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听细雨声(李桂英)的美篇

淡听细雨声(李桂英)

走亲戚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世界是美丽的万花筒:是春天嫩绿的柳芽,是旭阳下灼灼桃花,是夏日池塘中的亭亭粉荷,是秋日里蓝天上多彩的云朵,是遍野丰稔的庄稼,是冬日里破冰夹鱼的欢乐,是皑皑白雪塑起的胖娃娃……</p><p class="ql-block"> 多彩的万花筒里抖出美丽的花朵,记忆飞回那年初夏。</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刚满四岁,我们李氏家族要走关亲戚,所谓“关亲戚” ,就是我们大家族中的一位老姑娘婆家有了大事,一般指丧事,作为娘家人,是要整个家族都要参与的,姑娘本家去的人多,另外,家族中的每户至少去一两口人 ,本家一张供桌,本家以外的几户人家合起来置办一张供桌,一般就是东坡肉、油炸酥肉之类。</p><p class="ql-block"> 那次是母亲带我和族人一起去的,母亲一贯打扮的清清爽爽,记得母亲让我换上一条粉底红花洋布夹裤,平时穿的那条绿色方格家织布裤子我非要带着,母亲哄我放家里,我偏不肯,双手携着不松手,把母亲气哭了,我还是不放下,终于还是带着那条棉布夹裤子去走亲戚了。</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阳光还不刺眼,微风不燥,杨柳绿叶沙沙作响。路旁的野花含笑,芦苇青葱,紫穗槐开出一串串花穗,一簇簇簸萁柳郁郁葱葱。我们是坐着一辆套着毛驴的地排车去的,三大爷赶车,现荣大娘、二丫、二婶、母亲和我坐在地排车里,现荣大娘告诉我,芦苇叶可以包粽子,簸萁柳叶可以做茶叶,大娘可是个大巧人,我做花糕的手艺就是跟大娘学的。</p><p class="ql-block"> 六七里的路程,不大一会就到了,当时的细节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吃饭时的场景:露天摆放几十张木桌,支起两口大锅,大厨在忙碌着,我们这些客人围坐在桌子旁,等着上菜。那年代物质匮乏,丧事更简陋,几个菜盘,十个碗,几乎是瞬间光盘,馒头也是掺了玉米面又凉又硬。最期待的是那碗红烧肉,肉碗刚上桌,立马一抢而空,不是抢着吃,而是抢着夹馍,把馒头掰开,把肉块夹进去,再用纸包裹,还听到邻桌一名带孩子的妇女 一边把肉往馍里夹,一边念叨:“妮,咱给恁爷爷夹个馍,恁爷爷在家看你弟弟了是啵妮。”也不知道是真孝顺还是为自己辩解,还有往口袋里塞馒头的,我邻居二墩哥,一次就装了人家九个馒头。</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又是一路青葱,一路花香,路旁芳草葳蕤,水杏毛桃,野花满径,蝴蝶翩飞,好一幅美丽的乡村夏景图。</p><p class="ql-block"> 童年真好,无忧无虑,连空气都是甜的,那时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各业内卷,童年,花开正烂漫,母亲正年轻。</p><p class="ql-block"> (2025.8.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