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之旅一波黑,萨拉热窝

你还好吗

<p class="ql-block">美篇名:你还好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8888503</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斯普利特前往萨拉热窝的途中,清澈的乌纳河滋养着两岸茂密的森林,满目皆是苍翠欲滴的绿意。初夏的天气阴晴不定,当进入萨拉热窝时,迎接我们的竟是一场滂沱大雨,见首不见尾的车流排成长龙,隔着车窗拍下独具特色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属于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六国之一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坐落在巴尔干半岛中西部的山谷地带,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约27万。初夏时节的萨拉热窝,被迪纳拉山脉郁郁葱葱的五座山峰环绕。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西方的交通枢纽。</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萨拉热窝始建于12世纪中叶,在漫长的岁月里,这座古老的城市融合了穆斯林、东正教、天主教,因宗教的多样性而被称之为,(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城区,蜿蜒流淌的米里雅茨河穿城尔过,将城区分为南北两地,北边老城钟楼、宣礼塔林立,南边则是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伫立在米里雅茨河畔的国家图书馆,是一座融合新古典主义安达卢西雅和摩尔风格的建筑,橘黄色的外立面,赭红横条,马蹄形拱门,凸现出安达卢西雅建筑特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步于米里雅茨河畔,无数座桥连接新城与老城,而眼前这座拉丁桥,看似一座不起眼的石桥,它却见证了1914年6月28日,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妻的场景,因此这也成了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沿着狭窄的街道向老城方向走去,布满沧桑感的教堂,清真寺,岁月的痕迹无处不在,高耸入云的宣礼塔,俯瞰着这座经历无数磨难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夏日的雨,如同调皮的小孩,来去自由,总是让人猝不及防,灰蒙蒙的天空,细细的雨丝,衬托这历史悠久的贝格清真寺倒有些相得益彰,更显其庄严肃穆。这座波黑最大、及其重要的伊斯兰宗教中心的建筑,是奥斯曼帝国总督于1531年监督兴建。外观拱顶大气恢宏,门楣精雕细刻,据说内饰精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步入矮小的门楣,眼前是一个并不十分宽敞的院子,右侧矗立着庄严的贝格清真寺,左侧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庭院中央一一正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那个令人难忘的场景:游击队员在纳粹枪声中倒下的地方。昔日战争残酷与如今的平和景象交织:一旁悠然自得看手机的穆斯林女孩,历史的沉重与当下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行至老城区路口,这里有一条东西方文化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像征着两种文明的交汇:东边是奥斯曼帝国的印迹,街道两侧布满土耳其特色商品和波斯尼亚咖啡馆; 而西边则是奥匈帝国时期的建筑与风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梭在人流如织的街道,看到繁荣和谐景象,谁又曾想到1992年这里发生惨痛的波黑战争,战争的诱因,为塞族、克族及穆族民族间矛盾激化,引发波斯尼亚战争爆发,战争持续3年多,这场战争带来大量平民死亡,便有人称它为“半城坟墓,半城伤疤”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雨中的巴什查尔希广场上,无数只灰色的鸽子在湿漉漉的地上觅食,孩子踉踉跄跄的追赶它们,老城的中心地标,木制而成的八角穹顶上绿色的圆顶,棕色雕刻细腻的窗子,看上去充满了岁月感,但仍不失精致,呈现出奥斯曼建筑风格。这座建于16世纪用于穆斯林净身及饮用的喷泉,据说喝了喷泉水还会再来,天气太冷,谁都没喝,看来不会再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一侧狭窄的街道,高悬土耳其铜壶,便是铜匠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取景地之一,电影中的铜匠,他的儿子仍在守着古老的店铺,继承着老父亲留下的产业,到此的国人一定会来亲眼目睹,昔日电影中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步于这座城市,战争的伤痕仍触目惊心,弹孔诉说着未愈的伤痛,令人潸然泪下,而空气中弥漫的波斯尼亚咖啡香气氤氲,与游客温暖的笑颜交织,诉说着冷与暖并存的治愈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离开萨拉热窝时,天空又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坐在车里望着前方排成长龙的车队,透过朦胧的车窗,拍下新城在雨幕中现代建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