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龙平波先生的《金缕曲•记攸县雷公仙之战》,是一曲以词为碑、以血泪为墨谱写的壮烈悲歌。它不仅仅是对一场具体战役的追忆,更是对抗战英烈崇高精神的深情礼赞,以及对历史记忆深沉而永恒的叩问。全词情感炽烈,意象雄浑,时空交织,在传统词牌的金声玉振中,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一、 意象惨烈,时空交织,构建战争悲壮图景</p><p class="ql-block">词的开篇便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奠定基调:“血照山棱月”。一个“照”字,将冰冷的月光与滚烫的鲜血并置,惨烈与悲壮瞬间笼罩天地。“倭蹄踏碎,一城烟灭”,形象地刻画出侵略者的凶残暴虐与家园沦丧的惨状。“风卷沙陵陂上草,扼守危峰如铁”,则通过风卷荒草的萧瑟与将士如铁般扼守危峰的坚毅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守土将士的孤勇与顽强。</p> <p class="ql-block">上阕聚焦于战斗的瞬间。“待破晓、惊雷初裂”,既是自然天象的描绘,更是战争爆发时刻的惊心动魄。“炮碾雷峰残寺瓦”,一个“碾”字,极言炮火之猛烈无情,连神圣的寺庙也未能幸免,战争的毁灭性触目惊心。而“忍相看、十四忠魂骨。枪未冷,血犹热”,则将镜头推向最惨烈的牺牲。十四位勇士的骸骨,尚有余温的枪械,未冷的鲜血,这些意象组合,将战斗的残酷与牺牲的悲怆推至顶点,读之令人心魂俱颤。</p> <p class="ql-block">二、 深沉叩问,历史回响,寄托无尽缅怀之情</p><p class="ql-block">下阕转入战后八十年时空的纵深。“阵云不散苍烟结”,历史的硝烟仿佛从未真正散去,沉郁的苍烟凝聚着不散的英魂。“问青山、埋名多少,鬓丝成雪?”这一问,穿越时空,直抵人心。青山默默,埋藏了多少无名忠骨?岁月的风霜染白了多少后来者的鬓发,却磨灭不了对英烈的追思?这既是词人对历史深处无名英雄的深情探问,也是对民族集体记忆的深情呼唤。</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来风兼雨,犹有英魂未歇。”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风风雨雨八十载,但英烈的精神从未安息,如同不灭的火焰,在历史的暗夜中闪耀。“听断壁、虫声似咽”,以哀婉的虫鸣拟人化地倾诉着断壁残垣的悲凉,仿佛是大地在为逝者呜咽,更是历史在低语,提醒后人莫忘过往。</p> <p class="ql-block">三、 以词为碑,长歌当哭,铭刻永恒民族记忆</p><p class="ql-block">面对兴亡更迭,词人没有陷入虚无的喟叹。“莫叹兴亡空过耳,把残碑、长向斜阳说。”他警醒世人,历史不是空洞的回响,而是需要被铭记、被言说的真实。那矗立在斜阳中的残碑,就是沉默的证人,承载着沉重的记忆,等待着后人去解读、去传承。</p> <p class="ql-block">结尾“三酹酒,念无绝”,是全词情感的升华。以最庄重的祭奠之礼——“三酹酒”,表达对英烈最深的敬意和无尽的哀思。“念无绝”三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这“念”,是怀念,是信念,更是传承之志。它宣告着:对英烈的缅怀与铭记,将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成为民族精神血脉中永恒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四、 词牌力量,金声玉振,承载厚重历史主题</p><p class="ql-block">选用《金缕曲》这一词牌,本身就具有深意。此牌格调沉郁顿挫,音节铿锵有力,非常适合表现悲壮苍凉的历史题材和深沉厚重的情感。龙平波先生深谙词律,将金缕曲特有的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发挥得淋漓尽致。词中“血照山棱月”、“扼守危峰如铁”、“枪未冷,血犹热”、“把残碑、长向斜阳说”等句,皆铿锵有力,气韵沉雄,以词牌本身的金石之声,完美承载了血与火的记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龙平波先生的《金缕曲•记攸县雷公仙之战》,是一首以血火淬炼、用真情熔铸的杰作。它以其惨烈雄浑的战争意象、深沉悠远的历史叩问、炽热真挚的缅怀之情,以及对《金缕曲》词牌力量的完美运用,成功地将一场具体的战役升华为对抗战精神的永恒礼赞和对历史责任的深刻昭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纪念,不仅是洒酒祭奠,更在于将“念无绝”的精神融入血脉,让历史的回响成为照亮前路的不灭灯塔,让英魂的浩气长存于天地之间。这首词,本身就是一座矗立在文字中的不朽丰碑。</p> <p class="ql-block">(附一)</p><p class="ql-block">金缕曲•记攸县雷公仙之战</p><p class="ql-block"> 文/龙平波</p><p class="ql-block">血照山棱月。记当年、倭蹄踏碎,一城烟灭。风卷沙陵陂上草,扼守危峰如铁。待破晓、惊雷初裂。炮碾雷峰残寺瓦,忍相看、十四忠魂骨。枪未冷,血犹热。</p><p class="ql-block"> 阵云不散苍烟结。问青山、埋名多少,鬓丝成雪?八十年来风兼雨,犹有英魂未歇。听断壁、虫声似咽。莫叹兴亡空过耳,把残碑、长向斜阳说。三酹酒,念无绝。</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邹再新 笔名:邹海林,男,攸县人,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东方文明传播会、华人诗词学会、攸县作家协会会员,《墨海心舟》、《星辰有声微刊》顾问,《彩云诗词园》微刊编委,攸州诗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汉诗协会湘东分会理事,东方文明传播会辽宁分会文化厅副厅长,东方兰亭诗社理事。东方文明传播会广东分会《松风竹韵读书会》文学顾问。《华人诗词学会》理事。曾参加《中国当代诗歌2011--2012》颁奖盛典暨易华仑先生的书画展活动。出版个人诗集《乡恋》和散文集《秋临星城》,很多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地及国际上的报刊、杂志和微刊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