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文庙街。距尧都东羊后土庙东北21.4公里。据《洪洞县志》载,洪洞关帝庙重建于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其显然是早已有之。只是元以前的历史失传了。而自元代重建后,历代迭有修葺,格局渐成如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大德十年(1296),城内人苏汉臣出资创建。明、清两代屡次扩建,始成现在的建筑规模。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布局严谨肃穆,楼阁精巧,殿宇巍峨,极具匠心。 该寺庙建筑有原来的木构,古韵十足。彩绘也很精美,很值得一看。寺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为前殿、献殿、露台、戏台、春秋楼等建筑,两侧是东西廊房和钟楼、鼓楼。 关帝楼又名春秋楼,为一座四面贯通的过街楼。钟、鼓楼,位于戏台东西两侧,高约13米,十字歇山顶,两层建筑。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式屋顶。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卷棚式悬山屋顶。 洪洞关帝庙,是一处建筑布局颇独特的古建,一座高耸的关爷楼探出头来横跨马路,关帝庙整体则似呈一个倒着的“凸”字形状,入口在其“左肩”处。 庙宇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关帝楼,献殿、正殿、寝殿(已毁),两侧有东西角楼、廊房、左右对峙。 按我国传统的对称美为建筑原则,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顶,琉璃瓦剪边,初建于元大德十年(1296),明嘉靖十年(1531)城内张天禄出资扩建,后屡有修葺,但仍具明代木构特点,殿左右各建单披式廊房六间。 洪洞关帝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关帝楼、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别有东西廊房和钟鼓楼。其中,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琉璃屋顶,四隅双柱上端回收,保留元代遗构,殿内有清代彩塑关帝、关平、周仓造像。献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 据载,洪洞关帝庙始建于元大德十年,后历代均有重修或修葺,目前保存的建筑群,主要是清代重修后的格局,所以文保部门给予关帝庙的建筑断代为元、明、清。由于相传苏三曾在此求签灵验并来还愿,所以廊房内现为有关苏三的展厅,名曰‘正说苏三’。 西厢房作为《正说苏三》展厅,从不同层面介绍苏三。据说当年苏三曾在这里求得一签,最终如愿以偿,洪洞关帝庙又被称为苏三还愿处。 关帝庙古建筑群虽不大,但是艺术风格独特,献殿连大殿,大殿顶上的琉璃真好看,以及古建精美的砖雕、木雕、根雕等…… 关爷楼是关帝庙标志建筑,因为里面三层供奉有木雕关羽夜观春秋像,所以又称春秋楼。关爷楼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1991年又做了修葺。为一座砖木结构三层关楼式建筑,通高22.6米。十字歇山顶,下部为拱券式洞形十字通道,墙内有八根通柱支撑,二、三层有回栏环绕。作为古洪洞城内最高建筑,立于古城中央,煞是巍峨壮观。 附:苏三起解——<div> 明朝时,名妓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景隆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燕林,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br> 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复审。苏三奇冤得以昭雪,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