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与停刊纸媒的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王友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约是上世纪末,一次,我和某大报的主编,我的学生聊天,她说:老师,将来有一天,报纸、杂志会衰落。我听了惊讶的瞪大眼睛:怎么可能呢?这真有点“天方夜谭”。“微言藏深意,短句显真情”(忘了出处)真情是:多年后,我曾多次发表文章的四种纸媒《铁道报》的副刋《星期天》《退休生活》《老年学习生活》《哈尔滨广播电视周报》相继停刊。我的学生的预言成真,佩服她的远见卓识。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写下《我与停刊的纸媒的缘》这个文题时,我想: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呀?我和停刊的纸媒真的有缘有故事,我还是写下来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曾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退休后享受安逸,生活慵懒而平淡。1999年我订了《老年学习生活》杂志,于是我与《老年学习生活》结缘,每期必读。《老年学习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撩拨起我浓浓的兴趣,尤其是有些游记令我受益匪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9年深秋,我从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天星桥旅游归来,写了游记《深闺佳景人未识》寄给了《老年学 习生活》,担心投不到编辑手中,便给编辑室打电话,也算是投石问路,幸运的是老总编王杰接的电话,偏巧他刚刚读了我的游记,予以充分肯定,准备刊登,嘱咐我寄一张在天星桥景区的照片,鼓励我继续投稿。放下电话,我的心中一股暖流在涌动。一位总编每天要做多少工作,要读多少文章呀!却对一个初次投稿者的电话认真有加,态度谦和而亲切,仿佛是与挚友倾心交谈,我备受鼓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期盼许久,终于见到了刊有我的《深闺佳景人未识》的2000年第一期《老年学习生活》。王杰总编加了编者按:“寥寥几百字,就把旅游景点描绘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且具文采……游记本该这样写吧?”我受宠若惊,这是拿我的文章当范文了?我真幸运,遇到伯乐了!心潮难平,“编者按”一字千钧,重镑鼓励,是指导,是欣赏,是总编对初次投稿者的奖掖与厚爱,我心中的感激难以名状。第一次投稿给杂志社,被录用,被肯定,大喜过望,信心骤增,虽不曾与王杰总编谋面,但他在我心中已然是一位德高望重可亲可敬的师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年学习生活》的肯定给了我信心,力量,我继续精读《老年学习生活》,吸纳知识,拓宽视野,又在继续写稿中感悟生活,提高写作水平。后来陆续发表了《海韵情深》《我家有个好丈夫》《夕阳因你而精彩》等文章。给《老年学习生活》投稿成了我的一种追求,一份欢悦,一份期待,它是我心灵的一片绿洲。感谢《老年学习生活》,给爱好写作者开辟了一块可耕耘的沃土,给老年人提供了展示夕阳绚丽的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遗憾的是天妒英才,王杰总编英年早逝,那是一次读《老年学习生活》杂志时,发现王杰的名字上画了黑框,我悲从中来,多好的编辑呀!投稿者的导师,知音,杂志社的中流砥柱,不该走这么早呀!我真想捧上一束黄菊花,走到你的墓前,深深地鞠上一躬,师恩难忘,编辑之恩也难忘,祝你在天堂安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未觉池塘春草绿,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2012年《老年学习生活》庆祝建刊25周年,我投稿祝贺,还高唱:风华正茂的《老年学习生活》,你的前程似锦!岂料,几年后,30多岁它,已走到生命的尽头,停刊了。得知这一消息真的很失落,好像农村的一处老宅被拆除,从此少了田园乐,少一个投稿处,一个学习的园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给《老年学习生活》投稿的一次次成功,使我的信心与勇气与日俱增,好似喝了一杯壮行酒,有了这杯酒垫底,我又给《铁道报》副刋《星期天》《新晚报》《广播电视周报》投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星期天》由哈尔滨铁路局创办,在哈尔滨通往大连、北京、上海、广州,北至齐齐哈尔,南至陶赖昭的哈铁局管辖的列车上售出。我的文章如插上双翼飞往远方,为乘客驱散寂寞,增加了情趣,送上欢乐和祝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次,我去大连旅游,在火车上参加了旅行团,结果被骗,合同里签的替我买卧铺,没有买,误了我的行期,该退的团费不退,欺负我是一个人旅游,又是古稀之人,还叫板:“有本事你投诉我呀!”一副无赖嘴脸。我岂能容他如此嚣张,跋扈?我向大连旅游局投诉他,他被重罚,我又写一篇《经验驴友途中上当》,真巧,偏偏我的同学在火车上读了我的文章,归来后,他打电话给我:“我在去大连的火车上读了你的《经验驴友途中上当》写得好,绝不姑息骗子!”而骗我那个家伙,就在这趟列车上招揽生意,骗我代价不小!《星期天》助我扬善除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星期天》刊发我的文章越来越多,创作激情高涨!2019年初冬寒意渐浓,文学园地也寒气袭人,一天,忽然接到编辑的电话:王老师《星期天》停刊了!怎么?办得红红火火的报纸停刊了?又少了一处可以投稿的原野,我的文章从此在辽远的铁路线上消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总结给纸媒投稿的经验是投稿后,“厚颜无耻”的跟进,盯上编辑,有条件时,跑编辑室,把稿件亲自投到编辑手中,和编辑交朋友,不愁他不阅稿。给黑龙江省优秀期刊《退休生活》投稿我就是这样成功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单位给每个退休人员订一份《退休生活》,我又发现一片可以投稿的新大陸,欣然命笔,写了一篇《柯岩览胜景》,还没投出呢,一位老同学来访,看到了我的稿子,说:“你投给《退休生活》吧!