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风带着一丝清爽,我们踏入了福建省明溪县御帘村。这座藏在群山褶皱里的古村落, 用最原生态的景致, 勾勒出 幅让人魂牵梦绕的田园画卷 <br> 御帘 村已有740多年历史,公元1273年北宋理学家张载的第十四世孙,南宋进士张日中时任福建兴化通判,其携长子张幼厚从将乐外出寻找新的居住地,遇“渔林’此地山峦重叠,树林茂密,溪水潺潺,鱼儿群群,风光秀丽,即选定此地筑村而居,取名为“渔林”,后裔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枝繁叶茂……。<br> 南宋末,元兵侵闽。公元1277年元军南下步步进逼于福州即位的南宋幼帝赵是及其母杨淑妃等人一行在左丞相文天祥的护送下前往广东惠州避难,途经渔林村时,忽遇一阵大风,所乘御轿的轿帘被大风卷走,然,被村民拾回,呈送给皇帝。幼帝赵是一行人在渔林住下过夜,村民纷纷给他们送食物及卧寝物品。杨淑妃及幼帝甚被村民忠君爱国 精神所感动。为了感谢村民的礼遇,杨淑妃即让儿子幼帝赵是赐于该村为“御簾”村名。文天祥见此情此景,感慨万分,当即赋诗一首:“山村何取御簾名,大宋南征重此行,珠箔忽因风卷去,芳名留与世荣恩。“ 走进村子,最先吸引目光的,是山间那片郁郁葱葱的红豆杉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御帘村的人工种植的红豆杉枝叶层层叠叠。此时正是红豆杉的丰收季,村民满是丰收的喜悦。 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 溪水透亮得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成群的红鲤鱼在水中自在游弋,红色的鱼鳞在阳光下闪闪烁烁, 溪水里。有人蹲在溪边轻轻撒下一把鱼食,瞬间便有数十条红鲤聚拢过来,尾鳍摆动间溅起细碎的水花,引得路过的游人纷纷驻足拍照。 溪边的石阶上,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竹椅上小憩,偶尔指着溪中的红鲤说笑几句。村里的人说,这些老人大多年过八旬,最长寿的一位已经 98 岁了,他们一辈子喝着溪水解渴,吃着山里的野菜杂粮,日子过得悠闲自在,长寿仿佛成了御帘村最寻常的 “宝藏”。 远处传来了 “咯吱咯吱” 的扁担声。 一位穿着健壮的农妇正担着两只 桶从溪边走来,木桶里装满了刚打上来的溪水,水面平稳得几乎没有晃动。她的脚步稳健,手里还牵着小孙女,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农妇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青石板路的尽头,那担溪水仿佛也带着御帘村的灵气,滋养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 小溪里,几个小孩子正光着脚丫在浅水区戏水。 。水花溅湿了他们的衣角,笑声却像银铃一样清脆, 这份纯粹的快乐,不染半点杂质,让人想起自己儿时在乡下玩水的时光,心里满是温暖。 张氏大宗祠(东方军司令部旧址)<br> 祖屋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数年后因流冠焚毁,至清朝康熙已末(1679年)重建。为单进砖木结构,由山门、大坪、照壁、大门门厅、回廊、天井、正厅、画胎等几部分组成,门楼三开间,四柱,三楼,歇山顶,屋脊翘角饰凤头假昂。檐下为5层如意花式斗拱。正厅5开间,进深7柱,抬梁与穿斗式混合梁架结构,悬山顶,两面坡大门对面照壁额上墨书“秀接关中”字样。以表明御帘张氏与关中理学家张载的宗承关系。大门方正中书有“道通形外”四字。当心间设神龛,供奉御帘张氏历代宗亲神位。二、三重大门两边各有门屋三间,第三道大门形似八字。祖屋占地1200平方米。整座祖屋布局合理、气势恢宏、飞檐翘角,建造精美,是研究福建明、清两代古民居的珍贵实物资料。<br> 1934年1月和1937年7月,为了粉碎敌人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红军总部派遣由红三军团数万人组成的东方军征沙县,以取得补给与枪支弹药。红军数万人从江西出发,沿途经归化县龙湖、旦上、御帘、夏阳等地,设战地司令部设立在御帘村张氏大宗祠内,红军将领彭德怀、杨尚昆、腾代远曾二度住在张氏大宗祠内指挥红军作战。现存有马灯、皮带、床板等红军遗物。明溪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4月18日以明政文(2008)147号文确定“御帘张氏大祖屋(东方军司令部)”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br> 沿着溪边小路往村里走,忽然看见一只五彩大公鸡昂首挺胸地踱步。它头顶鲜红的鸡冠,羽毛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迈着稳健的步子从石板路上走过,遇到村民也不躲闪,偶尔还停下来啄啄地上的草籽, 一户人家的院子时,又听见一阵欢笑声 —— 院门口的空地上,四个孩子正围着一只小黄狗玩耍。 有个小女孩还轻轻抱着小狗的脖子,小声说着 “别怕呀”,画面暖得让人心里发甜。 风云禅寺<br>清乾隆十七年成书的《汀州府志》记载,又称丰稔寺。位于村东北背凹处。该寺始建于南宋末年,几经兴废,近期由村民自发修复。原为供奉先祖横渠公张载的家庙,后改为佛教寺院,今寺左稍仍有厅屋一楹供张载彩妆塑像。该寺由山门、围墙、<br>院坪、正殿及左右配殿等几部分组成,正殿奉如来佛全身坐像。<br> 夕阳西下时,我站在村口 回望御帘村:红豆杉林被染成了金红色,溪水里的红鲤依旧自在游弋,老人还在溪边闲话,农妇已经升起了家中的炊烟,孩子们的笑声渐渐淡去,村落慢慢沉浸在宁静的暮色里。这里没有网红景点的热闹,却有着最动人的烟火气,每一处景致、每一个身影,都像是一首写不尽的田园诗,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每一个到访的人,都能在山水之间,找回内心最纯粹的平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