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相与心

本来无一物(明清)

<p class="ql-block">一提到这个“相”字,总会使人联想到形状、相貌、品相、乃至“风水”等等概念。其实呢,“相”也是心的一种特别表达方式,起主导与决定作用的,还是这个“心”。</p><p class="ql-block">如何理解呢?譬如金子,可以融化雕作成各种饰品,千奇百态,但是都不会脱离金子原本的属性。这个原本无形的“金子”,就相当于我们的“心”,由心智所创生出的各种形态,就是千奇百怪的“相”。说到这里,您可能会进一步思考,宇宙人生之“相”,又是如何创生的呢?</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这里不作探讨,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道德经》等典籍,再去深刻体悟心相本一的哲理吧!</p><p class="ql-block">所谓“心”,就是指能够思维、观察、并起到指挥导引作用的这种灵明觉知的能力。当然,这种灵知,非但人类与动物专属,其实它的涵盖范围浩瀚无际‌,乃至大到了完全超越、颠覆了您的认知与想象; 它是世间一切万物万相的本体,也就是“相”中有“体”,“体”能生“相”; 这里的“体”,指的就是“真心本体”、“心体”。在这儿只是点到为止吧!</p> <p class="ql-block">在绝大多数人的理念中,都会不约而同地使用“我”的表述方式,把对“心”的概念与认知具象化了,固定在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即某一种“相”上。也就是说,将“我”与其他所有的人事物分开比对,形成了二元“相相”对立的态势。</p><p class="ql-block">于是,站位的角度和范围不同,决定了下一步的认知与思辨,这样一来,得到的结果也是完全迥异的。</p><p class="ql-block">设想一下,如果摒弃掉了“我”相的约束,“他”与“我”之相的对立面,就不复存在了,那么此时的心量,也将会随之变得无比宽广,乃至能将世间万物涵容载下,“心”与所有的“相”完全融汇在一起,那样的话,还存在“我”与“世界”的对待、对立情形吗?还会存在这些“相”的形态定义吗?</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当你的心包容了一切,你不再执着于“相”,那么,你就会属于、并且拥有了整个世界。</p><p class="ql-block">这是从宏观层面,浅析一下心与相的辩证关系,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与世界、或者说“心”与“相”,本质上是“一”,不是“二”,是不可分割的。</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举例探究一些现实中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平素,我们都会专注于健康问题,《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虚无”就是不动念头、心空了,即心中无“相”,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诱惑、内不存情虑干扰,处在“物我两忘”的境界,“病”哪里还有间隙可乘呢?</p><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再来看这个“想”字,上面由一个“相”、下面由一个“心”字组成,也就是说,心中有“相”,就是“想”。如果平时习惯于不停地用心、乱思乱想,比如有一点点不舒服时,就会纠结,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可轻视了这个“念力”的强大作用,你</span>总是这样去被惑乱呢,这病就会真的找来了!因为你心里已经妄想出那个病的“相”了,这就是你自己“想”来的嘛!</p><p class="ql-block">从上面中医传统核心理论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解决好“心”与“相”的关系,“心神”不能耗散在“相”上,这对身心健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再打个比方,这个“心”就如同一支手电筒,在读书、写字、或者心专注“定”在某一个点上,这时心神并没有耗散,如同手电筒没有打开一样。但是,如果心不能“定”下来、经常处于思虑焦躁的耗散状态中,如同虽然不用照明了,手电筒开关仍然没有关闭,能源就会很快地消耗殆尽了。</p><p class="ql-block">李时珍讲“保精、储气、养神”,散乱心、或者思想上常常思虑过度,这样就会“耗神”。反复地耗神呢,就会伤害身心健康了。所以,不需要费心劳神的时侯,要学着“息心”、从乱相中脱开,让心休息,这也就是相当于给“手电筒”充电呢!</p><p class="ql-block">调养心性的方式方法很多,这里就不再复述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心神”,在“无我”、“无相”、也就是不执着于各种“相”的时候,也并非代表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不就成了木头、成了傻子了吗?</p><p class="ql-block">“无我”是指遇事先考虑他人、大公无私的意思; “无相”指的是心不妄动。</p><p class="ql-block">“息心”的时候,慢慢地了解一点点“观照”的概念,“观”是观察,”照”是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心又不妄动、还能生智慧,这是很高、很妙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来看一看,代表念头、思想的“念”字,它的上边是一个“今”、下边是一个“心”,即“今心”、现在的心; 我们学会用心、善用心,守护好“今心”、当下的心,心中要常驻美好、及时清空无用的垃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超脱物相、淡化名利的处事态度。</p><p class="ql-block">身体是“相”,也是心的外在表达; 同理,环境的风水之“相”,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一句哲理讲得非常到位,叫做 “心态才是最好的风水”,修得一个好心态,才能迎来好境遇,你所期望的一切自会水到渠成,不求自得。</p><p class="ql-block">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好,一切都好。</p><p class="ql-block">最后祝愿大家,时时刻刻使心安住于佳境当中,用无我、无相、大爱之心拥抱生活、拥抱世界、拥抱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 摄影 本来无一物 (明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