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鬼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仲仙</p><p class="ql-block"> 孤月高悬,深邃而宁静。聆听清韵之声,山墨如远黛,绵延不绝数百里。乱石草木丛生之处,尸骸哀嚎声中,仿佛置身于人间地狱。</p><p class="ql-block"> 忽有阴风阵阵,吹转落叶,远处琴瑟如泣血椎心,红白冲煞。周围灌木如参天,遮天蔽日。飘飘然之诡异,中有黑漆之棺木,或曰送葬,皑皑如白雪,浩浩荡荡。红者则喜也,锣鼓唢呐喧天。</p><p class="ql-block"> 红帐余里,抬轿者与后行如仪仗,中者端坐红衣嫁女,发挽青丝,珠钗头凤,落落大方。观之众人,色如惨白,乃红白双煞,百鬼夜行是也。</p><p class="ql-block"> 行至数十里,月无光,坟茔错落。周边有薅草丛生,实无生气。凋零之枯木,犹如鳏寡之老者。阳落而阴生,有野兔蹲于坟前,怀抱异物啃食。观之如人,望之于苍穹,浩渺于孤月,故曰野兔拜月。</p><p class="ql-block"> 前有红白双煞,后有野兔拜月,非自然乎,非人力乎,乃邪祟相冲也。将我们带入诡异的异界,探索我们华夏数千年的鬼文化,博大而精深,令后人不断的深思。</p><p class="ql-block"> 我看过很多的鬼片,有韩国的,也有日本的,还有西方的,所谓之鬼,怨灵附体,在人间作祟,称之为恶鬼害人。因此鬼魂是邪恶的,同样也是令人恐惧的,融合不同地方的文化,覆盖一层神秘的面纱,归类于具有传奇色彩的异样世界,而不敢涉足。</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来说说日本和韩国。他们与中国相毗邻,受到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塑造出来的鬼魂很有中国文化的因素。传言人死为鬼,积怨为之恶也,称之为灵,为祸于人间。加上地方特色文化,日本为甚,受古老中国封建文化极深,男尊女卑。男人承担着养家糊口,一天打十几分工,过的非常的压抑。韩国也是一样,所以他们的鬼文化压抑的是乎要将人窒息,日本的自杀率是很高的。我们的文化传到日本之后,更加的曲解了,歪曲了,只是披了一层文化的外衣,没有更深层次的涵养。</p><p class="ql-block"> 纵观我们华夏族的历史,所谓之鬼起源于巫。自远古部落群居的野蛮时代,到进入黄帝时期的文明时代,巫就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兴盛起来。祭祀祖先,山川之日月,天地之鬼神,巫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占卜问吉凶之祸福,我们中国人很在意这个,赋予了深刻的,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不能改变。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还有西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记录最早时期的战争、祭祀、和老百姓之日常,可见我们中国人对先人是非常崇敬的,不可逾越的, 更不可亵渎的。衍生出来的鬼文化是建立在礼的基础之上,因为死者为大。</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至秦汉以来,巫文化是非常的兴盛的。楚国,远离中原文化的熏陶,还保留具有原始性的鬼文化,在荆楚大地上楚人们相信人死形消,魂变而为鬼,作恶人间,因此信鬼好祀、乐舞娱神逐渐发展成楚人的生活习俗,在沅水、湘水流域,民间每年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巫觋“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场面宏大,风格热烈活泼。楚人以人间的善恶标准来划分、评定鬼神世界,鬼神也有善恶之分,善鬼要加以安抚和祭祀,恶鬼则一律驱逐之。既畏鬼、信鬼、敬鬼,又降鬼、驭鬼、制鬼,衍生出了一系列繁缉、琐碎的禁忌和仪式。注入了文学,比如屈原的《九歌.山鬼》,是一篇记录祭祀山神的乐歌,展现了瑰丽离奇的神鬼形象与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还有我们四川,丰都就是鬼文化的发源之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民族,吸收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自唐宋以来,佛教文化开始兴盛,自东汉明帝开始,中国鬼文化更加的丰富化,人们相信善与恶,加之文学的创作,形成传统的文化。想象出冥界有地府,我们可以去丰都鬼城去看看,城内建筑主要有奈何桥、鬼门关、黄泉路、阎王殿等,形象地展现了阴间地府的场景。融合了佛、道、儒等多种文化元素。关于丰都鬼城的历史我们要追溯到东汉时期,最初为巴蜀文化的发源之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从远古到现在,我们中国的鬼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如同涓涓细流,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但是不可执着,太过于执着了这就是迷信,如同陷入泥沼之中不可自拔。人们过度的去信奉鬼神,生产与技术,科技与创新就会荒废,就会止步不前,对于封建落后的思想我们要去除,相信科学与创新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东汉时期有一个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就提出,如“天地合气,成物自生”、“疾虚妄”、“死而精气灭”等重要观点。所以我们要回到务实的观念中来,不可回到虚无缥缈的思想中去。我是一个无神论主义者,在高中的时候就说过,人死不为鬼,乃自然之理也。</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贾生》是这样写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用汉文帝深夜召见贾谊的感叹,民生才是国之根本,而不是鬼神。</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还在执着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无法自拔时,我就用孔子的话来回答你们吧,“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我们对于鬼神只有敬畏之心,而不是依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仲仙,原名何远超,四川南充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