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全国第四届篆书展看稿会记</p><p class="ql-block"> 图•文 刘公芝</p><p class="ql-block"> 时维孟秋,金风送爽,余有幸赴第四届全国篆书展看稿会。此会关乎篆书的传承与发展,诸贤毕至,共襄盛举,余心感怀,遂援笔志之。</p><p class="ql-block"> 会址设于荆州市图书馆展厅,会议由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篆书委员会主任张传斌,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何慧敏,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军,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篆书委员会楚简研究中心主任潘灯应邀看稿指导,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副主席、荆州市书协主席萧翰主持看稿会。此次盛会,张传斌传达了省书协对备战全国第四届篆书展的工作部署、省书协篆书委员会的看稿工作安排。</p><p class="ql-block"> 于是,图书馆展厅中墨香四溢,巨幅篆书稿件,铺陈其上,真乃洋洋大观。诸家作品,风格各异,气象万千。有古朴厚重者,笔力沉雄,线条凝练,仿若商周金文,承载千年古韵,观之如临宗庙,庄严肃穆;有灵动飘逸者,笔画婉转,行气流畅,恰似秦篆之秀逸,又融以己意,如清风拂面,灵动洒脱;有奇崛险怪者,布局大胆,笔法多变,似欲突破传统樊篱,独辟蹊径,展独特之艺术风貌。</p><p class="ql-block"> 看稿之时,方家云集,众人或俯身凝视,细察笔画之精微,或蹙眉沉思。评者不遗余力,耐心细致,听者如饥似渴,聚精会神。。。五名专家,德艺双馨,不遗余力的为众作品点评。考量布局之得失;或击节赞叹,为佳作之精妙而喝彩,为每一幅作品,或指陈瑕疵,或建言献策,言辞恳切,毫无保留。其言如金玉良言,发人深省。或曰:“篆书之道,首重笔法,笔法正则骨气生,不可轻忽。”或云:“布局之妙,在于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方可得空灵之致。”诸公之论,深入浅出,切中要害,令与会者如醍醐灌顶,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看稿会渐入尾声。四名专家围绕当前篆书创作现状,四届全国篆书展投稿要求,甲骨文、金文、楚简、小篆各自创作特点,并结合每一位作者的风格取向,从作品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用纸、用印等方面,逐一进行精准点评、详细指导、深入交流,并明确下一步改进提升方向。专家之评点如明灯指引,为篆书创作者指明方向;如春风化雨,滋润艺林,使篆书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篆书乃小众,艺术之路,漫长而艰辛。然吾坚信,有诸公之努力,有众人之热爱,篆书艺术必将在新时代大放异彩。愿吾辈能以此次看稿会为契机,精心筹备,备战篆书展,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