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亚湾养生散记

雨巷红尘

<h1> 年纪大了,便心心念念地想到养生。现在讲究养生的人很多,方式方法也五花八门,按照中医理论,养生的最高境界应能达到天人合一。听起来有点玄,其实,所谓天人合一,不过是一切都崇尚自然,回归本真罢了。今年夏天,我在喇亚湾度假中心康养的日子里,似乎经历了一场拥抱大自然的洗礼,身体、身心里的旮旮旯旯,被这里的流水荡涤,被这里的清风吹拂,而变得更加透彻。当感觉与这片山水真正相通时,才觉得最好的养生不是一味地追求饮食、锻炼、服药,而是让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山青水秀中,与天地共呼吸,与万物同生长。</h1><h1> 喇亚湾地处黔南独木河畔一处海拔1200多米的绵绵群山之中,南靠峭壁,北临深谷,放眼环顾,千峰丛林青秀无垠,湾水山色叠翠交织,村陌交通,梯田环绕,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覆盖,形成了高负氧离子环境,使得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而无不适之感,负氧离子含量达20000以上,正是养生健体的好所在。</h1> <h1>风光如画的喇亚湾</h1> <h1>梯田环绕的村庄,那处红顶房便是我所在的度假中心</h1> <h1>穿过峡谷的独木河</h1> <h1>欣赏美景完全不用走出房间</h1> <h1> 黎明初醒,喝一杯清澈甘洌的山泉水,即来到度假中心顶楼的阳台之上,迎面一股清新气息倏忽沁入肺腑,如冰泉初涌般洗刷着五脏六腑,须臾神清气爽。云海如绸似絮,漫过山峦,涌过深谷,就在身下近处悠然浮荡,温柔缱绻,将我们连同整座小楼一并轻轻托举起来,悬于半空。</h1><h1> 就在这虚渺的幻境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晨练,随着悠扬的音乐,八段锦动作徐徐,恰似牵动无形之力,云海在脚下缓慢流转,人亦仿佛随之飘然浮游于云端之上。起势悬腕,手臂舒展之处,竟似搅动着空气,那些湿漉漉的薄雾便随着掌风,微微震颤着飘荡起来。</h1> <h1>在老师的指导下,练起了八段锦</h1> <h1>有专业水准的示范表演</h1> <h1> 阳光穿过薄云,轻轻敷在背上,渗入肌肤,十几分钟过去,收势静静伫立,四肢百骸如倦鸟归林般放松下来,一股气息在胸中微旋。那一瞬间,我仿佛凝固于虚空,又仿佛伸展入无形——身骨如新竹,每一节脊椎皆直挺而通透;汗滴顺着额际滑落,一种快意油然而生。</h1> <h1>在自由发挥的时间里,大家各显神通</h1> <h1> 日间的生活是轻松丰富多彩的,在这里可以打牌下棋、旅游赶集,泛舟游览,然而,我还是喜欢散步远足,将自己融入大自然。早餐后,散步于田陌间,当踏着露水浸湿的田埂行走时,足下便生出奇异的轻盈之感,竟仿佛自己也是一茎青草了。露珠凝在稻叶尖上,剔透玲珑。此时,田野里稻花飘香、桂花初绽、百香果见黄,玉米高粱已经成熟,各种香气浑然一气弥散在晨风里,沁人心脾,一股清凉沿肺腑缓缓下行,周身通透。小径蜿蜒,紫燕飞舞,鸟鸣此起彼伏,一路盛开的野花将我引入林中,那些有着一两百年树龄的高树参天,枝柯横伸交错,筛下缕缕日光。仰头望去,叶隙天光如碎金洒落;俯首细察,树影斑驳,这明暗交错的光影画卷,恰似自然至美的诗行。随着远去的步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进入到我的手机镜头里。</h1> <h1>漫步田埂,扬花抽穗的稻谷灌浆啦</h1> <h1>体验采摘</h1> <h1>吸收日月精华的那些野花</h1> <h1> 午后,是我的阅读时光,在房间里静下心来打开电脑,或是浏览着网络信息,或是处理一下自己所摄的照片和视频,更多的时候,用电子阅读器阅看书籍,十几部洋洋上百万言的长篇小说,全部压缩在一本只有巴掌大小并且薄薄的阅读器里,十分方便。像《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等这些中外长篇名著,平时基本上是没有大块时间来碰它们的,然而在喇亚湾,不仅有的是时间,而且有心情、有耐心来消化这些大部头。