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固若金汤”的另类解读

愚作成

<p class="ql-block">《“固若金汤”成语新解》——兼谈屎的功能与实用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固若金汤”这一成语,源自东汉班固所著《汉书•蒯通传》,原文为:“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其中“金城”意指用金属铸就的城墙,形容坚固无比;“汤池”则是指注满滚烫沸水的护城河,让人难以靠近。后来,“金城汤池”逐渐衍生出“固若金汤”这一成语,二者均着重强调其城池防御的坚不可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传,古代有种类似现代“生化武器”的东西,即将人畜粪便(屎)收集起来,放入大铁锅中,再加入各种腐肉、干辣椒、有毒草药以及砒霜等物,经数小时精心熬制而成,此物名曰“金汁”。据查,历史上不乏“金汁御敌”的实战记载。“金汁”虽散发着奇臭无比的气味,却着实是御敌防守的有力武器。当强敌兵临城下,为寻觅御敌良策,守城将领便命令士兵收集全城的粪便,架起几十口大铁锅,在锅下堆满柴火,将粪便倒入锅中,并注入大量的水,加入腐肉等有毒辅料,开始熬制“金汁”。一时间,全民总动员,整座守城臭气熏天。士兵们搅动着热气腾腾的铁锅,粪便液体逐渐变成黑色,泛起层层泡沫,刺鼻的臭味扑面袭来,令人窒息。守城官兵或是将弓箭浸入锅中蘸上粪水“金汁”,或是直接将滚烫的“金汁”泼向敌军。在冷兵器时代,面对这样的防御手段,攻城的敌军往往束手无策。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一旦攻城士兵被蘸有“金汁”的弓箭射中,或者被滚烫的“金汁”烫伤,几乎无药可治。因为被烫伤的皮肤极易受到细菌感染,紧接着便会溃烂流脓,几乎无解,最终的结局只有死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看来,屎也能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即便在今天,除被雅称为“龙遗”(皇帝阿的屎)的东西,如今已无法再有人“享用”。古时,皇帝被视为龙的化身,其身上的一切都被赋予其特殊含义。就连排泄物因为皇帝所拉的屎,也有如此清新脱俗的雅谓。据史料记载,清代京城的达官显贵为求“龙遗”,会赏赐太监去购买皇帝刚刚出恭的新鲜粪便,随后用山楂、蜂蜜调味以去除臭味,再配以朱砂、百合等药材精心调制加工,制成“龙遗丸”后,以高昂的价格卖给京城的达官显贵。据说,一颗“龙遗丸”曾被炒到几百两纹银,且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同样是排泄物——屎,在不同的场景和针对不同的对象时,也因人而异,因身份见殊,有着特定的意义与象征。再如鼯鼠的粪便(五灵脂)、蝙蝠的粪便(夜明沙)、鸡矢白(家鸡粪便的白色部分)、鸽粪(白鸽屎)、野兔粪(望月砂)、家蚕的粪便(蚕沙)等动物的排泄物,都具有入药或食用的价值。可见,屎在古代战时既可用于制作“生化武器”,同时还具备上述食用和药用功能。原来成语“固若金汤”即为“金城汤池”之典出,竟可如此这般解读,看来愚之所谓“新解”并非无中生有、望文生义,咬文嚼字者。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金汁御敌”守城不乏实战案例,如1130年,宋代赵立守楚州,金兵数万人围城,双方相峙40余日,后金兵攻入城中,赵以金汁浇之,金兵登城时死伤数百,无功而返;再如南宋襄阳保卫战,宋军面对蒙古铁骑猛烈攻势,多次以金汁击退攻城者。滚烫的金汁浇在攀城的士兵身上,中招者痛苦哀嚎之声数里可闻;再陆登守潞安州,在小说《说岳全传》中,金兀术攻潞安州时,陆登用大瓷缸盛以热粪,将煮得滚烫的毒粪泼下去,这致命的金汁,金兵不被毒死也被烫个半死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申明:本文成语“固若金汤”新解,仅为趣味性调侃,而非学术层面的研讨解读,还望有识之士,不必对本文语义过于较真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 年 8 月 24 日 于武隆木根</p>