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同城】轮迹经纬——翠螺一跃江南岸 千古一秀采石矶(158)

悠然村夫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7日下午1点抓紧驶离停车场琅琊山景区,缴纳停车费20元,超过24小时就要加增停车费。在路边找一允许停车的阴凉处驻车午餐,简单休息一会便继续赶路,途径南京,行车115公里,于下午3点40分抵达马鞍山采石矶景区停车场,停车费小型车12小时之内8元,24小时12元,有24小时开放的卫生间,服务中心有热水,早8点至晚5点半开放。</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8日上午8点40分凭身份证免票进入景区,徒步14000步,历时两小时40分钟,于中午11点半返回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南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p><p class="ql-block">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陈运和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为国家5A景区。65周岁以上免费,观光车单程20元,往返30元。</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没有乘坐区间车,直接徒步进入景区,天气不错时阴时晴,比较凉爽。</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水杉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水杉,高大挺拔,树干笔直,叶片翠绿,枝繁叶茂,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p><p class="ql-block">漫步在采石矶水杉林中,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鸟儿在树间欢快地歌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沿着木栈道穿行于水杉之间,仿佛置身于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中。水杉林中的湖泊清澈见底,倒影着周围的景色,如同一面明镜,各种水生植物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珍稀的鸟类在树林中飞翔,蛙鸣虫唱交织成一首自然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采石矶的水杉栈道位于景区北门入口附近,是连接太白楼与三台阁的重要游览路线。该栈道以水杉林为背景,沿江而建,可俯瞰长江及周边自然景观。 ‌‌</p><p class="ql-block">栈道起点位于北门停车场附近,可通过观光车直达,全程约1.5小时。沿途设有石质台阶和观景平台,部分路段可远眺长江三矶交汇处的江景。 ‌‌</p> <p class="ql-block">我们径直徒步沿着石阶步道攀登,途中发现一条“野道”,虽然比较陡峭崎岖,没有台阶,但看上去近了很多,抬头望去果然有上行游客,便随之攀爬,约30分钟至翠螺山最高峰,到达三台阁。</p> <p class="ql-block">三台阁,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翠螺山至高点,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朝乾隆年间毁于兵燹,20世纪末得以重建。</p><p class="ql-block">三台阁分为5层,高度大约为30米,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色。“三台阁”匾额是由书法家沈鹏题写。</p><p class="ql-block">‌采石矶三台阁是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翠螺山巅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由当地乡贤曹履吉捐资建造,后毁于清乾隆年间兵燹,20世纪末重建。‌ 阁高约30米,共5层,兼具历史底蕴与徽派建筑特色,现为俯瞰长江壮景及采石矶全貌的核心观景点。</p><p class="ql-block">采石矶与屈原、李白、苏轼等诗人渊源深厚,被誉为“诗歌之江”的文化地标,阁内碑联丰富,展现长江流域的诗化风范。‌‌</p> <p class="ql-block">三台阁,五层方形阁楼,琉璃瓦顶,飞檐翘角,融合徽派典雅与现代审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阁内碑联丰富,展现长江流域的诗化风范,</span>被誉为“诗歌之江”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我循楼梯登上三台阁,可360°环视长江拐角及天门山、九华山等远景,是俯瞰长江壮景及采石矶全貌的核心观景点。登高远望长江奔涌歌吟,好一一番壮阔画面。</p> <p class="ql-block">三元洞是一天然石洞,古代神话中说:长江水府有三个,马当为上水府,金山为下水府,采石是中水府。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一个云游僧路过采石矶,看中此洞,遂在此供起了天、地、水三元神位,“三元洞”由此得名。