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多视角看世界</p><p class="ql-block"> 文 李永峰</p><p class="ql-block"> 用多视角看世界。这是我今天读《认知的觉醒》这本书获得的一个最富哲理的观点,一下子把我拉回了15年前。</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在一所城乡结合部初中教语文。那是一天下午下班的时候,因为晚上没有自习,骑摩托车要回家。刚要发动引擎出发,我们班级的数学老师走了过来,说道:“李老师,今天晚上你帮我上自习吧。我看天气不好,我要回家把玉米赶紧掰回家。”当时我看看天已近傍晚,还下着毛毛细雨,听了张老师的话,我有点儿迟疑,但,还是答应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有12分的不乐意,上了一天的课,即将下班回家,看着天已经傍晚,还下着毛毛细雨,让我替她上晚自习。确实心里有一股无名的业火,这个时候去掰玉米,确实让我想不通。</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打通了妻子的电话,就想告知妻子,晚上不回家吃饭了,说有一个老师让替她上课,这天气快要下雨了,她说她要回家掰玉米,我真的有点儿想不开。</p><p class="ql-block"> 但是妻子这个时候,非常关键的一句话说,“千不该万不该,也许人家有不为人知的情况。”当我听完了妻子的这句话,我好像我心中的十二分的不乐意,似乎减少了一半,心情变得平和了好多。</p><p class="ql-block"> 晚上上完了晚自习,第二天早上,当我上完早自习下课外出吃早饭的时候,走到门口,刚好见到了这位张老师。她老远就向我打招呼,“李老师,太感谢你了。昨天晚上你帮我上晚自习,我们发动亲戚一块儿,担着箩筐,到地里掰玉米梆子,掰完了不用怕下连雨,省得玉米就棵出芽。”当我听完了这句话,我如梦初醒,庆幸没有误会张老师,没有置困难的张老师于不顾,伸手帮助了她。多亏了多一个视角思考问题。我们往往运用单一的、习惯的、普遍的一个视角,认为天快黑了怎么掰玉米,快下雨了怎么到地掰玉米,而我们想了100个理由不应该去帮她上这节自习,但是恰巧一百零一个特殊的情况,我们没有想到。他们家是住在学校校园里边儿,家里种了地,看到这个天气要下雨,看到别人家的玉米已经掰回家。如果一场大雨要连绵几天的话,那玉米不是在玉米棵上出芽了,那么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们没有看到。</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说为人处世,做事成熟,为人老练,就是要学会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减少对人对事的误判。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而我们每个人只有一双眼睛,你只看到了一元的世界。非常感谢家里有这样一个贤内助,在关键的时刻,给我提供了一个情绪的价值,同时给我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多的视角,让我有了更大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在学校,如今在教育局,只要有人需要帮忙,我都会二话不说,帮助帮忙。因为,我深深的知道,人不到难处不张口,人不到急处不请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