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辉映惊鸿洪福寺

局外人(许崇杰)

<p class="ql-block">  洪福寺坐落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北社东村,虽创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据寺内碑记推断,至迟始建于北宋时期。历经元、明、清及宋朝多次修葺,至今仍保留着诸多古意。现存建筑包括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西配殿仅存两间),以及南面一座庄严山门,诉说着千年古刹的沧桑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洪福寺院落坐北朝南,占地约3200平方米。尽管历经金、元、明、清各代修缮,主体木构仍保留宋代原貌,是国内极为珍贵的宋代殿宇遗存之一。寺院四周筑有高大厚实的堡墙与砖碟,底部更以七米高的土夯台基为基,构筑成罕见的堡垒式寺院,在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中独具一格,极具文物价值。2001年,洪福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p> <p class="ql-block">  洪福寺山门前,一道长长的石阶拾级而上,引领访客步入古刹的庄严之境。登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堡墙大门之上“洪福寺”匾额,笔力遒劲、老辣娴熟,乃清代道光年间乡贤李达人所书,于修葺山门时嵌入,至今仍清晰可辨,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古寺的文脉传承。</p> <p class="ql-block">  寺内现存金代天会十年(1132年)经幢一座,以及历代重修碑刻六通,详载了洪福寺在历史长河中的多次修葺与兴衰更替。这些碑刻不仅是古寺岁月的见证者,更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与建筑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为洪福寺的历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正殿为大雄宝殿,亦称“三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宏伟,气势磅礴。殿基东西宽23米,南北长18米,总建筑面积达414平方米。殿门之上高悬“毗廬真境”匾额,为清道光九年本村乡绅李航所书,字体敦厚古朴,颇具古人风骨,与古刹的庄严氛围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单檐悬山顶为金代建筑典型式样,面阔五间,未施华丽斗拱,仅在柱头铺作采用“五铺作单杪单下昂”,出跳长度严格遵循1:2的力学比例。铺间斗拱中设两跳斜华拱,为双杪五铺作,上连三令拱,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梢间柱头与补间斗拱则五令拱相连,工艺独特,极为罕见,展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艺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  大殿屋脊之上,琉璃脊饰璀璨夺目,脊刹、鸱吻与脊兽造型生动,尽显山西琉璃工艺之精髓。正中脊刹虽三只青狮所驮之物已残,但“皇帝万岁”四字仍清晰可见,气势恢宏。殿顶灰瓦间生长着耐旱的瓦松,深秋时节绽放淡紫小花,与正脊中央的明代琉璃宝瓶遥相呼应——自然与人工在此交汇,岁月与匠心在此对话,共同编织出洪福寺的时光肌理。</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供奉九尊宋代佛像,主佛像为“华严三圣”。正中释迦牟尼端坐莲台,左右依次为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及胁侍菩萨与金刚力士,布局严谨,韵律和谐,栩栩如生。尤为珍贵的是“华严三圣”须弥座下四角各有一尊力士相撑,肌肉隆起,神态生动,展现出宋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准。</p> <p class="ql-block">  文殊菩萨须弥座下塑一青狮,普贤菩萨座下则为白象,象征智慧与慈悲。洪福寺的红面文殊菩萨尤为罕见,头戴宝冠,面容肃穆,凝视前方,似有所思。普贤菩萨则头戴镂空金冠,面容慈祥,神态庄重。三位主尊背光环绕,寓意佛光普照,慈悲无边,令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主佛两侧的尊者、金刚与胁侍菩萨造型各异,生动传神。迦叶尊者双手合十,仰头皱眉,似在与佛祖诉说心声,神态逼真,令人动容。两位胁侍菩萨身姿轻盈,目如皓月,宛如天女下凡,仪态万方。护法天王威武雄壮,一者张目远望,一者侧耳倾听,虽手臂残缺,却威而不怒,雄而不怖,尽显护法神将的庄严与慈悲。</p> <p class="ql-block">  文殊、普贤菩萨塑像上方,各悬一组明代乐伎塑像,为僧人真旺所作,每组九人,西次间题“满月世界”,东次间题“雅乐亁坤”。如今东次间题字已佚,但乐伎手持乐器,神态各异,动作夸张,生动再现了当时上党八音会的热闹场景,是研究明代音乐与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大殿两侧原有明代塑像及千余尊木雕小佛,据说明万历年间曾置一尺高木雕佛像千余尊,香火鼎盛,盛极一时。如今仅存两尊自在观音遥遥相对。令人忍俊不禁的是,西墙佛龛中竟有一尊戴眼镜的明代塑像,相传为供养人马石王。据传特殊时期寺庙曾作教室,不知哪位“熊孩子”为其添上眼镜,成为一段有趣的插曲。</p> <p class="ql-block">  东配殿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殿内现存塑像17尊。正中为地藏王菩萨,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左右为闵工与道明父子。殿内左右两侧设有石台,供奉十殿阎罗与判官曹公,均为明代塑像,神态自然,保存完好,展现出地藏信仰在明代的广泛影响与艺术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