三元洞民间又叫三官洞,说有一年湖南三秀才赴京会考,经采石遇狂风暴雨,被神仙搭救,后来都金榜题名当了官。三元洞嵌于崖壁之间,下落无地,如莲花自水而出,水拍洞边悬崖,雪浪滔滔,不尽长江就在游人脚下。三元洞妙分两层,洞内有洞。下层有神龛,供平江王神像。临江有窗,隔窗可望天水一色。石壁东有一小洞,题额“龙宫”,下通长江。上层洞明亮宽敞,是游人品茗咀嚼采石茶干的地方。居此凭眺江山,烟波浩渺,白帆点点,江风敞怀。</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顺道访三元洞。洞在峭壁之上,需侧身而入。洞内阴凉,石壁湿润,有泉自石缝渗出,叮咚作响。传说李白常于此饮酒赋诗,今洞中塑有李白醉卧像一尊,泥金已脱落大半,显得颇为落寞。</p> <p class="ql-block">从三元洞出来便是沿江栈道,南起三元洞,北至蜗牛尾,全长约800米,始建于2001年,是依山就势凌空架设于临江悬崖峭壁之间的现代水泥栈道。 ‌</p><p class="ql-block">栈道所在区域为唐代诗人李白投江处遗址,现存"捉月台"石刻与清代重建的"谪仙楼"。明代抗倭名将胡宗宪曾在此修建烽火台,现遗址位于栈道中段。</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的捉月台是当地著名的文化景观,与唐代诗人李白相关联,传说李白醉酒后在此跳江捉月、驾鲸升天,现留有相关遗迹和传说。</p><p class="ql-block">捉月台位于采石矶陡峭绝壁间,伸向长江,地势险峻。台上有李白雕像,面向长江,传说中李白在此写下诸多诗篇,并留下“骑鲸升天”的浪漫故事。</p> <p class="ql-block">栈道悬于碧波之上,脚下长江水滚滚东逝,好似千万匹白色战马嘶鸣奔腾,巍峨青山锦衣翠带,江心扁舟如墨跃动,真让人想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随着脚下青石板向前延伸,<span style="font-size:18px;">转过蜿蜒山道,是</span>一方悬空石台。这里就是传说中李白跃江捉月的联璧台。从石栏杆探头下望,江水拍打赭色峭壁激起千层雪浪,好似白袍衣袂飘然翻飞的身影,在碎玉般的浪花中一闪即逝,入江捉月。</p><p class="ql-block">云掠松柏,风卷白雪。闭目凝神倾耳聆听,仿若能听见千年前酒杯碰到岩石的清脆声响。</p> <p class="ql-block">临江仙•捉月台</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9日)</p><p class="ql-block">危崖千尺凌江空,</p><p class="ql-block">云袍醉眼瑶宫。</p><p class="ql-block">霓裳一纵御天风。</p><p class="ql-block">骑鲸捉月去,</p><p class="ql-block">衣袂卷流虹。 </p><p class="ql-block">清辉漫浸沧波碎,</p><p class="ql-block">诗魂沉璧玲珑。</p><p class="ql-block">人间难系白麟踪。</p><p class="ql-block">万古云涛上,</p><p class="ql-block">犹自捧孤鸿。 </p> <p class="ql-block">联壁台不远处有一尊李白雕像,高3.7米,合金钢制成。雕像体态飘逸,似大鹏展翅。</p><p class="ql-block">李白一生钟情于采石矶,曾七次来到这里,写下《横江词》、《牛渚矶》、《夜泊牛渚怀古》等十多首诗词,而采石矶也因诗仙李白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广济寺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p><p class="ql-block">广济寺建筑为三进式四合院,紧依翠螺山,建造质朴端庄,寺内原有山门,四大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禅堂、法堂、客堂、斋堂。寺内塑菩萨造型精致,神态各异,法堂内悬挂僧人自缅甸,印度带回的佛教建筑图,菩提叶及历代名人字画诗词等甚为名贵。</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为江南有名的古刹。历代文人雅士常来寻幽探胜,宋代梅尧臣曾泊舟采石矶,游广济寺,赋诗曰: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系缆登采石,援崖到寺门。短篱遮竹漾,危路踏松根,却看苍江底,帆归烟外昏。</p><p class="ql-block">大江东去,日落月升,历史沧桑,兵火几废。广济寺虽有广济天下寒士、普渡众生之意,但好梦难圆,毁于兵火,几轮重建,只有门前古井,默默见证千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太白楼是纪念唐代诗人李白的古建筑,地处翠螺山南麓,始建于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初称“谪仙楼”,后经多次修缮扩建,最终于清康熙元年(1661年)更名为“太白楼”。 ‌</p><p class="ql-block">太白楼为三重飞檐木结构古建筑,主体高18米,占地面积578平方米,采用传统歇山屋顶、斗拱画梁设计,整体风格近似道观。建筑群包含主楼、李白祠及两侧厢房庭院,主楼三层分别为“思咏厅”、“李白纪念堂”、“风月楼”。 ‌</p><p class="ql-block">采石矶太白楼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太白楼”一一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峰,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p> <p class="ql-block">进入李白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楠木雕刻的李白全身的站像,高约2.2米,</p><p class="ql-block">你看它的质地坚实细致,雕工细腻,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呈淡黄色,十分显眼。</p> <p class="ql-block">大诗人李白活的十分潇洒,好游、好酒。四海为家,巴水蜀水,秦汉燕赵,无不留下了他诗酒相伴的快意步履。晚年李白十分钟意安微山水。他的皖南之旅,足迹遍及这里的山水和人文。最后定居在当涂县翠螺山一隅,垒草舍,搭茅篱,或纵酒长歌,或抱琴醉卧。他还前往采石矶江边泛舟月下,吟诗弄月。</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李白石雕。雕像以李白“捉月台”传说为原型,展现其醉酒后试图捞起江中月影的场景。雕像身着唐代官服,头戴官帽,长发飘逸,姿态舒展,仿佛正与水中月影对话,充满浪漫的神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自太白楼出,循石阶登山。石阶陡峭,青苔斑驳,两旁古木参天,蝉鸣不绝。行约半小时,至太白衣冠冢。冢不甚大,青石围砌,前有石碑,刻"唐诗人李白衣冠冢"数字。据传李白醉酒捉月,溺毙于此,后人收其衣冠葬之。冢旁有亭,内立诗碑数方,皆后人凭吊之作。</p> <p class="ql-block">怀谢亭是位于翠螺山南半山腰的六角木质亭阁。该亭得名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诗句“空忆谢将军”,用于纪念东晋镇西将军谢尚与袁宏的典故,以及李白对谢尚的追怀。 ‌‌</p> <p class="ql-block">念奴娇•采石矶怀古</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0日)</p><p class="ql-block">危矶壁立,</p><p class="ql-block">瞰万里,</p><p class="ql-block">长江怒涛奔雪。</p><p class="ql-block">谢朓青山依旧在,</p><p class="ql-block">曾照谪仙华发。</p><p class="ql-block">捉月骑鲸,</p><p class="ql-block">燃犀照水,</p><p class="ql-block">千载风云歇。</p><p class="ql-block">中流击楫,</p><p class="ql-block">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遥想采石当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屯列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卷胡笳咽。</span></p><p class="ql-block">江天鼓角,</p><p class="ql-block">铁锁沉沙灭。</p><p class="ql-block">一炬艨艟灰烬冷,</p><p class="ql-block">空剩寒潮呜咽。</p><p class="ql-block">霸业成尘,</p><p class="ql-block">渔樵闲话,</p><p class="ql-block">都作烟霞说。</p><p class="ql-block">兴亡过眼,</p><p class="ql-block">云涛犹卷残月。</p> <p class="ql-block">“谪仙园”景区位于太白楼后,是1978年重修太白楼时扩建的。谪仙园以江南园林为风格,以李白在安微当涂、采石矶的故事为内容,配以雕塑。巧妙利用地型落差,以瀑布、深潭为中心,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叠石植木,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使整个园区从平面到空间充满丰富的情趣和景致。景区内的主要建筑有“清风亭”、“桃花榭”、“紫云洞”、“沉香亭”、“青莲轩”、“草堂晚秋”和“醉月斋”等。</p> <p class="ql-block">谪仙园是以李白文化为主题的江南园林,以李白在安徽当涂、采石等地的行迹为背景,通过雕塑、建筑群展现其生平典故。 ‌‌</p><p class="ql-block">园区以“铁杵磨针”“桃花潭送别”等李白典故为主题,结合瀑布、深潭、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观,形成立体多维的游览空间。建筑群与翠螺山自然景观融合,弥补了太白楼缺乏环境的不足,强化了李白诗文化的主题表达。 ‌‌</p> <p class="ql-block">园区以“铁杵磨针”“桃花潭送别”等李白典故为主题,结合瀑布、深潭、小桥流水等自然景观,形成立体多维的游览空间。建筑群与翠螺山自然景观融合,弥补了太白楼缺乏环境的不足,强化了李白诗文化的主题表达。 ‌‌</p> <p class="ql-block">忆秦娥•谪仙园</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1日)</p><p class="ql-block">骑鲸客,</p><p class="ql-block">青崖跌入谪仙迹。