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老范</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834879</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浙江泰顺县南浦溪景区</p> <p class="ql-block"> 在浙南泰顺的崇山峻岭之间,隐藏着一个古朴静谧的石头村落。这里山峦叠翠,人迹罕至,使得古老的建筑得以完整保留,散发出原生态的独特魅力。随着文泰高速公路的开通,在南浦溪景区专设的高速出口,为前往库村的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也让这座沉睡千年的石头村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人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 泰顺之名,源自明朝景泰皇帝所赐,寓意“国泰民安、人心效顺”。在这片土地上,藏着一座被时光温柔以待的千年古村——库村。始建于晚唐时期的库村,历经一千两百余年的发展,至今仍保留着唐宋时期的建筑风貌,被誉为“唐宋遗风古村落”,享有“吴越文化,唐宋遗风”的美誉。村落依山而建,溪水环绕,宛如一处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 处暑时节,天高云淡,我们怀着对古韵的向往,自驾驱车前往这座充满故事的石头村,开启一段穿越千年的时光之旅。</p> <p class="ql-block"> 踏入库村的那一刻,眼前尽是错落有致的鹅卵石建筑。道路、围墙、屋墙皆由大小不一的鹅卵石砌成,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依旧巍然屹立,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库村的沧桑与坚韧。整个村落宛如一座由石头堆砌而成的城堡,被誉为“石头城”。</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石头铺就的小巷中,两旁是岁月沉淀的石屋,每一块石头都仿佛蕴藏着自己的故事,记录着库村的点滴过往。这些石构建筑不仅坚固耐用,更透出一种质朴与原始之美,令人感受到久违的宁静与安详。阳光洒落在鹅卵石上,光影交错,仿佛每一块石头都在闪烁着历史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 库村主要由包、吴两大家族组成。唐元和七年(812),包全从会稽山迁居至此;唐乾宁四年(896),谏议大夫吴畦亦隐居于此。包吴二公归隐白云山下,开创泰顺耕读文化之先河。千百年来,家族繁盛,先后创建三座书院,将耕读视为传家之宝,代代传承。据县志记载,唐五代至两宋时期,本地共考中文武进士八十二位。</p><p class="ql-block">“包吴隐居白云间,耕读文化传千年。锦绣谷畔三友洞,库村无言自雅典”。</p><p class="ql-block"> 库村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头城,更是泰顺耕读文化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吴氏大戏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石头村中彰显吴姓家族文化底蕴的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 库村以世英巷为界,分为吴宅与包宅两个自然村落。巷前有世英门,又称石门楼,整座门楼由石头砌成,门前设有上马石、下马石与坐凳等石质构件。在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的行政区划中,世英门正是闾门的象征,承载着历史与秩序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库村的古建筑之间,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之中。每一座石屋都诉说着生活的过往,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库村有井号清阴,宋韵残碑诉古今。千载悠悠谁作伴?闲云孤月是知音。”</p><p class="ql-block"> 清阴井开凿于唐代,为吴氏先祖吴畦亲手所凿,井口外方内圆,上窄下宽,井壁以青砖精砌而成。挡土墙下方刻有“清阴井”三字,据传为吴畦亲书,虽字迹斑驳,却仍可见其笔力遒劲,古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处暑时节的库村,少了节假日的喧嚣,村中多为留守的原住民,没有商业化的打扰。烈日当空,四周显得燥热而陈旧。然而,当我走入石头墙与石屋的阴影下,顿时感受到一阵沁凉。望着这些比村落更古老的石头,我想,每一位走进库村的人,都会在此驻足片刻,静静聆听它那悠远而深沉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