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田先生脾气很好,无论是对同事还是对他的学生,总是和颜悦色,慢声细气,在田先生身边工作近五十年中,只看到他发了一次火,而发火的对象正是本人。</p><p class="ql-block"> 1981年,原来负责“高纯水中微量溶解氧测试仪”项目的黄泰山老师被抽调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组,教研室安排我接下余下的科研工作。该项目(简称02)是田先生受二机部生产局总工程师陈国珍先生的委托设立的。陈国珍先生1962年从厦大化学系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生产局总工程师兼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核燃料的质量分析和生产工作。后任生产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为中国原子弹工程作出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田先生在巨大硅化木树桩前留影(深圳化石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接手02项目时,仪器都已成形,我的工作不过是把技术核心—氧多孔测量电极制作工艺流程进一步简化,仪器数字化、轻量化、便携化。工作进行都很顺利,特别是黄泰山老师投稿《厦大学扳》的文章<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章署名:黄泰山、林华水、陈朝川、田昭武),我在</span>最后一节加了一段,从大量实验数据推导出氧还原的动力学反应速度常数,和文献报道完全一致。田先生看过文章底稿后特地找我问:“这是你计算的吗?”我回答说是,他微笑点了点头。就因为这微笑,不禁让我有些飘飘然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田先生在《亚太毛细管电泳及微分几何离分析技术大会》(香港)会议前检查PPT</span></p> <p class="ql-block"> 02项目最后的重要工作是现场实验,1982年暑假,我和同事叶柏龄去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在四川某地山沟沟里代号XXX的核燃料料工𠂆实验了整个假期。微量氧高纯水是核材料生产处理过程中循环冷却水,我们的工作是如何安全的接入并实现长期在线连续监测氧含量。说实话,对这次假期外出实验我心里一直犯嘀咕:系里对我们这批留校的工农兵学员的去留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暑假过后还有一门苏文煅老师的《物理化学、统计热力学》要考试。我带着统计热力学书出差,但忙碌的实验过程中哪有时间坐下来啃书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和田先生参加第6届中国高新技术交易会(深圳)</span></p> <p class="ql-block"> 因此,实验工作圆满完成后,我们依𠂆方要求把仪器留在现场继续监测,我心急如焚赶回学校,把实验工作放诸脑后。大半个月过去了,有一天田先生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问我为什么没有主动向他汇报实验情况还擅自停止了02实验工作,我说仪器都完成,工作也总结了(指发表论文),没什么事了。田先生非常生气,严厉的批评我的工作态度,他告诉我02项目的来龙去脉,该项目对我国核工业的重要意义,他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搞科研不只是为了发表一两篇论文,而是为了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实实在在的进步。”</span>最后还提到,02项目提出的方法不仅限于02项目,还能应用于别的许多场合,还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一番话让我羞愧不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田先生晨起散步</span></p> <p class="ql-block"> “科研工作不只是为了发表一两篇论文”,田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多年来深耕物理化学、电化学理论,硕果累累,此外,他还特别致力于应用物理化学、电化学技术拓展到其他领域,解决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难题,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他关注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他曾说:“国家急需发展的技术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为了打破国外垄断,他研制成功《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一系列电化学仪器;为了提升我国环境保护监测能力,他发明了《离子色谱电化学抑制器》;他预计全球的能源危机、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压力,多年前从国家级层面、各种平台(如政协提案、院士建议等筹)提出推动汽车电动化的各种方案及实施细则;“非典”、SARS肆虐期间,他提出一种大信息量医疗筛选、监测的生物芯片技术;为了解决国内长期“雾霾”的空气污染问题,提出一种简易的空气净化装置,…。先生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还在思考解决日本人向海里倾倒核污染水的化学或非化学处理方案,并几次把我叫到家里详谈,要求我整理成文在网络上发表以引起有关方面及舆论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从田先生身上我汲取了许多知识营养和为人的道理,同时深深感受先生人格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在田先生家中聆听他的新创见</span></p> <p class="ql-block"> 很自豪田先生的许多科研项目我都参与其中,特别是有时他怱然有了新的想法,会打电话到家里让我先做做实验看,不厌其烦地和我讨论研究方法、实验方案。遗憾的是我能力有限,往往不能达到先生期望的目标,此生有愧于先生的教诲。</p><p class="ql-block"> 若先生不嫌弃,下辈子还当先生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先生百周年诞辰。</p> <p class="ql-block">(本文投稿田昭武先生百周年诞辰纪念文集。附:田昭武,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现代电化学创始人之一,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他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更名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历任国际电化学会副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厦门大学校长、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福建省科协主席、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国际电化学学报》(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中国科学》编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领导小组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