</p><p class="ql-block">谪仙迹,</p><p class="ql-block">金龟换酒,</p><p class="ql-block">风流尽客!</p><p class="ql-block">江流万古淘诗魄,</p><p class="ql-block">清风拍遍亭台寂。</p><p class="ql-block">亭台寂,</p><p class="ql-block">骑鲸捉月,</p><p class="ql-block">松涛荡气。</p> <p class="ql-block">醉月斋是采石矶景区内与李白密切相关的文化景点,相传为李白饮酒赋诗的场所。其名称就充满诗情画意,李白在采石矶<span style="font-size:18px;">描绘采石矶附近长江壮景的</span>经典诗作《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门山》</span>“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就成作于此。</p> <p class="ql-block">醉月斋是李白在采石矶读书作诗的场所。该景点以“飞羽觞而醉月”诗句得名,环境清静悠闲,与前院的喧嚣形成对比,适合静心游览。</p><p class="ql-block">醉月斋以园林风格展现诗仙的浪漫情怀,园内常设铁杵磨针等主题雕塑,体现李白求学精神。 ‌</p> <p class="ql-block">采石矶万竹坞,遍布着斑竹、粉竹、龙鳞竹、罗汉竹、方竹、金镶玉竹等珍稀竹种,现有竹子一百多个品种。漫步在万竹坞中,你会看到无数修长的竹子在此汇聚,形成幽深竹海,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万竿翠竹随风摇曳,其声清旷悦耳,仿佛走进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画。而不远处那些错落有致的亭廊桥榭,更在竹子的掩映下,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韵致。移步换景,四季如画,无论是春日的嫩竹初生,夏日的翠竹亭立,秋日的金黄竹叶,还是冬日的雪后竹林,都能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采石矶万竹坞,领略这片充满诗意的竹海世界,你可感受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慈姥竹》所散发出的清香:</span></p><p class="ql-block">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p><p class="ql-block">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采石古镇位于长江南岸,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右邻唐贤街,左接滨江湿地公园,南与采石矶隔河相望,北通望夫山,形成"山水相映"的独特格局。内部划分为酒店区、商业区、文化产业区等,涵盖餐饮、住宿、文化体验等多重功能。 ‌</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镇叫采石古镇。凭借临江码头优势,明代嘉靖年间已形成“商艘市舶、夕维朝发”的盛况,成为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现存“五街十二巷”的明清街区肌理,以及“采石虽小,七十二庙”的民间说法,印证了昔日的繁华‌‌。</p><p class="ql-block">古镇因采石矶的秀丽风光和李白等文人墨客的题咏而扬名,唐代以来吸引白居易、苏轼等留下诗篇,形成独特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采石古镇是南京的门户,北进江淮的腹地,南守江南的长江要冲,群雄争战的战略要地,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争,如孙策渡江袭牛渚、司马炎灭吴俘孙皓、陈后主遣兵战采石、韩擒虎宵济灭陈朝、曹彬挥师取南唐、虞允文大败金主完颜亮等。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了防务、战争而来,如周瑜、孙权、温峤、谢尚、陈霸先、黄巢、曹彬、虞允文、朱元璋、洪秀全、石达开等。</p> <p class="ql-block">采石古镇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这里的古建筑、石板路、古桥、古树等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镇上的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青砖黑瓦,木质门窗,古朴典雅。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此外,采石古镇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庙宇,如采石文庙、采石城隍庙等。目前镇内还有很多风味店铺、特色民宿,可惜的是这里游客寥寥无几,大部分店铺都已闭门谢客。</p> <p class="ql-block">送你一缕清晨的阳光,带给你一天的快乐。万里路遥,快乐同行。轮迹经纬,风雨兼程。文字和相机记录下自驾路上的点点滴滴,乐享自驾途中的所见所闻。让我们体验旅游的力量吧!欢迎继续关注、品味我的《轮迹经纬——皖南张家界 祈福马仁峰15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