将湿湿的水汽抛洒在我们脸上。</p> <p class="ql-block"> 站在桥洞下方才觉得震撼:石梁粗粝得像老辈人皲裂的手掌,却托着头顶整片青灰色的天,任涧水在桥脚叮咚跳跃。抬头瞅见岩缝里坠着的那几丛野草,风一吹就晃悠悠地荡秋千。挂在天壁间的那几块钟乳石,嘀嘀嗒嗒地滴着水,不晓得哪天会掉下来、会砸着谁。</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是刻意寻来的,时间有些紧。老郭和老龙在不断地催我们走,老尧和三调显然拍照还没过瘾,我大半时间都坐在木墩上,静静地听着水声撞石壁的回响。离开时回头望,天生桥还蹲在山坳里,它像座没写碑文的碑,记载着谁也说不清的岁月;它又像远离尘俗的隐士,惯看秋月春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