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随想曲》

陈省三

上海,黄浦,豫园。明代一座私人园林。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科场失意落榜归来,为让父亲安享晚年,在住宅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栽竹,建造园林,营造了一处私家小园,占地30余亩,此为最初的豫园。 豫园有着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 ,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 。园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及明清家具、名人字画、泥塑砖雕、额匾楹联等文物珍品,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 豫园,既可提供城市优厚的物质生活,又有乡村幽静雅致的自然景色。以建筑为主景,具有多变的层次、丰富精致的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较好地解决了人性中的平衡需求与亲自然性,其为典型代表。 豫园,上海著名的城市地标。经历反复兴造与毁废,被有限更新并作为遗产加以保护。在上海城市发展中豫园保持了与城市空间的高度互动,尤其是豫园所在老城厢地区自晚明筑城至今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其独有的空间特质被跨时空延续至今,使豫园在与上海城市的互动中完成了从“传统园林”到“历史遗产”的转变。 上海城隍庙(Shanghai City God Temple),原为金山庙(又名霍光行祠),供奉西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 。坐北朝南,悬山式屋顶,飞檐耸脊,彩椽画栋、翠瓦朱檐,为南方红墙泥瓦的典型大式建筑,总面积三千余平方米。 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供奉敕封上海城隍神秦裕伯 ,紧邻豫园,总面积约三千余平方米 ,是道教正一派的宫观,与老城隍庙小吃、荷花池、湖心亭及九曲桥组成了独具特色的上海“老城厢”。 豫园,作为传统历史园林空间,被保存于城市空间之内,其园林空间中的历史建筑、山水大池、花木树石等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变迁,使园林边界随城市发展被多次调整,而其自身属性也经历了多重变迁。一方面,豫园的园林空间呈现出的包容性使其成为承载、安置城市历史文物碎片与记忆之所。 本篇图文由 《省三·视角》工作室定制<br data-filtered="filtered">编辑:陈省三<br data-filtered="filtered">摄影:陈省三<br data-filtered="filtered">器材:索尼A7M4 适马28-70mm/F2.8<br data-filtered="filtered">时间:2025-07-18<br data-filtered="filtered">地点:上海市黄浦区福佑路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