所以,在这里的一个多月里,已经阅读了五六部长篇小说,当我全神贯注于书中情节、思想或意境时,似乎忘却时间的流逝和外部烦恼,来到一个安静的冥想角落,让思绪得以沉淀。掩卷沉思,一本好的书籍蕴含着人类最精华的思想、智慧和道德力量。阅读它们,如同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榜样的力量和面对困境的勇气,同时,让我们的视界更开阔,心胸更豁达。</h1> <h1>日常时光</h1> <h1>养生大家庭其乐融融</h1> <h1>夕阳西下,来两杯</h1> <h1>自己动手的乐趣</h1> <h1>赶时髦的老太太</h1> <h1> 融入自然的方式,重要的是接触、了解当地生活。所以,我们更多的时间是走村进寨,与老乡们聊天交流。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风淳朴,待人热情。见到寨子里有几户人家正在盖房子,我们不仅看看热闹,同时也了解到近些年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程度改善,村前老罗家里自种高粱,自己酿酒,他热情邀请我们品尝,果然不错,于是我们买了些快递回去,在层层梯田环绕的苗田寨,我们观摩了苗族妇女们的蜡染和织布,见识了苗族传统工艺和她们的聪明智慧。我们还去附近的几个村寨里参加了苗族会亲节和布依族的定亲仪式,少数民族那些淳朴而又神秘的习俗,让我们大开眼界。</h1> <h1>苗族会亲节非常热闹</h1> <h1>布依族定亲仪式,男女双方正在斗歌</h1> <h1>见识苗族传统工艺——蜡染蜡刻</h1> <h1>汉苗姐妹们</h1> <h1>老乡从独木河钓起的大鲢子</h1> <h1>百香果丰收了</h1> <h1>秋收</h1> <h1> 与老人们闲聊,说老天爷的雨水,话庄稼的长势,农时节气、土地脾性、桑麻之道……这些浸透了泥土味道的古老经验和人生哲理,从他们朴素的言语间流淌出来,带着土地的温热与汗水的咸涩,将我的身心与这片土地紧密地联结起来。我发现,当地村民中长寿老人不少,邻居一位大爷,已经97岁,依然喝酒抽烟,健步如飞,生活完全自理。还有一位90岁的老奶奶,生了9男1女,并没有坐享清福,依然下地干活,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地里打猪草,打完后还要一篓一篓背到半里外的家里,我们感叹她的长寿与勤劳,老人笑笑说:在山里一辈子,干活干了一辈子,一天不干活,就一天不舒服。相较城里一些垂暮之人,或步履艰难,或气息短促,竟至于天壤之别,令我感叹不已。来到村后,坡下居然有一口光绪年间的古井,那清冽的山泉正泊泊地从山上顺势而下,点点滴滴汇聚到井里,转了周边几个村寨,每个寨子里都有一口流传了数百年的古井,一了解,原来村里早就通上了自来水,但是村民们还是习惯于饮用山泉水,按照他们的说法:祖祖辈辈就是喝着这山水长大成人,传宗接代的,这是祖脉,一点一滴不能丢。我领悟到,天地清气,日月光华,经年累月浸透骨髓,涤荡浊气,这里的人们,如天地中一株株质朴的草木,受着风霜也承着雨露,于山野间自自然然抽枝散叶,如此才根深叶茂,延展了生命的年轮。村民们这些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真值得我们好好借鉴。</h1> <h1>97岁的老人,依然目光炯炯</h1> <h1>90岁的老奶奶,每天坚持劳作</h1> <h1>生命的源泉,大自然的赏赐,祖先的遗产——古井</h1> <h1> 夜深时,窗外的虫鸣和远处的溪声悠悠传来,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闭上眼,感觉自己仿佛融入了这片山林。回顾在喇亚湾的日子里,我每吸一口清气,仿佛饮下的乃是天地间无边的元气;每一次筋骨的伸展,都似承接了山野无穷的生气。茫茫云海萦绕于身侧,自身也便飘升于尘寰之上。尘世营营的喧嚣随呼吸被涤荡净尽,耳目只存清风朗月,那一刻,终于懂得什么是天人合一 —— 不是刻意追求的境界,而是当你放下所有执念,让身心彻底融入这山清水秀之中,便会自然而然地与天地同频共振。</h1> <h1>推开窗户,居然......</h1> <h1>恍如小三峡</h1> <h1>不远处的阳宝山大桥,飘飘欲仙</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