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忆事

刘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篇号:3602778</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字/编辑:刘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背景音乐:《健康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刘美+照片翻拍(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几年来长期阅览文稿、经常不出门活动,造成视神经萎缩、视力越来越差,颈椎不适引起面部肌肉偶尔有僵硬感,计划今年八月调养一下,争取每天出门转一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选择去平凉皇甫谧思平医院拍片子,顺便去看望了薛老师。平凉皇甫谧思平医院成立于1988年,那时医院还在石家巷北口,后迁址柳湖公园南门,陈思平老师和薛淑巧老师夫妇俩乐善好施,早晚在医院门口免费给武术爱好者提供学习、切磋和锻炼的场地,抽空义务给医学爱好者传授医疗知识,我跟他们夫妇俩练过太极拳、甲组剑等,薛老师善良、温和、武术造诣深厚,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自从医院扩展到人民广场东面后,我顾不上锻炼了,也难得再见到他们。鉴于这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值得信赖,我只要看病首选去皇甫谧思平医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拍片明确有颈椎问题,我听取门诊大夫中药加针灸的方案,皇甫谧思平医院<span>代</span>熬中药,实惠方便;选择去益康推拿针灸店找安老师和高老师夫妇俩针灸,因为我目睹过他们治愈股骨头坏死、腰椎、颈椎等患者的过程,记得给患者陈师傅、铁老师等人理疗时,每月给搭配六盒营养高钙冲剂、四瓶锌补晶,他们治愈后,还介绍江苏、西安等外地有相同症状的亲朋好友来平凉治疗,我遇见江苏等地过来的患者,与其聊过天,这次我也采用给他们的配方!选择在那裡治疗,关键是<span>趁</span>机还能和安大夫夫妇俩探讨畅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接受了每天一次的推拿、针灸、艾灸、走罐,想好得快一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交谈中我们为针灸元宗·皇甫谧是甘肃平凉灵台人,代表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而自豪;为陈丛笑、陈飞龙姐弟俩37年来,把父母理想中的平凉皇甫谧思平医院发展成为知名二级综合性医院而称赞;为2004年认识安大夫夫妇以来,他们不忘初心,锲而不舍,不断进修,精益求精,把儿女也培养成医疗行业的战士而欣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霞老师说:“我发现刘姐一点都不害怕扎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言:“我相信大多数的大夫都会把患者视为自己创作的一件艺术作品,他们会尽全力让这件艺术作品变得完美!病人也是把命交到大夫的手里,这需要双向的信任和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安琨大夫谈及颈椎变形会引起面瘫、头疼,针灸、按摩、走罐都有很好的疗效时,我又一次想起了杨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姨名叫杨秀珍,是高霞娘家嫂子的母亲,我儿童时期跟随母亲在白水公社,马莲大队下乡。杨姨当时是马莲大队的干部,她和我的母亲以及黄姨关系很好,经常来我家,母亲也带我去她家和黄姨家。当时那里缺医少药 ,她们在一起也是意气风发、谈论为民解忧之道。黄姨先离开马莲,据说全家搬迁到嘉峪关,搬家前黄姨、杨姨和母亲合影留念,随后我和母亲也返回平凉,之后再也没见过黄姨一家,对黄姨家孩子的记忆目前还停留在我们童年的情景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5年,我在四中巷参加一次健康论坛,遇见杨姨的女儿吴惠玲,当时我们都已成家,各自的孩子都已是我在马莲下乡时的年龄,她问:“你是小美?”我的小名只有幼年居住地的人才知道,有次走在四中巷听到身后有人说:“那是小美!”我想那人一定是马莲人,回头在众多人群里却没认出一人,抱歉!由于吴惠玲和杨姨长得很像,我确认说:“你是杨姨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惊喜地抱在一起跳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太好了,没想到还能在这里见到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告诉她:“我小时候有个头疼的毛病,是随着脉搏跳动,像人拿个铁榔头在我头上一下又一下的咚、咚、咚、咚……连续敲打着的疼,还是你妈给我治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亲参军在部队医院时,虽然见过形形色色的病人,在物资匮乏的农村,针对我的治疗方案,她下不了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母亲和杨姨在我家找了一个烂点的瓷碗,杨姨在硬地上摔了几下,在碎片里挑了一个瓷片说:“要新茬的才好!”她和母亲让我闭上眼睛,别乱动,用瓷片的尖在我的头脸部,划破了几处小口子,待会我听她对母亲说:“娃头里有风毒呢,你看这血黑的,还有泡沫呢,怪不得娃说她头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来益康针灸店理疗,我又想起杨姨,便对安大夫夫妇说:“我写文纪念一下杨姨吧,从她给我治疗那一次后,虽然有时我还头疼,却再也没有过那种随脉搏跳动像有人在头上打鼓一样的疼痛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杨姨和母亲已逝世,不知黄姨是否健在?想必那时杨姨和母亲都不会有行医证,现在到处都有专业医院,农村也有乡村卫生院,不赞成大家模仿,但助人于危难时的善行永记不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想起婆婆晚年送我一个针灸包和一个记有针灸口诀的小笔记本说:“我这一辈子喜欢学医的人,这边家里现在没人学医,看你喜欢钻研保健知识,就送给你吧!”现在针灸的针都是一次性的,虽已用不上,留作纪念保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脑子里闪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积的德、行的善,有时不经意间忽然就会被人想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灸理疗首先得熟知经络和穴位,不专注的人难以精通。我佩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精益求精,致力于传承祖先医学瑰宝,把中医药养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智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