我认识一位编辑,我推荐给他”,“不用,如果我的稿子水平低,不该录用,你给人家出难题了。”我要凭实力发表文章,鄙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这是我的潜台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退休生活》杂志社在南岗阿什河街,离我家很近,我走十几分钟就到了,走进编辑室,我轻手轻脚地靠近门边处一位编辑,说明来意,递上稿子,编辑的浏览速度令人赞佩,看完说:“稿子质量好,可以用,你寄一张景区照片过来,下期不能登,大下期录用你的稿子。”好啊!这么痛快就通过了?编辑姓国,办事爽快。我几乎是哼着小曲离开编辑部,我第一次给《退休生活》投稿,这么顺利,能不高兴吗?我还真高兴早了!盼了几期《退休生活》,我的文章千呼万唤不出来。我厚着脸皮去找国编辑,一见面他面有愧色,抱歉地说,每天阅稿太多,竟然忘了我的稿,他让我看他脚下的麻丝袋,满满的都是被淘汰的稿子,我好心疼,那都是投稿人的心血,我的稿子大概也是这般命运。国编辑说:“抱歉!你再写一篇吧!”我能说什么呢?我有一篇《台湾水果记》,尚在修改中,这篇稍长,很快刊出。不久《柯岩览胜景》改嫁给《老年学习生活》,它虽命运坎坷,但没有付之东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退休生活》 刊登我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于寸幅之中寻欢乐》,发稿后,编辑林冬冬给我打电话,问我:“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我说:“我是中学语文老师”,“让我猜着了,你的文章语言简捷,从不拖泥带水,朴实无华,真挚感人,发你的文章我几乎不太修改,很轻松!”这是编辑对投稿者的最高奖赏!也是我锲而不舍,笔耕不辍的动力,更是《退休生活》对我的最后奖赏,因为没过多久,《退休生活》停刊了!它可一直是优秀期刊呀!又一块文学的芳草地荒芜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2年,新冠病毒像幽灵在全球徘徊,神州大地也“黑云压城城欲摧”,人们普遍生活在恐怖,忧虑之中,我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写文章,也许是我的勤奋感动了上苍,我成了“天选之子”,成了极少数没有“阳”过的人。《广播电视周报》,一年中刋登我的文章20多篇,我的文章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于秋月老师评价为教科书级的文章,这当然是过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更感谢《广播电视周报》编辑刘元东老师,一位热心的年轻编辑。如果我有些天没投稿,他会在微信里提醒我:“王老师,投稿啊!你的文章有深度,质量好!”如果不订《广播电视周报》,投稿者无缘看到自己的文章,刘元东编辑自费订一份报纸,寄给我们这些投稿者,自找麻烦,善解人意!今天这样的编辑少之又少。我们这些写作“瘾君子”能不感谢他吗?2023年元旦,他寄一份有我文章的报纸,还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信:亲爱的王老师:您好!很高兴通过文字结识了您。您的文字真诚,深情,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报刊里一股清流……希望我多年以后,也能有您这样的热情,专注,还有才干……”能得到报刊年轻编辑的认可,夸奖,我感激莫名,激情似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春暖花开时节,《广播电视周报》这朵纸媒之花凋谢了,停刊了,我最后投出去的稿件,图片也胎死腹中,但刘元东编辑的名字留在我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年我的生活如是一首诗,我不会忘记是《老年学习生活》《星期天》把我的文字传向远方,如果我的晚年生活是一支歌,我不会忘记《退休生活》《广播电视周报》为我弹奏华美的乐章;晚年我的生活如是一叶扁舟,我不会忘记是《老年学习生活》《广播电视周报》……为我扬起追梦的风帆!如果我的晚年生活是一个璀璨的花环,我不会忘记是这些停刊的纸媒为我精心编织而成,我仍然说:我的夕阳因你们而精彩纷呈。停刊的纸媒也功在千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然,我也继续给《黑龙江日报》《老年日报》《名汇》《散文百家》《新晚报》等十几种报纸杂志投稿,发稿率可喜!给我的晚年生活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小有成就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与时俱进,我的投稿早已转向网络,著名的《江山文学网》《美篇网站》《萧乡文学》《大东北诗刊》……都有我的拙作刊出,阅读量可观,精品频出,获奖连连,被评为《江山之星》,社团《荣誉顾问》,荣幸之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多年的创作,让我体会到纸媒的衰落是大势所趋,不是文学的衰落,它是文学载体的迭代,如同竹简被纸张取代,网络文学使文学由庙堂走向市井,更走向大众化,是文学数字化的转型,是文学的新生。网络文学不是对纸媒的否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怀念纸媒文章的油墨香,沙沙翻页的声音,触摸文字的质感,追逐网络文学的进步,是一个近鲐背之年的老人的幸福,欢愉,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本篇歌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心上的罗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演唱:索朗达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撰文:王友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制作:白士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